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大浪淘沙 失而复得——《孙膑兵法》失传的历史根源分析
2014-5-22 来源: 作者:王廷文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挖掘的汉墓中,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特别是历史上失传1400多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一下子澄清了历史上究竟有无孙膑其人?《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否是一本书等史学界争论了千年的历史疑案。这一事件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后又被评为建国50周年以来重大考古成就,跨入21世纪后又被评为一个世纪以来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热闹过后复归平静。人们不仅要问:《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为什么会被淹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循着历史的印迹,审视一下《孙膑兵法》失传的经过,探询一番《孙膑兵法》失传的真正原因。
    一、《孙膑兵法》失传的经过
    西汉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个为孙武做传的人,其所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这段史料向我们提供了如下信息:①孙武是齐国人;②孙武所著兵法为十三篇;③孙武生活在春秋吴王阖闾时代,孙膑生活在战国齐威王时代;④孙武和孙膑是一家人,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⑤孙武和孙膑各有兵法传世。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清楚交代了孙膑与孙武的关系,而且说明孙膑也有兵法传世,只不过不像《孙子兵法》那样清楚,言明是十三篇,司马迁对《孙膑兵法》的有关详情并没有交代。
    西汉时,国家对兵书进行了三次大的收集和整理。第一次是由汉初的韩信、张良完成的,“韩信申兵法”,“张良、韩信序次兵法”;第二次是汉武帝时由军政杨仆完成的,“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第三次是汉成帝时由刘向、任宏完成的,“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这次校书,由刘向总其成。刘向为校订后的书籍作《叙录》,附于书中,上奏皇帝。《叙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书名和篇题。《隋书·经籍志》记载,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总括群篇,撮其指要,著为《七略》”。无论是刘向的《叙录》,还是刘歆的《七略》,肯定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同时期的其它论兵之作,都同时进行了收录,因为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源于刘歆的《七略》,当然也就源于刘向的《叙录》。
    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吴孙子指孙武,齐孙子指孙膑,因在其《古今人表》中称孙武为“吴孙武”,这与孙武在吴国为将辅佐吴王有关。班固所称“吴孙子兵法”是指“吴孙武的兵法”,用以区别于 “齐孙子”即《孙膑兵法》。至于两部兵法多出的篇数问题,应该是当时刘向、刘歆父子在整理两部兵书时,将大量注解兵书的增益文字,亦或是其他军事人物撰写的兵书,混杂而致。这从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就可得出明确的结论。另据《汉书·刑法志》载:“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两处文字互相契合、互相印证,证明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并且各有兵书传世,这与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述完全相同。
    由上可见,在汉代以前,关于孙武和孙膑的表述都是非常明确的,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不同的两部著作。
    《孙膑兵法》的失佚的时间,据推测,大概在汉代以后唐代以前。《魏武帝注孙子》提到了“孙膑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朝赵蕤的《长短经》第九卷也提到“孙膑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著的《通典》第一四九卷也有“孙膑曰:用骑有十利”一段。但是,自从唐初魏征等编著的《隋书·经籍志》以后,《孙膑兵法》就不见了踪迹,所有历史典籍中再也找不到关于《孙膑兵法》的内容。从专门记录史料的书籍《隋书·经籍志》中不见著录,到1972年银雀山汉代古墓中《孙膑兵法》再次现身,中间隔了1400多年!
