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越千年,跨出国门普世间。其原因何在?主要缘于《孙子兵法》中的若干思维方式所构成的孙子思维科学。我现在先采取写作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考古的方法到《孙子兵法》中,考研孙子有哪些主要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能否构成独立的孙子思维科学?孙子思维科学是否可以输出正能量、构建核心战争力?
一、孙子的逻辑思维
孙子在撰写兵法十三篇时,每一篇、每一段要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手法巧妙的展现这些内容?是由孙子逻辑思维完成的。因此孙子的逻辑思维,是打开孙子思维科学大门的钥匙,现在我们就从解析孙子十三篇的写作手法中,寻找孙子的具体逻辑思维方式。
(一)孙子的演绎思维
1、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人们依据已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为前提,从该理论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式,即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现代正论文的写作,就是运用了由论点到论据,最后紧扣主题的演绎推理思维方式。
演绎推理是人类逻辑学先驱者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在其《工具论》一书中论述的,该书奠定了形式逻辑基础。为什么把一部逻辑思维的专著称为《工具论》呢?因为亚里士多德与他的注释者们都认为
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2、孙子的演绎思维
孙子生于公元前545年左右,《孙子兵法》问世于公元前515年,早于亚里士多德其人其书一百多年。虽然孙子没有著述逻辑学,但在其兵法十三篇中,有7篇是运用逻辑学中的演绎思维方式写作的。现以《计篇》写作手法为例,可体现孙子从一般到个别的、由已知的大前提推论到未知领域的演绎推理过程。
《计篇》共338个字(不含“孙子曰”三个字,下同),五个自然段。
孙子在此篇中,把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写作手法,即在第一段提出“兵者”“大事”“不可不察”的先算(“夫未战而庙算”之意,与“察”同意)大前提,作为中心论点,之后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先算的内容、方法与结果,在先算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战略决策,运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去作战,最后进一步论述先算的重要性,紧扣中心论点。
第一步,孙子提出先算的中心论点。
孙子在本篇第一段中,在论述战争的重要性与危险性的基础上,运用“不可不察”的双重否定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兵者”“大事”的先算观,作为本篇的中心论点。
第二步,孙子论述先算什么、怎么算、结果。
孙子在本篇第二段中,运用系统的手法,分三层论述先算的内容、方法与结果。
①先算的内容
孙子在第二段第一层中,运用五个“曰”,论述了先算的内容是:“五事”。
②先算的方法
孙子在第二段第二层中,运用比较优势法,将“五事”细分为“七计”法,测算敌我双方战略资源。
③先算的结果
孙子在第二段第三层中,对先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即:“吾以此知胜负矣。”
第三步,在先算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决策、怎样去作战。
孙子在第三段中,分三层进行了论述:一是从双向选择的求职观入手,论证了怎样运用战略源资进行战略决策、如何处理君主与将帅(或将帅与军师)的关系,选好人用好人;二是论述了被任用的人要运用战略资源构建战略势去作战——“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三是论述了为何用势作战——“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第四步,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论述构建战略势的方法。
孙子在第四段段中,论述了在“将听吾计”择人前提下,为势三条原则:一是总的思路是“兵者,诡道也”;二是具体的为势诡道十三法;三是运用诡道十三法管控秘诀:“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第五步,再论“察”(先算),紧扣主题。
3、演绎思维在孙子兵法中其他篇中的应用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运用演绎思维方式进行写作的还有以下6篇:
《用间篇》共464个字,5个自然段。中心论点是“先知”,分5步层层深入论证先知彼的重要性、先知的“五间”技术内涵、管理与运作方法,终极目标是营造先知势,以上智为间紧扣中心论点。
《谋攻篇》共425个字,7个自然段,分四步展开论述:先提出中心论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后跟进比较分析,论述智谋大势的方法与规律。
《形篇》共用304个字,分为五个自然段,即五步展开的。以构建“先为不可胜”形势为中心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先为不可胜的善攻善守对策、先胜而后战对策及其“修道保法”软环境、“以镒称铢”硬实力支持系统。在先为不可胜的战略思想、对策、软环境、硬实力支持系统的综合作下,孙子得出全篇结论:“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以形势紧扣中心论点。
