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以下簡稱兵法) 十三篇, 乃歷代兵家首推奇書. 早已寰宇公認, 賢愚皆知, 自不必復言. 然而《孫子兵法》是我國儒、道兩家哲學在軍事領域中最精練之理論結晶, 或有人不知也, 本文即此為題探討.
未研讀《兵法》者, 甞謂孫武為好戰之人, 以為非兵家不宜觀看, 大謬矣. 余以為我大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中《兵法》誠不可缺也. 何哉? 儒家之核心是為仁學, 以仁為本從而達致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目的, 可稱之為“人學”. 道家則闡明宇宙萬物和天、地、人之間關係之哲學, 可稱之為“自然學”。 然僅有“人學” 和“自然學”之理果稱完備乎? 試設想一個國家雖人人知禮﹑和睦相處又精通自然科學之理, 但卻少有居安思危之理念, 一旦外敵入侵, 則非傾刻間亡國不可。 所以本人認為《兵法》上則為保家衛國、下則可應對社會上一切奸詐小人.
<<孫子兵法>>與儒家
孔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一個國家必須具備足夠的粮食, 足夠的軍隊和民眾對政府足夠的信心, 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兵法》云: “道、天、地、將、法.”“道者, 令民與上同意也, 可與之死, 可與之生.” 上, 上級、政府也. 一個國家的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若有并不強大的敵方也會導致亡國. 縱觀歷史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最具代表者還是百年前的辛亥革命, 領導是次旨在推翻滿清政府的武昌起義僅僅是三位下級軍官, 分別是: 隊官(連長)吳兆麟、哨官(排長)蔡濟民、棚正目(班長)熊秉坤. 舉義時士兵亦不過數百, 但一聲槍響, 眾人響應, 僅三個月就將立國二百六十七年的清政府徹底推翻. 究其原因卻并非義軍擁有良好的裝備和龐大的兵源, 而是滿清政府早已是一個民眾失去信心的政府. 這樣的政府即使擁有世界上再龐大的軍隊和再精良的裝備也必然是不堪一撃的.
孔子又曰: “民不教而戰, 是謂棄之”(孔子認為讓未經訓練的民眾去作戰. 是讓他們去送死).
《兵法》云:“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吾以此知勝負矣.”戰爭雖然確是非常殘酷之事, 但為了國家安全, 平時也必須整軍備武, 不然其結果必然是覆軍亡國.
<<孫子兵法>>與道家
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上佳兵器是不吉利之物, 人皆厭惡, 所以有道君子是不會依靠它來稱霸天下的) 又曰: “佳兵者, 不祥之器. 物或惡之. 有道者不處.”(上佳兵器是不吉利之物, 人皆厭惡, 所以有道君子是不會依靠它來稱霸天下的)
《兵法》云: “非得不戰. 非危不戰”. 闡明戰爭本身是災難, 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抗戰, 我大中華民族己到了毫無再忍讓之餘地, 縱有重大犧牲亦必堅決抗戰到底, 不把日軍打趴下則絕無中途停止之可能.
以上僅為本人對《兵法》與儒、道兩家相互關係之淺識,其它相關內容還很多, 本文誠為拋磚引玉之舉, 冀望於高人先學者共同探討、指正發揚, 則必能造福於人類, 則國家幸甚、世界幸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