    1400多年间,由于《孙膑兵法》的失传,各种猜测与怀疑累及到了《孙子兵法》以及孙子本人。有人否定孙武的存在,有人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部兵书,等等。
    历史上对孙武及《孙子兵法》的记载,自战国就有。如《韩非子·五蠹》载:“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再如《吕氏春秋》载:“以德以文,则……阖闾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后汉高诱注:“孙、吴,吴起、孙武也。”战国离春秋末期在时间上最近,故可信度较高。及至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吴太伯世家》和《律书》等篇中,对孙武及其兵法十三篇更有清楚交代。
    不仅如此,在东汉时期的其它典籍如班固的《汉书》、袁康的《越绝书》、曹操的《孙子略解》等,都有提及孙子及其《孙子兵法》十三篇。但由于《孙膑兵法》的失传,致使人们对历史上记载甚明的孙子及其兵法十三篇都产生了怀疑。
    例如,宋代陈振孙以孙武事不见于《左传》,提出“不知果何时人也”(《真斋书录解题》)。南宋叶适认为《孙子兵法》非孙武所作,疑是战国处山林处士所为(《习学记言》)。还有人提出:“孙武即伍子胥,孙膑乃伍子胥之后,居阿、鄄之间,改姓孙。”宋代梅尧臣认为,《孙子兵法》非孙武所作,清人全祖望也赞同此观点。还有人认为“孙武与孙膑为一人”,《孙子兵法》是战国时孙膑所作。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孙子辩》中就认为孙武和孙膑为一人。清人姚际恒《古今兵书考》认为,孙武及《孙子兵法》“皆不可得而知。”
    上述种种对孙武、孙膑以及两部兵书的猜测,其根源在于《孙膑兵法》的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0233号汉简上书“吴王问孙子曰……”0108号汉简上书“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部兵法同墓出土,两则简文又与司马迁《史记》的关于孙武、孙膑的记述相符合,足以证实历史上孙武、孙膑各有其人,且各有兵书传世。千年聚讼,一朝得释。那么,《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呢?
    二、《孙膑兵法》失传的原因分析
    一部如此重要的兵书,在历史上突然失传,绝对不会是偶然现象,必定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笔者试从社会背景、历史环境等方面,大胆进行推测,借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指点。
    (一)从历史地位上看,是《孙子兵法》的光芒掩盖了《孙膑兵法》的光辉。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虽然只有十三篇、五千余言,但她逻辑缜密、言简意赅、内容宏大、高屋建瓴,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全部内容,如战争的谋划、战争的筹备、物资供应、内政外交、攻守转换、行军相敌、地形地貌、火攻用间等等,都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阐释,将军事战争上升到了军事理论的高度,一举奠定了我国军事理论的基础,将我国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高峰,受到后世兵家推崇,奉为用兵之“圭臬”、致胜之宝典,被尊为“兵学圣典”,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同时,《孙子兵法》包含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使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因其包含的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日益发扬光大,被人们应用到军事领域之外的其它广阔领域,备受瞩目。
    相比较于博大精深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就明显单薄的多。由于1972年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残简太多,以至于我们不能一睹《孙膑兵法》的全貌,但其基本的内容还是清楚的。就出土的现有文字来看,《孙膑兵法》实不及《孙子兵法》之十一。
    银雀山共出土《孙膑兵法》竹简364枚,经过整理,分上下两编各15篇进行了出版。过后,有专家认为下编非《孙膑兵法》的内容,于是1985年文物出版社在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重新校订出版了新版大字本《孙膑兵法》,在原来上编15篇的基础上,增加《五教法》,形成《孙膑兵法》共16篇,其余15篇列为“银雀山汉墓竹简佚文”。
    从整理的《孙膑兵法》看出,孙膑作为孙武的后世子孙,显然是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甚至在许多篇中直接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原文。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膑兵法·威王问》),“合军聚众”( 《孙膑兵法·延气》),等等。
    同时,《孙膑兵法》还从战国时代的角度,对《孙子兵法》有所发展。如《孙膑兵法》提出“战胜而强立”、“必攻不守”等思想。另外,孙膑还发展了孙武的“任势”、“造势”的理论。但就两部兵书的整体而言,无论从结构框架、风格特点、学术色彩、文学修为等方面,《孙膑兵法》都要逊色《孙子兵法》许多,其价值显然无法与《孙子兵法》比肩。难怪明代著名学者茅元仪说:“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话可能道出了《孙膑兵法》失佚的主要原因:《孙膑兵法》完全被《孙子兵法》的光辉所掩盖,失佚可能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吧。
    (二)就文字内容上看,《孙子兵法》为原作流传,而《孙膑兵法》为后世整理。