《军争篇》共474个字,8个自然段,分五步论述了以迂为直的军争之法。“以迂为直”是本篇的中心论点,总体是采取了先立论,后论证的思维方式。
《九变篇》共227个字,5个自然段,分四步专论将帅利害两虑的应变思维方式。
《作战篇》共338个字,分为6个自然段,通过四步论述“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从写作特点看,孙子先提出了问题,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方案,最后强调了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结尾是紧扣大前提——“故兵贵胜,不贵久。”
(二)孙子的归纳思维
1、归纳推理
在逻辑学中,归纳推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从特殊的个体事例推导到事物的一般规律性。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互倒置的思维流向与思维过程。
2、孙子的归纳思维
孙子在撰写《势篇》时,主要是运用了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仅仅用332个字,分7步,揭示了势的本质、势的功能及其规律性、普遍性、永恒性。
第一步,运用实例具体说明什么是势
孙子在《势篇》开头段,没有告诉人们势的概念,仅是举四种为势的例子,具体说明什么是势。虽然孙子在字面上,没有说明这就是势,但从第二步对奇正势的结论中,证明四例都是四种势:
一是运用分数法,营造“治众”势:“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是为势的管理手段,其运作结果是营造了“治众”势——众力合一。
二是运用形名法,营造“斗众”势:“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形名”是为势的信息手段,其运用结果营造了“斗众”势——指挥者与被指挥者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得胜势。
三是运用奇正法,营造奇正势:“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可见《势篇》第二步内容)。
四是运用虚实法,营造虚实势:“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可见《虚实篇》)。
第二步,通过具体解析奇正势论证势的本质
孙子在《势篇》第二段,重点解析了第一段中四例之一的奇正势。具体分四层解析什么是奇正势,借以揭示势的本质。
第一层,论述奇正相互对立统一关系:“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恰如一个拳师的前后手,前手拳正面应对敌方,后手拳寻机以奇制胜,二者统一于我方,构成合力,相辅相承。
第二层,用比拟的手法,联系自然力构成的自然势,论证奇正势,揭示奇正势的永恒性、普遍性:“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第三层,用写实的手法,联系人类社会三种势,分析奇正势。
一是由人力资源所构成的不可胜听的声力势:“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我国古代音阶有五声:宫、商、角、徵、羽,在这里,“五声”为正,是势源;“变”是谱曲家的艺术;谱成听不尽的曲子为奇,是声力势(多曲)。
二是由物质资源所构成的不可胜观的色力势:“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我国古时五色:青、赤、黄、黒、白。在这里,“五色”为正,是势源;“变”是美术家的艺术;调绘出看不尽的图画为奇,是色力势(多色)。
三是由微观元素所构成的不可胜尝的味力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五味:苦、辣、酸、甜、咸。在这里,“五味”为正,是势源;“变”是烹饪师的技术;烹调出尝不尽的美味为奇,是味力势(多味)。
上述三种势,均由五种为势资源,经特殊人才的为势术,使之成为合动力!体现了动用资源多少、高低、先后的不同,营造出来不同的势。这段论述说明,孙子对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质量互变等哲学观,早有所思,早有所用。
第四层,结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告诉我们奇正是势。体现了孙子的发展变化观,并非是循环论。
第三步,孙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揭示势的本质
上述具体分析,说明了“治众”势 、“斗众”势、虚实势、奇正势。那么,什么是势呢?孙子为避免孤证,在本篇第三段中运用比拟的手法,概括地归纳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是孙子用比拟的手法,从上述具体的势例中,归纳出什么是势。
自然界的水势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何可以漂石呢?从力学角度看,水势是由水(物体)受地心引力(重力)与水(物体)向下运动所产生的惯力(重力加速度)和水的表面涨力合成的,它以水本身为载体。根据孙子的拟比归纳的原意,可以说势在本质上,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方向相同的力,所 构成的合动力统一体。
水势如何才能大?水多、居高、快速,才能漂巨石。由于构成合动力之分力的多少与大小不同,所以合动力统一体(势)有大小之别。
势,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孙子具体表述为:“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即势的规律表现为目标性、势险性、节短性的统一。
势,作为合动力统一体,具有推动物体在力的运动方向上产生位移的功能和作用,恰似“激水漂石”,从而实现特定的为势目标。
