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1945年9月八路军解放山西离石城战斗的文章和回忆较多,其中对战斗过程、日期、时间有不同的说法,更有认为八路军破城时,主要日伪汉奸头目是全部战死的。如:“9月8号贺焕芝和警备队长孙学全等人战死。《百度.离石战斗.战斗经过》”“还有高司令贺司令全部战死,有新的考证。《新浪.生茂博客》”等等。这些混乱看法使“离石战斗”的某些人和事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所以,根据公开和未发表的资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有必要的。本文运用孙子兵法对这场战斗做一考析。
一、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曰: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形篇》在战争中,孙子所说的“修道”代表着国家和民族利益一方的政治主张,“保法”是治理严明有序的军队,才能处于不败之地。而抗日战争属于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全民族生死存亡斗争。
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后,作为抗击日寇八年的敌后根据地,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出的对日伪军举行全国规模大反攻的号令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反攻作战命令,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立即展开对日伪军大反攻作战。处于晋绥军区南线离石城的伪铁血团和伪警卫队拒不向我投降,盘踞城内对抗我军,残害人民。由阎锡山合编加委,摇身一变为“晋西北挺进纵队”,形成日伪阎对抗我军局面,此战是在这样背景下打响的。
在这场攻防战中,八路军是正义之师,属于正义之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达到了军民“上下同欲”破敌场面。而日伪阎属于非正义一方,与人民为敌作对,在当地抗日政府武装和游击队围困下,处于负隅顽抗状态。
二、相敌在前,庙算部署
孙子曰:凡军之所欲击,城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孙子兵法.用间篇》
120师358旅八团进驻离石城外围后,通过地下党和情报人员掌握了敌守军情况。城内其部署情况是:西城和南城由爱乡团和自卫队负责防守;北城由刘钦原日伪离石县保安总队长总队(警备团)负责防守;东城由贺焕芝部挺进一总队及直属大队(铁血团)负责防守。此外,还成立了军政民联合稽查处,组织了执法队。为了便于指挥,还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由狄予公任司令;贺焕芝、刘钦任副司令,各统所部,分段防守。在8团进攻前,地方抗日政府聚集各县大队及地方武装约1000余人,已对离石城进行了长达一月的围困骚扰。
双方 作战部署:
伪军守城部队:
指挥:城防司令:狄予公(爱乡团);城防副司令:贺焕芝(铁血团);刘钦(警备团);外围:凤山碉堡一个排兵力;龙山碉堡一个连兵力;
八路军攻城部队:
指挥: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八团团长:唐金龙;政委:梁仁芥;一营营长:储汉元;二营营长:任世鸿;三营营长:周绍训;
双方兵力配置:
敌方:伪铁血团、伪警卫团、爱乡团共计约1200余人;防御器械:长短枪、轻、重机枪,地雷、手榴弹、土木滚石、城墙、壕堑。
我方:八团、旅山炮连、旅青年连共计约1000余人。进攻器械:山炮、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竖梯。
八团攻城方案:
一营攻占凤山阵地,歼灭敌第5连后,迅速向城垣接近,准备从城东北角登城;二营攻占卧牛坳(龙山)阵地,歼灭敌第12连后向城垣接近,准备从东南角竖梯登城;三营为预备队,在王家坡、西岩底以西高地,等候应急任务;团指挥部移至王家坡以北高地。
三、夺取制高点,削除敌之屏障
孙子曰: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孙子兵法.九地篇》
