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文心雕龙》里的兵略运用
2012-6-28 来源: 作者:林中明


    刘勰在《序志》里自述《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天地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所以道家见玄,释者见佛,儒者见之谓之文,兵家见之谓之武。所谓「一音演法,殊释发解」(刘勰《灭惑论》)。如果说孔、释教殊而道契,文论、兵略岂能功同而源异?此理已于本文《序言》里阐明之。
    刘勰在首篇《原道》里说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就文而言,孔子当然是刘勰心中的文圣,故尊于诸篇之首。就武而言,孙子是世界级的兵圣,刘勰要如何处置呢?刘勰把作为「征文圣」的《征圣》篇列入《原道》之后的众篇之首,再把「征武圣」的《程器》篇置于《序志》等四十九篇之尾,当做全书压住阵脚,最重要的篇目,也是煞费苦心[1]
    这种做法,正是刘勰讲求谋篇布局当如兵法布阵──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谋篇思路的体现。刘勰把孙武与孔丘齐尊,称《孙子兵法》为《孙武兵经》,把一部与诸子百家同列的「兵法」之着,上升到「经[2]」的地位,足见「宗(儒)经」,又深知佛典「经」「论」之异的刘勰对《孙子兵法》是何等地重视。刘勰以文论为表,用兵略为里,行文立论可以说是有文有质。
 
    但人臣讲兵谋素为朝胡廷所忌。汉宣帝子,东平侯尝求读诸子、《史记》,而汉延以《史记》多兵谋,未蒙获准。自宋齐以来皇室不断的血腥内争,更使得皇子大臣以至其下,对兵谋不能不有所韬晦。在这种客观环境之下,刘勰小心翼翼地隐藏了他对兵谋韬略的热情。他在《文心》里不时论「隐」,也可以看到他热心于兵谋而又深藏不露的心态。
    虽然如此,刘勰在《文心》中仍然使用了大量的军事术语,来健硕他的文艺理论,诸如:奇正、通变、谋、势、诡谲、首尾、要害……等等,几乎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地步。如不了解刘勰对兵略的兴趣,就会对这种表现难以解释。  难怪黄侃对《文心‧宗经篇》里的「《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感到困扰。他在《札记》里批评刘勰,说:「按〈尚书〉所记,即当时语言,当时固无所谓诡也。彦和此语,稍欠斟酌」。这一立场,也许代表了不少文人的想法。
    近来有些研究学者研究《文心》和它的《辨骚篇》,指出《文心》书中多次用「诡」「谲」这些词,其含义是复杂的。他们认为诡谲有赞颂的意义[3],只言其曲折变化,不是贬词[4]。诡、谲两字在《文心》中有如此高频率(廿余次)的出现,必有其特殊的思路背景。而这一思路来源,我认为很可能是上承《孙子兵法》奇正诡变的兵略运用,而以「经籍深富,文梓共采,琼珠交赠,用人若己」(《文心‧事类》)的方式融会显现。
 
    就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企图「以佛盖儒」的释士文人,似乎把佛教对刘勰的影响估计过高。他们以为刘勰在《文心》里所用的「圆」字乃是汉译佛典里的「圆」。忘了中国在汉译佛典之前早已用圆来代表圆满完美。譬如孙武在《势篇》里早就把「形圆而不可败」当作部置守势的最高指导。况且举头看天,即见天圆,日圆。《老子》说「道法自然」,圆字之源,何假外求?
    然而心仪西风压倒东风的人,却又忘了中国自诸子以来就有的朴素逻辑论式[5],而怀疑中国学者逻辑组织的基本能力,以致臆测《文心》的组织、论理出于公元二世纪以后佛典里才见着的因明学[6]
    其实《孙子兵法》首篇就说「道、天、地、将、法」,重视军法森严,讲求组织、号令严明。受到《孙武兵经》极大影响的刘勰,以他本人思路的倾向和他在定林寺「区别经论部类,录而序之」的图书管理学的多年训练,当然在组织辞令,文成规矩及首尾圆合上超越晋代文论前贤。但比诸《史记》《汉书》《论衡》,刘勰的逻辑组织能力只能说在伯仲之间。但就文字典雅,章句精炼而言,似乎犹在具有「正理」「因明」学背景的许多佛教经论之上。
    另外就逻辑学(Logica一语为当时所无,当时学者称为工具(Organon)[7])而论,采用片段局部的观察,运用三段论法逻辑不一定能保证结论的正确。亚理斯多德虽然发展出三段论法,但是一旦假设错误,结轮常常相当幼稚可笑。西方生物学鼻祖亚理斯多德由解剖人体,观察血液循环,就断定心是人的思想感觉中枢。这和没有三段论法,而皆以心为智慧主宰的佛、道、儒三家也相去有限。刘勰虽然没有受过希腊三段论法的熏陶和生物学的训练,但他把「为文之用心」的「文心」当做书题,千载之下,仍然超越西方机械科学和物理文明的范畴,耐人寻味咀嚼。
【道】
    刘勰在〈原道篇〉里引《易经》「鼓天下之动存乎辞」。这其实和《孙子兵法‧计篇》里劈头提出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观念上相似。所讲的都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孙子‧虚实篇》里踵《老子》之道,亦曰「兵形象水」,在《行军篇》里又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在《九变篇》里也讲「令之以文,行之以武」。应用兵法,把读者导引到作者所安排的情境,这是武道文用。刘勰在《书记篇》里说「管仲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则是政道、武道、文道,三道源于一道了。
    成功的作者可以用同样的兵略「垂帷制胜」(〈神思篇〉)和「制胜文苑」(〈总术篇〉)。写文章「出奇制胜」也本源出兵法。了解这个源流,就知道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略源出兵略。就兵家而言,实无足大惊小怪。这只是再次证明「天下之道莫非兵也」 (清.魏源) 。
 