(三)孙子的类比思维
1、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一种特殊事物推论到另一种特殊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新认识,证明二者具有相同属性。
2、孙子的类比思维
孙子在《势篇》前三步,通过运用归纳思维揭示了势的本质、运行规律等相关内容之后,接下来在第四步中,在进一步论证用势的重性的基础上,运用“圆石” 类比“激水”的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的战争势及为势方略给以深入论证。
①形圆势
孙子在《势篇》第四段,论述了在敌我处在混战、焦灼的战场中,不乱、不败的战法是“形圆”,这里的“形圆”与奇正势的“环之无端”相类似。意指要从战略上把握战场主动权,正确处理斗乱而有序的关系,使军队总兵力的部署处在分合如圆,相互依存、彼此照应、首尾相护态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②诱敌势
孙子在《势篇》第五段,论述了在通常状态下,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在内因方面注意事物总走向自己的反面,叫做物及必反。那么如何从乱、怯、弱势转化为治、勇、强势呢?对己有三法,即数、势、形兼用:“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如何使敌方转化为弱势呢?对敌也有三法,即形、予、利并施:“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③人类社会战争势
孙子在《势篇》结尾段,运用“圆石”类比“激水”的类比推理思维方式和归纳推理思维方式相结合,分四层概括出人类社会战争势的本质与为势方略,从而结束全篇。
一是要重视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二是如何为势?主要对策是:“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三是运用类比推理思维方式,揭示人类社会战争势的本质与规律:“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此言,如雄豹摆尾,回归主题,归纳了人类社会善战人之势自少是由为势者的转动推力、圆石的重力、圆石落千仞的惯力所构成的合动力统一体(集合于圆石)。
综而言之:战争势体现了人类社会势特殊性,除具有自然界势的本质属性外,还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决策的目标性,即以“计利以听”为前提;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人类社会的势,在本质上是由任势者在为势中,把包含自己在内的各种与计(决策)相关的势资源优化组合成的合动力统一体(如“圆石”),这个合动力统一体一经启动,必然转化为大气磅礴的执行势,推动决策目标的实现。如下式所示:
F=1=F1×F2×F3×……> F1+F2+F3+……,F是合动力,势;F1、F2、F3是与“计”相关的不同要素所具有的力;1是诸要素力优化组合、乘积统一体,势的能量大小来源于这个统一体,它大于各个要素力分散发挥作用的能量。孙子所说的“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计篇》),是对构成势的要素进行科学整合、选舍之后,相佐“计”的实施,“外”字体现了“计”是决策、“势”是实施的辩证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简而言之,自然界的势,是自然力的运行;人类社会的势,具有人的主观意识性。无论是自然界的势,还是人类社会的势,都是由若干分力所构成的合动力统一体,均具有永恒性与普遍性。其涵义有三:一是合力,从表面看,各种要素力合成势,也就是说合力就构成势;二是合动力,在“合力”中间加个“动”字,称合动力,体现了势是动态的(包括整合、生成与启动);三是统一体,统一体是势的物质承担者,承载着合动力。在人类社会中,人即是为势资源又是为势主体,当然也是一种势的物质承担者。
(四)孙子的抽象思维
1、定义
在逻辑学中,最初是把表述事物本质的短句,称为定义。亚里士多德在《论辩篇》第五章中说:“定义是表示事物的本质的短语。”定义的形成,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出上,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的理性认识。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的进入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升成定义。
3、孙子的抽象思维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对其所研究的若干客观事物,均是通过抽象思维给予科学定义的,现以哲学版本《孙子兵法》的排序,举诸篇之例如下:
《计篇》中对“五事”的定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民弗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用间篇》中对“先知”与五间的定义:“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势篇》中对势的定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同对“奇正”、“虚实”也给予形象的说明。
《谋攻篇》对“谋攻”的定义:“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形篇》中的结尾,对“形势”之形,给予定义:“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在《孙子兵法》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示形之形;二是形名之形;三是形势之形。孙子对形势之形的定义与势的定义相同,说明此形是一种特殊的势,即由“修道而保法”的社会大环境与“以镒称铢”的物质力所构成的先胜势。
