摘要:为了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我们在拟写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以艺术形式反映抗战斗争的胜利,在实地考察时,发现了抗日战争中条山保卫战“八百冷娃血祭黄河”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重大题材故事。这里我们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基点出发,论述了 “八百冷娃血祭黄河”折射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的 “精神力量”,对发扬光大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精神力量”进行了理性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抗日战争 胜利 精神 爱国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以山西中条山保卫战持续三年之久的十三次战役的拉锯血战为例,从“六·六”“八百壮士血祭黄河”对我们“精神世界”形成的震撼影响,从具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精神世界”心灵的冲击,联系现实的社会,对发扬光大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精神力量”理性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有益的。
一、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对“精神世界”的震撼影响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总结和探索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为了弘扬和培育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于2015年6月份为编写电影剧本到晋南采访,从众多的老乡那里听到:1937年的晋南中条山战役,“六·六”会战里的一个细节,一七七师有1000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激烈的拼杀后死亡200多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东边的一个三面都是绝壁的悬崖上,在短暂的一瞬里,全部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形成了对我从来没有过的“精神世界”震撼的影响,表现在:
其一、一次情感记忆里最强烈的冲击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大都看过不少同类别的战争题材的故事片,有《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那里有双枪游击队员李向阳、还有勇敢的张嘎子,还有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抗日武装等。这些在民族危亡时,不顾个人安危、挥戈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直久久地留存在我们的情感记忆里不能忘怀,从来没有受到过因为外界世界审美观念的异变评价,而产生改变变化与影响,从来都是正能量的化身。
然而,在我2015年6月份为编写电影剧本,听到“八百壮士血祭黄河”我至今仍然无法找到几句准确的词汇来概括那种感受,此景此情,如同“狼山五壮士”“八女投江”一样壮烈,比“松山战役”“腾冲战役”更为悲壮。事实上,当年投江的人,远远不止八百人,几乎还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和学生,连枪还没有领到,就来到了战场,却在民族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千古不灭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大义凛然,临难不苟,视死如归,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的:民族主体力量。
(二)一根神经绷的紧紧的几乎要闭气
“六·六血战”的日子里,晋南中条山里的一条小山沟、一个小村庄里,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反复争夺的殊死拼杀血战,飞溅的鲜血,倒下的躯体,可以使人的神经紧绷起来,无法松懈到几乎闭气:这里的每一位军官、一位士兵的死亡,使人闭上眼睛,他们的音容便浮现眼前,一个个的可爱的笑貌活灵活现;乃至一场大捷与小胜,一次挫折与失利,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在这个创造战场奇迹的英雄们里,一个个轰轰烈烈倒下的英雄从眼前掠过时,我们忍不住猜想这个“冷娃”是哪个县的?哪个村子的?谁家的孩子?年龄多大了?来之前是做什么样的?当我清晰地意识到,这里有我们陕西、河南等的农村孩子,还有在大学里就读的学生,我的地域性的亲情和崇敬油然而生,因为那里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
(三)一种悲壮的情怀完全沉浸在心胸里荡气回肠
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心底里沉吟着两个字:英雄。中条山保卫战,三年时间里,十万士兵,每一个士兵都可以用英雄来称谓,是他们普通的血肉身躯铸成了一个英雄群雕,使日本鬼子不能行进半步,只能在黄河南岸排徊,难越潼关一步,一直没有进入陕西,更没有进入四川盆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取的了战略胜利的先机。然而,在这“八百冷娃”之中,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八百冷娃”之中的大多数人,有的昨天还在拉牛耕地,或挥镰割麦,或拴上牛绳,或进入打麦场,就毅然从农村家乡走进部队军营,换上军装开赴前线,铸成日本鬼子绝难前进一步的坚固壁垒,有的还可能是只上过一两年私塾,初识文字,有的可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认识写全,然而,他们有一个关中人的、中国人的天然禀赋,不得不让人不为之而动容的力量: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 “精神世界” 的心灵思考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民用血肉书写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企图变中国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取的胜利。其主要原因之一:以中华民族具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笔无形无价的宝贵精神财富,启迪我们一代人“精神世界” 心灵深处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成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领导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90%以上的伪军。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心意识,是经过八年艰苦卓绝,中国共产党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巨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千百年来“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横刀立马、气壮山河的名言,“团结统一,救亡图存”生动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情节,形成了全民族的精神准则。从近代中国,从龚自珍、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无不具有对中国的哀伤和支离破碎的国家命运的忧患。