【攻守】
    懂得教民以战(孔子),用兵携手若使一人(孙子),其后才能讲攻守。《文心‧论说篇》里讲「迹坚求通,钩深取极」,是说攻,是讲「破敌」之论,和打攻坚战(詹瑛注解)。「义贵圆通,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是说守,是讲如何「立己」之说。刘勰在此篇极明显地引用《孙子兵法‧虚实篇》「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
    《文心‧铭箴》解「箴」,也用攻防军事术语:「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文心‧论说篇》里又说:「烦情入机,动言中物,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这是《易经‧师卦》里说兵师的运用要能「行险而顺」。
    刘勰在「神灭论」大论战中没有积极参战去勉强立论,而在梁武帝以菜蔬代替牺牲祭祀七庙的次年,紧接奏请二郊当与七庙同用蔬果。他真的是懂得用兵攻守之道,达到他自己在《论说篇》中标赞的「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这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而复能知行合一的明例。
 
【部阵,治众】
    能破能立,有攻有守,这是用兵略以行文的动势。在此动势之外,用兵讲部阵,行文讲谋篇。《孙子兵法‧九地》论用兵部阵,要求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文心雕龙‧附会篇》论行文谋篇则谓「首尾相援」和讲「定与夺」。
    曾随十字军东征,有战事经验的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在《谈《唐‧吉珂德》的创作》中评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本骑士小说,它全部情节被写成一个四肢齐全的整体,能够中间和开头呼应,结尾又和开头与中间呼应……」,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文心雕龙‧总数篇》说「执术驭篇」要避免「后援难继」,也只是上述《孙子‧九地篇》的引申。《文心‧附会篇》里说「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这是《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治众如治寡纷数是也」的改装句。只是刘勰善于「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文心‧事类》)。他虽然大量引用《孙子兵法》的名言警句,却能「(文)更其旌旗,(字句)车杂而乘之,(文意)卒善而养之」,千年以来不知逃过多少人的法眼!
 
【奇正】
    刘勰在《征圣》之后,续以《宗经》和《正纬》。从兵法的角度来看这是讲文学资源的奇正。《孙子‧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刘勰先讲《五经》,这是「以正合」,然后「采摭(图谶)英华」,「以其有助文章」,是开明地「以奇胜」,而不是固执的以异弃。刘勰开放的胸怀,胜于禁止诗人入城的柏拉图多矣。《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非利不动,非得不用」。所以阴阳谶纬,只要是「事丰奇伟,辞富膏腴」,虽无助于经典,只要是有助于文章,就加以采用,不限于文以载道而已。
    刘勰在《正纬篇》说「经正纬奇」,在《定势篇》说「执正以驭奇」,正代表了他以兵法健硕《文心》的实用精神。紧接着《正纬》,刘勰在《辨骚》里指出「奇文郁起,其《离骚》哉」。更进一步阐明《孙子‧势篇》所说「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所以《离骚》「酌奇而不失其真」,以致其文「气往铄古,惊采绝艳」,难怪正规之文,「难与并能」。
 
【通变】
   《文心》第六篇是《明诗》。从字面上看,也和前面几篇一样,没有刀光剑影和兵略的痕迹。虽望文而不能附义。但上乘兵法讲万人敌,而不是讲一人敌的刀法剑术。历代学者都没有看到《明诗篇》里隐藏着兵法。直到民国初年朱自清在《诗言志辨》里大处着墨,小处着手,这才看出刘勰可能使用《孙子兵法》里「奇正之变」的消息。
    其实从兵略运用的角度去看《文心》,奇正与通变犹如左右手,其用殊不可分。刘勰早于《征圣》里就已说「抑引随时,变通适会」。「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后面的《神思》就演其余「说变而后通其数」,又再「赞曰:情变所孕……垂帷制胜」,回到军事作战的兵家语。
    其间《乐府》说「气变金石」,《颂赞》说「事兼正变……与情而变」。《吊哀》说「辞变」,《诸子》说「远近之渐变」,《书记》说「变虽不常」。甚至在《通变》之前的《风骨》就先讲「洞晓通变」。刘勰在《文心》里用「变」字之多,远超过作《九变篇》的孙子,几乎可以跟佛典里讲的各种「心」一样,是全书的关键语。
    《知音篇》里的「六观」就是「三观通变,四观奇正」,很像《孙子‧计篇》里的「五校」。《时序篇》指出「文变染乎世情」。这一观点比马克斯和近世苏联文论诸家所提出「艺术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的理论,要早一千四百年。难怪刘勰曾自信的说:「源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势】
    刘勰在《定势篇》里借用大部份《孙子兵法》里的观点。他把奇正、通变这两大兵略要素融汇贯通之后,发展出各种文学上的势论。在复杂度上超过《孙子》原有的朴素论点,很值得细心分析。但因詹锳等多位学者已先后着专文讨论,故仅于此节志之,不再重复今人已论之言,至于别见,则留待后论。
 