《军争篇》中先对“迂直之计”给予这样的定义:“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后对“军争之法”进行定义:“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地形篇》开头就对6种地形给予界定。如“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九地篇》开头对9种地形进行界定。
《火攻篇》中把“费留”界定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九变篇》中通过论述“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说明九变的涵义;对“五危”给予界定:“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行军篇》开头段对处山之军、处水上之军、处斥泽之军、处平陆之军进行界定:“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五)逻辑推理防偏孤
主要有三点特别容易跑偏:一是在运用演绎推理时,一定要注意结论与大前题、小前题的内在联系,防止跑偏。如,人皆有死,某某是人,某某就得死。二是要注意大前题、小前题的正确性,防止命题错误。如,战争是要杀人的,《孙子兵法》是研究战争的,所以孙子是研究杀人的。其实此结论恰恰与真理相悖:因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战争现象,孙子才研究战争的,研究的目的是如何避免战争;如果避免不了,如何减少战争造成的伤亡,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减少战争成本而打胜仗。三是在运用归纳推理与例类比推理时,要防止孤证。所谓孤证,就是指运用一个偶然的事物,对另一个与之不同质的事物,作出同质的结论。如,现在美国有人说;中国将如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那样,解决南海、东海问题。其实南海、东海是中国的主权与领土不受侵犯问题,与克里米亚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选择不一。同样,不能因为人在打喷嚏时从口中喷出的气流有多大的速度,就说人能刮几级大风。
(六)在《孙子兵法》中其他各篇的写作手法
《地篇》、《九地篇》、《行军篇》的写作手法类于调查报告,《火攻篇》的写作手法类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均属哲学思维。《虚实篇》的写作手法体现了点式思维。
二、孙子的求势思维
在《孙子兵法》中存在一个以势为核的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是由孙子的求势思维建立起来的,因此只要重点解析清楚孙子的求势思维,也就能全面了解孙子的哲学思维。
(一)孙子的求势思维
求势,是孙子“求之于势”的缩写。
孙子在《势篇》中在通过归纳推理思维,给势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的定义后,明确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是孙子求势思维的具体思路,开启了孙子《计篇》中用势作战、构建战略势(“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的为势通道:
第一, 确立了“求之于势”的为势观,重势,不责人。
第二,提出了实现《计篇》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的“择人任势”对策,简称择人术。势在人为,在内行中选能人(“任势者,其战人也“)。我在《求势——孙子为势术》(2009年4月 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版)一书中,以为势资源之不同,把孙子为势术分为三类:人本资源为势术27种,如择人术;智力资源为势术56种,如诡道术;自然资为势术17种,如地势术;共100种。这里的“求之于势”是“乃为之势”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是善战者取胜于敌的必由之路。
第三,揭示“如转木石”的客观规律,简称为势程序,遵重木石之性。结合孙子十三篇,为势程序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求势必察,经历先算,形成决策,“计利以听,乃为之势”;第二步,择人任势;第三步,作势,选址与加工木石,整合要素力为合动力统一体;第四步启势,“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二)孙子求势思维的重要性
孙子求势思维是孙子思维方式核心,是孙子思维科学中枢,可以说孙子的其他思维方式是实现求势思维方式之方式。如孙子的归纳推理思维方式,揭示了孙子所求之势的本质是什么。在孙子十三中,篇篇尽在求势。
直白地说:《计篇》求的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的战略势,“诡道术”是为势之法;《用间篇》求的是先知势,即现代的信息势,用间是为势之法;《势篇》是求势的立论篇,择人、奇正是为势之法;《谋攻篇》求的是大势,全争是为势之法;《虚实篇》求的是实势,“至人而不至于人”演绎出虚实的为势之法;《形篇》求的是先胜势势,修道保法、以镒称铢是为势之法;《军争篇》求的是军争势,迂直是为势之法;《地形篇》求的是地助兵势;《九地篇》求的是为客势,静幽正治的将军之事、为客之道是求势之法;《火攻篇》求的是火势,遵循天气变化的自然规律、防内火于心是求势之法;《九变篇》求的是应变势,利害两虑是为势之法;《行军篇》求的是处军向敌势,由表及里、令文齐武是为势之法;《作战篇》求的是贵胜势,激励与食敌是为势之法。
(三)孙子势哲学