抗日战争爆发前,国内矛盾重重,内乱众多。在民族危机困境时期,迫使中国各社会阶层的人们,在侵略与自卫的隆隆炮声中思考、探索,团结起来,奋发图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于唤醒了中华民族精神,呼吁全体同胞:“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坚决停止一切方式的内战,团结一致对外。为了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经济困难、有效地削弱日军的军事经济实力、更好地供给和保障人民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制定军事经济工作方针和政策,积极领导抗日武装开展灵活有效的军事经济工作,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1936年的“双个二”事变,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本着共御外侮、共雪国耻的目的,实现了“第二次握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南京国民政府呈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扎(宣言》在宣布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又郑重宣告:“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战前线之职责……”7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上向全国军民发出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的伟大号召,抗日战争轰轰烈烈地全面打响;8月22日,蒋介石亲自签发命令:委任朱德、彭德怀两位将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司令;8月25日,朱、彭遵命就职并通电全国:“日寇进攻,民族危急,敝军请缨杀敌,义无反顾,坚决抗战,东进杀敌……”随即,朱、彭两将军亲率八路军全部主力十一五、一二O、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开赴晋、绥抗日战场配合友军作战,首战平型关即获大捷,令全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
也就在此时,位于西安的民众于欢呼雀跃中奔走相告:“孙将军要带兵过河了,有孙将军立马中条,小日本就过不了黄河啦!……这下咱西安有救了。”这一消息对三秦父老的鼓舞与激励仍是空前的。西安工商界、教育界以及党政机关立刻发起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街市上张灯结彩,大幅标语在市中心的钟鼓楼、皇城广场、火车站、东西南北门城楼或横空而下或横空飞架:“坚决支持孙蔚如将军东征!”“驱逐鞑虏,还我河山,我健儿出雄关,挥刀斩得小楼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漫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爱国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那条主线。在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中华民族是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不管是有钱的富人还是贫苦的穷人,抗日是全民族一致的共同目标。究其原因的根本,探其凝聚民族之力的源泉,就是爱国主义灵魂的作用力。
(二)“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不息意识的精神保障
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是闻名于世的。这种精神是保持我们民族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是我中华儿女英勇无畏的动力;这种精神使我们到了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总能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中国人民依靠这种精神,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凶残和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八年艰苦抗战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一曲中华民族在抗争中走向民族解放的壮歌,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我们从经济社会与军事力量上分析: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就达到60亿美元,中国只有13.6亿美元,其差距是4.4比1 。日中空军军力比率是8比1,海军军力比率是13比1,日本的力量明显强大于我国。那么,可以说是十分贫弱的中国靠什么战胜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帝国主义呢?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使贫弱的中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战胜了现代化程度高、又富又强的日本法西斯民族。
这里记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一天,坚守阵地的团长李振西带着魏鸿纪在战斗阵地查看,忽然发现一个穿着红衣裳的人影一闪就闪到一个碉堡的后面。他们想到孙军团长一再重申,不能违法乱纪,并制定下军规,大战将至,阵地上怎么会有女人的身影,哪个小子活得不耐烦了。大声喝问:“什么人?出来!”这时,一个年轻士兵低着头从碉堡后面走出来,身后跟着的果然是个穿红衫子的女子。“报告团长……她……她是俺屋给我寻下的……媳妇……她……”小兵娃子吓得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囫囵话来。这时,从河那边过女子却站了出来,大声地说:“我是他没过门的媳妇。俺大让我过河看看他还活着没。活着就给长官请会儿假,俺拜个堂,他还是你的兵,俺不拦他,不误你们打仗的事。”李振西露出惊愕之色:“噢,还有这事儿?”问,“女子,那你就不怕今天拜了堂,明天又要打仗?这枪子儿可不长眼,认不得谁是新郎官哟!”女子倔倔地说:“不怕。俺大说咧,就是明个儿守寡,俺也是打过鬼子的军人的家属!”魏鸿纪情不自禁地脱口赞道:“好样的,这才是咱陕西的女人!”