    《孙子兵法》的最早面世,是在阖闾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孙武在向吴王阖闾进献兵法时,十三篇就已经著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银雀山汉简《见吴王》残简也有“若夫十三篇”的字样;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西汉晚期幕出土的汉代木简上也有“孙子曰:夫十三篇”的文字。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就是十三篇,就是孙武觐见吴王是呈献的那十三篇兵书,《孙子兵法》为孙武亲著无疑。清代大考据家孙星衍在其《孙子略解序》中云:“诸子之文皆由末世之后,门人小子撰述成书,唯此是其(孙武)手定,且在《列》、《庄》、《孟》、《荀》之前,真古书也。”现代著名学者何炳棣先生在其《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也称,《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512年孙武觐见吴王之前,其成书比与其同时代的孔子的《论语》,还要早半个世纪。
    《孙子兵法》从孙武觐见吴王面世那天直至今日,基本上保持了十三篇的原貌,始终没有改变过。虽然,汉代刘向编著的《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似乎《孙子兵法》在汉代有一个八十二篇的本子,但是自古至今很多学者认为,《汉书·艺文志》中所记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实则是个误会。《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本子从来就不存在,只是在《孙子兵法》产生以后,大量解释注解《孙子兵法》的文章混杂所致。吴九龙先生在《<孙子兵法>的源流》一文中,通过对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子兵法》及其佚文的分析,认为:“汉简本《孙子兵法》更接近孙武手定的原本”。而汉简本《孙子兵法》与后世流行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孙膑兵法》的著书时间为战国后期,是在孙膑死后的若干年,像《列》、《庄》、《孟》、《荀》等诸子之文一样,由其后人及战国兵家整理而成。从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分析,属于《孙膑兵法》的部分,既有战例总结(如《擒庞涓》),又有谈话纪要(如《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等),又有专题论文(如《地葆》《延气》《五教法》等),还有语录汇编(如《选卒》《月战》《八阵》等),内容十分繁杂,不像《孙子兵法》那样,十三篇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先后顺序,抽取任何一篇都会破坏其完整性。汉简《孙膑兵法》各篇大多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一点更像是《论语》的风格。况且,《威王问》中有“孙子出而弟子问”等语,说明早在齐威王时,孙膑就已经有弟子,因此《孙膑兵法》的作者当是孙膑的弟子或后学无疑。
    (三)从重视程度来看,曹操为《孙子兵法》作注,可能加速了《孙膑兵法》的亡佚。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对《孙子兵法》的传播做出过重大贡献。曹操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精通兵法,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注释兵法十三篇的第一人。曹操在《孙子略解》中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这是曹操在面对《孙子兵法》时发出的由衷的感叹。据统计,历史上出现过的整理、研究、注解《孙子兵法》的著作有几百种,这些著作莫不与“曹注”有关。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孙子兵法》版本共有20多种,《魏武帝注孙子》是公认最早、最好的版本。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释简明扼要,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备受后世人们的称赞和推崇。
    曹操一生除研究《孙子兵法》,为《孙子兵法》作注外,还著有《兵书摘要》、《兵书略要》、《兵书要论》等书,并校正、注释过《司马法》等。对兵法如此喜爱的曹操,对《孙膑兵法》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翻遍历史典籍,找不到曹操对《孙膑兵法》的任何注释文字。唯有在注释《孙子兵法》时,在一处应用了《孙膑兵法》的话,即《孙子兵法·九地》“陷之死地而后生”句下,曹操注:“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南朝梁阮孝绪撰著的《七录》,总结了前代目录学如刘向《叙录》、刘歆《七略》等的成就。在其《七录》中著录《孙子兵法》三卷,而曹操所著《孙子兵法》恰好也是三卷本,当是汉初刘向收录《叙录》中、并为其子刘歆收录《七略》的国家核定本,这其中肯定也同时有《孙膑兵法》的内容。也就是说,曹操见到《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机会均等,为何只为《孙子兵法》作注呢?这个现象的出现,只能有一种解释,即曹操对《孙膑兵法》并不赏识。虽然有学者推论,《孙膑兵法》大约就是在此期间失佚的,但曹操又似乎见过这部兵书,否则也不会在为《孙子兵法·九地》作注时,引用孙膑的一句话。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孙膑兵法》的先天不足,加之魏武帝对《孙膑兵法》的成见,直接导致了后世只关注《孙子兵法》而忽略了《孙膑兵法》,并最终导致了《孙膑兵法》的失传。
    1972年,失传1400余年的《孙膑兵法》重新面世,我们在欣喜之余,是否会由衷的感叹历史的厚重与雄奇。漫漫历史长河,经由大浪淘洗,保留下来的唯有真金!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