从哲学视角看,孙子运用求势思维,构建了孙子势哲学。孙子势哲学以《孙子兵法》为载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孙子势哲学
什么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狭义孙子势哲学是以势为研究对象,论证势与“大事”(即“兵者”,下同)辩证关系、势的本质、势的运行规律、势的功能、为势术、为势程序、势的普遍性和永恒的学说。这方面内容,我们已从上面孙子运用逻辑思维写作《孙子兵法》中得到了全面认知。
2、孙子势哲学体系
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孙子哲学的全部内容,发现在《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一个结构严谨的以狭义势哲学为核心的孙子势哲学体系,它是由狭义孙子势哲学、孙子人本唯物论、孙子辩证法、孙子管理哲学构成的。
孙子人本唯物论,是孙子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揭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资源是“五事”、人是为势主体。孙子人本唯物论,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的认识论。
孙子辩证法,由孙子的对立统一观、质量互变观、双重否定观构成的,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的方法论。一方面揭示了势与大事的关系、势的本质、势的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孙子辩证法在实战中的应用,即由观念形态的辩证观转化成为势术,构建战略势、战术势。
孙子管理哲学,是处理军队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哲学。它的运作可以保护为势资源、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优化、营造管理势,是为势资源的优化器。
孙子势哲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管理哲学
(优化势资源)
↓
人本唯物论(认识论)→势哲学←唯物辩证法(方法论)
(以势为核)
↓
为势术
↓
(战略势、战术势)
核心战(竞)争力
3、广义孙子势哲学
孙子的求势思维,用于孙子十三篇,形成了孙子势哲学体系,由势哲学体系所涵有的势哲学内容,构成了广义孙子势哲学。
孙子哲学具有以势为核的哲理特点,根据有二:其一,在孙子势哲学体系中,狭义孙子势哲学居于核心地位,即孙子世界观与方法论及管理哲学聚焦在狭义孙子势哲学;其二,势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研究的对象。
(四)《孙子兵法》中其他哲学思维
在《孙子兵法》中,还有孙子的唯物思维(含孙子的先算思维、孙子的全面思维、孙子的人本思维、孙子的发展变化思维、孙子的由表及里思维)、孙子的辩证思维(含
孙子的对立统一思维、孙子的质量互变思维、孙子的否定之否定思维)、孙子的因果思维、孙子的系统思维(具体内容略)。
三、孙子的形象思维
(一)形象思维
学者们认为,形象与抽象互为反义词。形象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而获取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觉信息,是被感知客观事物在感知主体中留下的总体印象——形象。这样,同一客观事物,在诸多的感知者中就可留下相同或不同的形象。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形象思维是人们根据所获得的外部事物的形象所进行的直感思维,由此而引发的灵感则可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提升创造与艺术的想象力。如人类通过对鸟飞的形象,设计并制造了飞机;根据青蛙在水里游的肢体动作,创造了蛙泳。所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1986年9月明确指出:“思维科学的研究,我仍然以为其突破点在于形象思维学的建立,而这也是人工智能、智能机的核心问题。因此,这也是高技术或尖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点。我们一定要抓住它不放,以此带动整个思维科学的研究”。
(二)孙子的形象思维
孙子的形象思维,在《孙子兵法》中主要体现在由具象入本质。
在《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处是通过具象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内容。如孙子在《势篇》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势也。”揭示势是合动力统一体的本质属性;“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揭示了什么是虚实势;通过日月星象、四时变象、听象、声象、味象,论述奇正势。
(三)孙子的诗情画意
因为形象思维具有非凡想象力,所以科学家们、艺术家们均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与发明。孙子运用形象思维,在其兵法中创造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1、 孙子的诗情
⑴原生态的自由诗
孙子十三篇中有关篇、段落,如经谱曲家谱曲后,即可引人高歌。如《势篇》,宛如一首自由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⑵极佳的对仗句式
孙子十三篇中的对仗句式,妙语连珠,经初步筛选,共有89副对联可供欣赏:
《计篇》1副: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用间篇》共2副,选此1副:
非圣智不能用间,