离石为山城,四周有龙、凤、虎三山环抱;城边有大东川、小东川、北川三水合绕。城墙高3.2丈,周长9.2里,有东、南、北三道城门。日军侵占后,在盘踞期间,苦心经营,加强防守。1945年春又征集木料千方,在城墙上构筑了指挥所、掩蔽部,开挖了射孔、交通壕,构成了对外、对内双重防御工事。敌人为了加强离石的防守,派一个排驻守凤山底东山,负责向北警戒;派一个连驻守卧牛墕(龙山),向南警戒。以此两山作为屏障,主力则龟缩在城里固守。
由于龙、凤山之碉堡与城互为犄角之势,成为控制城外围的制高点,为使其达到“前后不及、众寡不恃”就必须先拔除掉。为攻城扫清道路。
1、一营三连攻下凤山碉堡:
当时参加主攻凤山碉堡的三连指导员陈庆云回忆:“三连连长吴清泉、副连长王耀敏和我带领全连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到天将亮,正是鱼肚白的时候,炮兵连的山炮,第一炮就命中,把堡顶掀下多半块,战士们拍手说:好炮,没有在陕北白练兵!第二炮又命中,把第三层和第二层交接之间处,又打下半边。这时,没等开第三炮,连长命令冲锋,机枪步枪猛打,火力压住了敌人。再接着说冲锋,冲到碉堡根底,背贴墙身,一手往枪眼里塞手榴弹,随着里面爆炸声,硝烟顿起,敌人鬼哭狼嚎地哭喊成一团。这时,咱们的政治攻势跟上了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把枪从窗户、门口扔出来,举起双手,都出来,投降不杀!”听吧,劈哩啪啦的,一支支的步机枪从窗户往外扔出来,看吧,一个个举着双手投降的敌人出来了。魏友排长(长征老红军,四川人)[2]说:“站排队,喊个口号。立正,向右看齐。”一点,二十多人。从开始到结束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陈庆云回忆资料》。
2、二营攻下卧牛焉(龙山):
9月7日3时(注:应为6日),一营、二营先后进入进攻出发地线。4时许,二营四连官兵由南向北对卧牛坳的敌第12连发起攻击,当四连接近外壕时,天已破晓,团炮兵随即开始射击,掩护步兵冲击。四连在炮火支援下,迅速向碉堡发起冲锋,经过2小时的激战,卧牛坳的敌第12连一半被歼,一半逃回离石城内去,阵地牢牢地控制在四连官兵手上了。《解放离石的战斗-1945年8月15日-9月9日》
拿下龙山和风山后,斩断城内外的掎角之势,离石城内一览无遗,暴露在我军控制之下,使敌人处于“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为下一步攻城做好了准备。
四、攻城蚁附,接连失利
孙子曰:“其下攻城…具器械…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认为攻城是下策,需要备具攻城器械和“蚁附”般的登城,他认为伤亡三分之一还不能破城就是部队的灾难。在当时,八路军山炮攻击力有限,难于轰破城墙,只能凭人员竖梯攀援攻击破城。这就造成八路军必然有较大伤亡原因。
余秋里回忆录载:“6日当晚9时,开始从东北角攻城。干部战士奋勇争先。但是,当突击分队冲到城下,梯子刚竖起来,就被城墙上的火力炸断。反复数次,竖梯均未成功。第二、第三梯队,也同样遭到了敌人火力拦阻。晚上,研究了当天的战斗情况,决定在第二天以旅的山炮连支援部队竖梯登城。”《余秋里回忆录》
根据目前看到的材料,当晚9时是1营作为主攻从东北角开始的,张宗遜回忆提到“各营攻城”,二营应同时从东南城进行攻城。应该说一营竖梯攻城至少三次。这只是在轻重机枪掩护下进行的,由于没有山炮的支持,八路军火力不足以压住顽军借助城墙优势的反击。再加大雨中的城下泥泞湿滑,因而失利。
张宗遜回忆说“7日,旅山炮连开到,以炮火掩护,一营三连、一连,三营九连主攻,连续几次竖梯又没有成功,战士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伤亡较大。团领导只得再次命令后撤。《张宗遜回忆录》”余秋里接着回忆:“7日8时,在山炮掩护下,部队开始竖梯登城,连竖3次都被敌火力炸断,重新组织突击部队再登两次,终因我炮火有限,未能全部压住敌人火力和摧毁敌之抵抗,加上梯子笨重,运动不便,竖梯均未成功。”《余秋里回忆录》
从以上看,第二天(7日)的进攻仍由1营从西北角作为主攻,三连、一连共同作为主攻连的。三营也在原西北角由九连主攻。天是下着小雨,增加了攻城难度。虽有旅山炮连支援,也未能成功。
五、避实击虚,以奇破城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一营三连主攻的东北角是由贺焕芝的铁血团把守,实力较强,不易攻击,而三营西北角是爱乡团把守,实力较弱。八团研究后采取一营变佯攻,三营变主攻,以孙子“避实击虚”之策攻破离石城。
三营登城的情况余秋里这样回忆道:“8日,八团开会检讨几次攻城没有成功的原因,重新分析敌情和勘察地形。决定把主要突击方向改为城西北角,由三营担任主攻;一营仍从城东北角竖梯登城,二营由东南角登城。并将四连和旅青年连部署在马茂庄附近,向中阳警戒及截击可能逃窜之敌。攻城时间定为9日凌晨1时。”