为了消灭敌人,渗透在其血脉、贯穿于其悠久历史、熔铸在中华民族儿女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社会心理里,蕴含着的顽强生命力。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的自强不息延生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为民族、国家献身为无上光荣,渐内化为中华儿女高度自觉的民族意识。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是我们民族衰败危难之际,是支撑仁人志士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柱,成为不可能征服的中国人民的意志精神力量,成为打不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条山最激烈的“六·六战役”中,陈硕儒率领的177师主力从敌人正面突围,该师新兵团的1000多新兵没有一点战斗经验。虽然在操练军事技术时,接受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干训班教官们的政治培训,思想觉悟、爱国热情极高,可是,第一仗就遭遇到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包围。但是,这些新兵战斗士气十分顽强,子弹打完后,对日军黄河边上展开了拼命肉搏,十六、七岁的新兵的拼刺刀技术显然没有日军娴熟,再加上体力也差,许多新兵干脆扔掉枪支,抱住近身的日军连踢带咬……这些新兵被步步紧逼到黄河边的崖畔上时,已经有200多人牺牲了。日军把孤崖包围后,开始喊着让新兵们投降。800多名中国土兵站在高高的悬崖上,面前是张牙舞爪、密密麻麻的鬼子,身后是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放眼望去,东、西、北三面重峦叠嶂,云雾飘渺处则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童年嬉戏的小河,有少年放牧的山岗,还有倚门守望的白发爹娘……一个战斗中只剩下一条胳膊的陕西兵两行热泪夺眶而出,用一只手抹了一把热泪,向着弟兄们高喊:“弟兄们,当了中国兵,就得像个中国兵的样子,不能给咱先人丢脸!仗打到这个份上,大不了是个死。弟兄们听我一句,咱是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说着,双膝落地,向着西北方,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爹、娘,你儿走了!”说完,站起身来,扑向黄河。八百多小战土学着断臂英雄的样子,齐刷刷跪在悬崖上,向着家乡跪拜之后,相互投过一缕依恋的目光,说声:“走!”奔腾的黄河上空霎时便了有八百多滴血的雄鹰俯冲而下……无论听过还是到过现场的人,无不为800多个年轻娃娃被日军逼迫而集体跳河的场景,每一个的心心都会一阵阵地揪着疼,都为“八百壮士血祭黄河”,展现出了不畏强敌、宁死不屈、舍身报国的献身精神而感动。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正如《义勇军进行曲》唱的那样,在炮火的轰击下,用砖石垒起来的长城或许会坍塌,用中国人民“血肉之躯和不屈脊梁筑起的长城”,这是任何强敌都摧不垮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们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这也是日本之所以最终失败而中国之所以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中华儿女在民族的历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成为传递给下一代人“精神世界”的伟大力量。
三、发扬光大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精神力量”的理性分析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要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一)不能遗忘: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历史事件
历史告诉我们: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 1937年7月7日,阴谋侵略中国的日本倭寇,在夜色中张开了血盆大口妄图一口吃掉中国。那天晚上,卢沟桥头猝然响起的炮火声,改蚕食中国为鲸吞中国,日军最高统帅部便发出了狂妄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随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日军侵占我华北重镇北平、天津,后兵分两路,以闪电般的速度南下、北进。在数月之中,日军先后占领了上海、常州、扬州、芜湖、徐州、杭州……我江南半壁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12月16日,首都南京陷落,日本鬼子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战火迅即向中原蔓延……而北进的日军则沿着长城线,越过冀中平原,进入山西境内1938年初,日军控制了同蒲铁路,黄河北岸的临汾、运城、永济、平陆等地相继失守,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风陵渡。
晋、秦、豫三省的重要渡口,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正是沟通三省之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若占领了风陵渡要地就意味着:倘举兵渡河,不消半个时辰,屏护大西北的天险潼关便赤裸裸地亮出门户,而横贯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也我首尾不能相顾;他们企图从陕西打开一条通道,向西北直取甘、青、则拿下云、贵、川,大西北形势危如累卵!