非仁义不能使间。
《势篇》7副选此1副: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谋攻篇》共6副选此1副: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虚实篇》共13副选此1副:
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形篇》共6副选此1副: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军争篇》共7副选此1副:
勇者不得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
《地形篇》共5副选此1副: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九地篇》共19副选此1副: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火攻篇》共6副选此1副: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九变篇》共5副选此1副: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行军篇》共9副选此1副:
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作战篇》共3副选此1副:
故兵闻拙速,
未睹巧之久。
⑶语汇幽雅
孙子的诗情,还由孙子的语言,给予严密而精准的展现,是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的统一。
一是叠字、叠词的使用,铿锵有力。如《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虚实篇》:“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用间篇》:“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二是诸多的排比句的使用,势如破竹。如《用间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谋攻篇》:“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2、孙子的画意
孙子的形象思维对有关事物的论述,可供美术家,绘画出美丽的画卷。如:
虚实:“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地形篇》、《九地篇》、《行军篇》中,有关地形与场景的描。
四、孙子的心理思维
(一)心理思维
有关心理学人士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其情绪反应密切相关,有时一个人的情绪并非由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个体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即思维决定情绪。如曾听有的人说:“至于吗?这事有必要发那么大的火吗?”
每个人都存有心情不快的时候,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容易引发身体或是思维上的一些改变,比如当受到挫折的时候,或是情绪低落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感到委屈或是有消极情绪的时候,也容易导致产生相反的境界,从而采取非理性的对策与行为,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外,如有的人被外部事物剌激,也可能产生合理的心理反映,并对相关事物进和理性思考,从而采取正确的决策与正义的行为。
(二)孙子的心理思维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并无心理学学科,但孙子却用心理学方式的知识研究君将、士卒与敌情,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于战场。
1、孙子对己的心理思维
孙子对己的心理思维,展示了他的价值观和人观生观:“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
2、孙子对君将的心理思维
孙子对君将的心理思维,展现了对决策者的情绪管理与控制:“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3、孙子对士卒的心理思维
孙子对士卒的心理思维,展现了孙子对士卒的换位思考与人性化的管理教育及激励机制:“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九地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地形》)“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作战篇》)
4、孙子对敌方的心理思维
孙子对敌人的心理思维,可见《行军篇》向敌32猜,孙子通过心理对敌情判断。
(三)孙子的心理管理法
人的心理思维失常,就易于发怒或悲观失望,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因而有必要进行心理情绪管理。
所谓的心理管理法,是指孙子在《火攻篇》中的制怒三步曲:
一是否定法,怒时尽可能不做事、不决策:“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二是转弯法,怒极知返:“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三是警示法,设置制怒报警信号,对于怒:“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五、孙子的技术思维
运用考古的方法,即有现代相关新兴学科的理论,考察孙子兵法中的相关思维方式,便可展现其现代价值和运作技术与方法,故称这类思维为孙子的技术思维。主要有:
孙子的综合思维、孙子的点式思维、孙子的应变思维、孙子的量化思维、孙子的计利思维、孙子的人和思维、孙子的贵胜思维、孙子的激励思维、孙子的先胜思维、孙子的全胜思维、孙子的创新思维、孙子的人格思维、孙子的教育思维、孙子的战略思维、孙子的以智为资思维、孙子修道保法思维、孙子的全知思维
(含孙子的知彼思维、孙子的知己思维、孙子的知胜思维、孙子的知天思维、孙子的知地思维)、孙子的双向优化思维(具体内容略)。
六、孙子的目标思维
孙子的思维不是胡思乱想的,而是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孙子的强国思维(含孙子的政治思维、孙子的经济思维、孙子的法治思维、孙子的安全思维、孙子的外交思维、孙子的顶层思维)和孙子的强军思维体现了孙子思维的目标性(具体内容略)。
七、孙子思维科学体系
众所周知,思维科学是以人脑思维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体地说,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的思维功能、思维方式和如何开发人脑思维功能、优化思维方式及智能化应用的科学。
孙子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所生成的思维方式,能否构成其思维科学?这是本人在开篇时首先提出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是看孙子是否有其丰富的思维方式及由这些思维方式构成的有骨、有肉、有血、有生命于今的学科体系。
孙子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学科分类,但用现代的学科分类,透视《孙子兵法》中的相关内容,已经发现在《孙兵子法》中至少涵有军事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文学、预测学、决策学、信息学、战略学、经营管理学、写作学、地理学、经济学、天文气象学 、外交学、教育学、人际关系学、思维科学等18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汇聚于军事学,承载着孙子思维科学的丰富内容。从这些学科关系方面看,军事学与势哲学是两大巨轮,连结这两大巨轮的是思维方式,其他学科是不可缺少的组件,共同承载着战胜于敌的使命。其中军事学决定了《孙子兵法》首先是一部兵书,是孙子写作兵法的目的;孙子运用势哲学理念著述了《孙子兵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孙子在用势哲学作战。
经如上初步研究发现,在《孙子兵法》中的众多学科承载着至少28大类思维46种思维方式,构成了以《孙子兵法》为载体,以孙子逻辑思维为切入点,以孙子势哲学为主杆,以孙子若干超前思维为技术的思维科学体系。在这个思维体系中,孙子的逻辑思维、哲学思维、形象思维、心理思维是基础思维,孙子的信息思维等20类是技术思维,孙子的强国思维、强军思维是目标思维。各种思维方式聚焦于势,输出正能量,构建核心战争力,保障打胜仗。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在学习孙子思维科学过程中,真的感到孙子的思维方式也像海绵里的水,无法穷尽的。在孙子的思维宝库中,我现在发现的这28大类46种思维方式,应当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还有很多思维方式应进一步研究。
我在研究孙子思维科学过程中,曾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证考察,发现很多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能在孙子的思维科学中找到答案;有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孙子兵法》,当然对孙子思维方式是陌生无闻的,但却可以做出孙子某种思维的行为。我想这是由孙子思维聚焦于势,而势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及其以孙子势文化基因传承下来的缘故吧!在此基础上,如果在国人脑中安装上孙子思维科学软件,那么“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的状态当然会一改旧观;“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据说这里所引用的是拿破仑在看过《孙子兵法》后与人对话时所说的,由此可见他认知了孙子思维的伟大力量,特别害怕中华民族运用孙子思维审视自己面对世界之势。
八、运用孙子思维科学输出正能量
(一)正能量的提出与涵义
习近平同志曾在多种会议、多种场合,论证正能量,以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有自信的力、充满朝气的力、催人奋进的力、健康美好的力,这就是正能量。我想,其所以是正能量,就是这些力量的运作,可以实现有益的目标、作有用的功,从而释放出积极向上的、进步的能量;与此相反,一切悲观的、无所作为的、相互欺诈的力都是负能量。
(二)孙子思维科学与正能量的关系
在孙子思维科学的28大类46种思维方式中,有45种思维方式都是输出正能量的,唯有因果思维是控制负能量的,但从本质上说,控制了负能量,也就得到了正能量。因此可说,孙子思维科学是正能量的加工厂和输出源。
(三)孙子思维科学与孙子势哲学的关系
自2006年以 来,本人已经出版了孙子势哲学研究系列著作:原版《孙子势哲学》(立论卷)、新版《孙子势哲学》(理论卷)、《求势——孙子为势术》(方法卷)、《孙子兵法今编哲解》(哲本卷)、《孙子兵法经营学》(应用卷),构成了孙子势哲学学科体系,其核心是孙子势哲学。
那么,孙子思维科学与孙子势哲学有何内在的关系呢?孙子思维科学是大地、是母体,孙子势哲学是大地上生长出的树、母体产出的果;孙子思维科学是人类思维的灵光,孙子势哲学是普及孙子思维科学、播放灵光的载体;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思维科学主要体现了“想”,孙子势哲学主要体现了“行”,即想与行的统一,其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在深层上孙子思维科学中的各种思维方式聚焦于势的结果:如逻辑思维中的几种思维方式分别揭示了战略势、势的本质等,各种技术思维产出了为势方略。从上述关系可见,孙子思维科学是孙子势哲学研究系列著作的母体卷。