三营营长周绍训受领了主攻任务以后,回营立即召开全营大会,进行战前动员。他还亲自到担任突击任务的八连,和指战员一起研究攻城的方法。一个战士说,我们的梯子为什么被炸断,就是因为木材的质量不好,要选一些硬质木材作梯子。另外一个战士说,现在竖梯的时间太长,如果在梯子的顶端装上两个滑轮,只要梯子顶端一接近城墙,往上轻轻一推,就可顺墙竖起来,可以大大缩短竖梯的时间。周绍训听到这里,把大腿一拍说:“好主意。就这么办。要用最好的木头做两副又长又结实的梯子,在顶端装上滑轮。”随后,大家又提了一些建议,主要的有:
挑选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个子,组成云梯组,担负竖梯任务;把营里的重机枪和连里的轻机枪集中在一起,组成火力组;把优秀的投弹手集中起来,组成两个投弹组;把最优秀的刺杀班选为攻城突击班;在主攻点左右构筑两个掩体工事。这些建议,都被周绍训采纳,并组织了落实。战前,攻城人员还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了演练。
9日1时,攻城开始。担任突击任务的七连、八连迅速攻到城下,在投弹手向城墙上投掷手榴弹的掩护下,开始竖梯。敌人发觉后,疯狂向我投掷地雷、手榴弹和石块。由于我梯子坚固和投弹手的奋力还击,敌人虽以密集火力向我攻击,但未能炸断木梯。八连连长刘增敏被敌弹片击中头部,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登城战斗。
前两次突击未果,5时,展开第三次突击。一排长刘锡江向敌碉堡投弹20多颗,击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云梯终于竖起来了。八连三排战士郑佩荣第一个踩着梯子登上城墙,用刺刀和手榴弹打退了附近的敌人。连长刘增敏即率领后续部队相继登城,很快就占领和巩固了突破口。随后,全连兵分3路向城内攻击。刘增敏率三排追击逃敌,攻占黑龙庙,毙伤俘敌20余人,后又攻入大汉奸贺焕芝的司令部;一排由排长刘锡江率领沿城墙向东发展,连克4个碉堡,歼敌20余人;副连长唐志清率领二排向右沿城墙西进,连续攻占20多个碉堡及哨棚,迎接兄弟连队登城。7时,七连亦登上城墙,和八连一起向城内进攻。三营营长周绍训即指挥作为预备队的九连和团部特务连迅速登梯入城,投入纵深战斗。
七、八连登城后,在城东北角,三连也竖梯成功。战士们登上城墙后,立即分成两路,一路向东发展,打开东门接应一、二连入城;另一路则向西南发展。在城东角的二营也登上城墙,进入城内。至此,三个营全部进城,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7时30分,100多名敌人由南门突围,企图向中阳逃窜。当逃至马茂庄时被二营四连及旅青年连歼灭。经过8小时激战,到上午9时,全歼守敌。”《余秋里回忆录》
应说,三营的攻城突破与8团指挥及时调整作战方向起了主要作用。首先,选在爱乡团防守比铁血团弱一些。其次,采取“避实击虚”的佯攻战术使敌人防守重心仍在城东北角,西北角为主攻“冲虚”之处;第三,战斗组织措施得当,指战员发挥英勇顽强不怕死精神,得以突破敌人防守。
六、大汉奸贺焕芝毙命真相
目前关于大汉奸贺焕芝如何死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乱枪打死说:解放离石时,贺眼看成了瓮中之鳖无法逃身了,便化装成普通士兵欲逃跑,在东门洞中被我军乱枪打死,时年29岁。《百度.离石吧》
2、 战死说:谢允中就率民兵们随第三梯队,攀云梯而入城。离石城中的巷战激烈地进行着。到处硝烟迷漫,火光冲天,枪炮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大汉奸、离石城防副司令贺焕芝和警备队长孙学全等人战死。《吕梁烽火》第八章之《大胜利》
3、刺死说:离石解放后,我们便和部队共同组织了庆祝游行队伍,演出了街头活报剧《打倒汉奸贺焕芝》。贺焕芝是离石县罪大恶极的汉奸头子、城防司令,在攻打县城时被我军战士刺死在东门城下。当晚我们准备演出时,广场的舞台上还躺着敌人的尸体。我们搬开尸体,挂起幕布,便在这刚刚结束战斗,尚未打扫战场的阵地上进行了演出。《晋绥边区第一中学校校史》
4、不投降说:本地爱乡团、阎锡山铁血团大部战死,城防司令贺焕芝、警备司令孙学全等多位军官,不愿投降全部战死,县长狄予公被俘。《百度.离石吧》
但是汉奸贺焕芝究竟如何毙命,始终没有准确说法,在模糊状态下,甚至出现了赞美与同情的言论。