当日本倭寇入侵、国土沦陷、民族危亡之际,侠肝义胆、慷慨悲壮、忠勇无畏之英雄豪杰登高一呼,响应者云集、共赴国难之惊天壮举,中条山保卫战就是佐证。从1938年到1941 年持续三年之长久的中条山十三次拉锯血战,让日军始终没有打通这条线路,没有进入陕西,更没有进入四川,为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创建了功勋。
(二)不能忘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所以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除了战争本身的性质是爱国的、进步的、正义的,还在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的历史重任,坚持团结抗战和全面抗战的路线,使之成为赢得战争胜利最直接的动力和动因。
我们从一位名叫靳西汉的老人的叙述说起:“我是‘二线’的参战者,我当时只有16岁,在兵站医院救治过很多伤兵。”老人已经83岁,他那时正在41兵站医院做护士,李文红(音)是当时的院长,医院设在陕西华阴县,一过黄河就到了。他说:“我记得当时伤员最多的时候有1200多名,由于我们人手少,许多伤员很难照顾好。我们发动当地的老百姓每天给我们医院送来200多担水,洗伤口、做饭,根本不够用。最急人的是火车停运了,许多重伤员或者需要养伤的伤员无法转移到设在宝鸡的‘后方医院’。”他还说道,“李院长是地下党员,我是他的助手,受他影响也在为共产党做事,他很信任我。医院里没有好大夫,人手又特别紧张,而前线的伤员每天都有许多送过来,我就按李院长的指导去发动群众来帮忙,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老人回忆说,“李院长还教会我不少预测伤员多少的方法。每天晚上我都会爬上高高的远望塔,观察中条山的动静,如果哪天晚上的红色信号弹升空的次数多了,过后几天肯定有大量伤员送过来。那是鬼子和奸细引导轰炸机的信号。”老人说,听伤员讲,前方的战斗十分激烈,每次都听得泪流满面,有时候真想冲到前线去跟鬼子拼命。
我们可以从老人口述的历史里感到:字字肝胆,句句泣血,发自肺腑是对当时日寇野兽般侵略中国的控诉,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搞好内部团结,领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者给以沉重的打击的正义行动,形成了“军民一条心,打败目本兵”的战斗力,从而给狂妄的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三)不能忘记:日军侵华给国人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实的挑衅
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因为那是一段中国人民难以回首的往事……
日军侵华期间,特别是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大肆开展进攻、扫荡、屠杀平民,血流成河,尸堆 如山。侵略者对中国手无寸铁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或生吞活宰、剖腹取心、活埋喂狗,或作为杀人比赛的对象,或作为训练的靶子,或作为细菌战的试验工具,比野兽更凶残。据统计,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多万生命的代价,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要知道,1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让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并给中华民族的伤害留下可谓创巨痛深。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今天我们曾经原谅了日本之前的种种恶行,但原谅并不代表着忘记,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抬头,对华政策越来越强硬化……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遗留毒气弹问题……中国人民已不能再软弱,我们誓死捍卫历史,保卫国家领土。谁还敢挑衅,我们势必坚决还击。记住: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结论: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十三亿炎黄子孙,将会把祖国的蒙难、先辈们经受过的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仅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而应是要由激愤化作理性的思考,不断地鞭策、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进,避免历史重演。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我们为了祖国、人民、和平,必须铸就锋芒利剑,必须准备战争,发扬光大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