由于孙子思维科学中和各种思维方式聚焦于势,所以我们在运用孙子思维科学输出正能量时,只要重点把握和运用好孙子势哲学,就会起到功半而事倍的效果。
九、深入领悟习近平同志为势的思想体系 构建国防和军队的核心战争力
(一) 核心力的涵义
在1990年HBR杂志上,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协同”、“整合”方法,运作多种资源的“集合知识”,实现“沟通”、“包容”企业不同部门高度共识与配合,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还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这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上述多力相加的合力。
近年来,国内许多刊物上也出现了对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论述,主要观点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这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此种说法,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位为两种能力,两种战略结合的结果。
根据上述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述,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由企业若干资源力结合为一体,所构成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不同资源优化组合成的合动力统一体,也就是企业竞争势。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力则是运作主体内在的若干要素力优化而成的合动力——势。如果运作主体是军队,则其运作的核心力,就是军队的核心战争力,可见势是原生态的核心力。
(二)核心战争力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
核心战争力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
军事同盟。即多国之间,打造军事共同体,形成超出一国的合动力统一体,构成超级核心战争力,如北约。
联合军演。近年来,出现国与国之间、多国之间联合军事演习,名义是军事信息交流,增强透明度与军事互信,实示上具有“春秋会盟”、不战而屈人之兵性质。
兵器强军。如核武器的核心威慑力;常规兵器势,如由航空母舰、舰载机、核潜艇、护卫舰、供给舰等构成的航母势;由各种飞行器构成的天空一体化的空军核心战争力;海军各大兵种所构成的海军核心战争力;等等。
协同作战。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组织指挥、各军种、各兵种、各区域、各层次协同的核心战争力。
(三)领悟习近平同志为势思想体系 构建国防和军队的核心战争力
自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前3个月中曾三次论势:
1月2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各项部署是我们议事决策的总依据,领导小组要带头学习好、理解深、消化透,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2月27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3月15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军委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抓得很紧,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军上下形成了拥护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狠抓落实,确保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工作起好步、开好局。要继续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全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同志的三次讲话的内容构成了一个以势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重势——“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体现了求势观,指出了势与大事辩证关系。
为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体现了为势法,指出了重在行动。
得势——“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形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合力。”体现了为势目标,指出了势的本质是“强大合力”。
习近平同志的为势思想体系,为我们学用孙子势哲学,营造我国现代国防和军队强大合力,构建我国现代核心战争力,发出了动员令,指明了方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学孙子思维科学、用孙子势哲学的新时代,已经向我们大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