据参战者陈庆云回忆资料载:“这时一营在城东北角的北边田坎下卧倒,等待支援三营。一听三营已突破北边缺口。三连离三营最近,马上在护城沟里,淌着膝盖深的水,迅速到北城根下,登云梯上城墙。那是一种简易独木云梯(即一个圆木上面绑上檩条人踩着往上攀)。战士们在若干个云梯中奋勇攀登,迅速冲上城头。三营从北城往西往南跟踪追击溃败的敌人。我们一营三连从北城突破口,向东往南追歼敌人。这时,雨也停了,敌人已丧胆,毫无抵抗力量了。我们打到东城门顶处,战士们从敌人工事中搜出几个敌人。那工事看着像指挥所样子,其正是敌守城指挥部。战士们不知道而已。几个敌人举着双手走出来,一个穿着日本军装和大衣,戴着钢盔,脸上抹着锅煤灰的家伙走在前边。我们一个通讯员李小渠,因咱们攻城伤亡同志不少,故眼已杀红了。看见捉到了敌人,为同志们报仇心切,上前就干了他三刺刀,一下将这个敌人捅倒了,那几个吓得扑通都跪下了。我连忙拦住小李,并说不要杀俘虏。叫其他战士把这几个敌人押了下城,去打开东城门。我叫李小榘,搜一搜刚刺倒的敌人是否还有气。小李在敌人衣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盒,打开一看是私人印章。交给我一看,嗬!坏事了。刻着:“贺焕芝印”四个字。对小渠说:你看这是敌司令贺焕芝(小李不识字)。于是叫俘虏把死尸抬下去。”《陈庆云回忆材料》
至于贺焕芝的尸体为什么出现在城墙外(或东门洞外),只能说是俘虏们抬下去丢弃的。因为陈庆云带领战士们继续往南追击残敌去了。这是目前关于大汉奸贺焕芝之死最直接的见证和叙述。
这里有几个细节值得寻味。第一,贺焕芝举着手走出来的,是投降的。第二,穿着日本军装和大衣,戴着钢盔。第三,脸上抹着锅煤灰。这说明其来不及化装即被我八路军俘虏,脸上抹着锅煤灰是准备寻机逃跑的,一个怕死的汉奸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至于那个城防司令狄予公和临县伪县长刘忠厚都是化了装被我军俘虏后查出来的。八团民运科长时任武工队长的谢允中回忆说“指战员们还从战俘的行列中,请出一个化了装的中年战俘。别看他军装撕烂,打着赤脚,却原来是伪城防司令邸予公。”“那个头戴黑色瓜皮帽,下巴上有花白胡子的老头就是刘忠厚!”《吕梁烽火》第八章之《大胜利》
这些汉奸没有一个不怕死的,所谓“不投降和战死”之说,不过是别有用心的人美化他们罢了。
七、八团取得胜利主要原因
1、修道。我方士气高昂敌方士气低落。日本投降后,日伪汉奸摇身一变,继续盘踞在离石残害人民,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不得人心行为。我方师出有名,得到人民群众支持。而敌伪军在困守中缺衣少粮,士气低落。
2、保法。老八团战斗力强。120师358旅八团是八路军主力部队,以善于打硬仗出名,经过陕北大练兵,战斗力有了空前提高。此次战斗双方兵力基本是:1:1。八团以伤亡214人约占部队五分之一,实为一场易守难攻的恶战。
3、有术。部队战略战术运用灵活。当攻城失利后,部队及时调整主攻方向是关键,其次发扬群策群力好做法,攻城措施得体。
4、治气。八团善于政治鼓动宣传,调动士兵积极性,群策群力,形成了锐不可当的战斗力。
5、民与上同意也。人民大力支援。地方政府组织的人民强有力的支援,保障了主力部队攻城器材、部队粮草弹药、伤员救护等后勤需求。
“此次战斗,第8团伤亡214人,毙伤伪军304人,俘伪军1104人,缴获长短枪456支、轻机枪34挺,重机枪1挺和其他军用物资。《中国战典 离石战斗.第728页》”
彭德怀元帅评价离石之战,是我军战略局势上的一个关键胜利。《摘自.开国将军轶事续集.333页》
可以说离石战斗达到了“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是对孙子兵法“故经之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运用的范例。
八、结语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忆先烈历程是让后人知道为人民打江山的不易,那些协助日本侵略者残害本国老百姓的汉奸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理应遭到批判和唾弃,梳理当时一些细节有利于人们弄清大是大非,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正气。继承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抵制奢靡之风,强健民族体魄,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实现中华梦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