【集中】
    孙子演兵法,在《虚实篇》里说「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他在《行军篇》里又说「兵非贵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刘勰写文论,把专一、并力的道理化入《神思篇》,乃曰:「贯一为拯乱之药」;用于《书记》则说:「随事立体,贵乎精要」。刘勰又在《熔裁篇》里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可见精要集中之理,文道和武道相通。
    虽然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但兵略的要素不一定永远成于文艺之先。如果刘勰生在孙武之前,受到《文心雕龙》启发的孙武又不知会把《孙子兵法》写成何等模样?
【果决】
    《神思篇》赞扬「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通变篇》「赞曰:趋时必果,乘机无怯」。《隐秀篇》说「万虑一交,动心惊耳」。刘勰在这几篇所赞扬的趋时必果、应机立断,都是兵略的要领。
    与孙武齐名的吴起在《吴子‧治兵篇》里也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相传是姜太公传下来的《六韬》,也和所有的兵书一样重视果决。《六韬‧军势篇》里说「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迅雷不及掩耳」。这一说法和《孙子‧军争》的「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意义相通。
    西方的郎吉努斯也「道法自然」,把雷霆电闪用于《论崇高》中节如发机,动心惊耳的演讲术。他说「A well-timed stroke of sublimity scatters everything before it like a thunderbolt, and in a flash reveal the full power of the speaker」。朗氏所用的「a well-timed stroke」,和刘勰在《定势篇》里引用《孙子‧势篇》而说的以「机发矢直」,「矢激如绳」而「因利骋节」之意相呼应。
    《孙子‧势篇》所说的「节」的另一义,注重物理上「时节」的功能。任势使人,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这个「势」,属于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势」,是运用位能。「激水之疾,至于漂石」的「势」,是运用动能。时节越短,「节如发机[8]」,则加速度越大,力量越强,这其实同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通理。可用于武,也可以用于文。
    时下正流行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计算机设计,就是使用短节以增加总运算次数。虽然应用不完全相同,但用意则亦相类似。可见古今中外智术的运用,都不能脱离「人法天,道法自然」。以上所举诸例,希望能更进一步阐明这个论点。
    刘勰文论重视果决,而且知复能行,和大多数浪漫文人,坐不能决,起不能行,很不一样。在他一生重大事件上,他率多「万虑一交,应机立断」。比起陆机的进退犹豫,而至覆宗绝祀,胜之远矣。再由两人的文论来看,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兵法纵横,有大将之风。而三代为将,又曾统领大军的陆机,则于《文赋》中萧散浪漫,不见兵略运用的痕迹。他勉强使用的一句「济文武于将坠」,也只是随习地喊口号。与刘勰同时的钟嵘也不娴兵法。他的杰作《诗品》里也没有兵略的援证类义。他想取定求誉于沈约而吃了败仗,是想当然耳。俗语说「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这在陆、刘、钟三位文论大师的身上是极其明显而又突出的。
    从兵略应用探讨《文心》是一个新的尝试。可以说是上下逢源,左右惟宜。只是观《文心》书内兵势如海[9],[10],未敢长论,仅摘其要者,聊短述二三己见而已。
【结论】
   曾登「天一阁」博览藏书的清初大儒黄宗羲尝说:「夫文章不论何代,取而读之,其中另有出色,乃寻常经营所不到者,必传之文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字精炼,组织严密,而且内涵广阔;不仅哲思、文论、逻辑、智术集前人之大成,更以兵略健硕势理,开辟文论的新方向。诚如黄宗羲所赞,《文心》不仅出色,而已传世不朽。本人此文乃就刘勰的身世、心态、出处进退,及《文心》与兵略有关诸篇加以探讨;并于《文心》内,不可以兵法附会处加以甄别。另外在纵贯、横展和侧逆的方向,也试以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批评,智术创作实例揣摩印证。钩深击隐,疏谬之处势恐难免,还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并且更希望新一代的学者,能更进一步去探讨其他的意义及发展的可能性。
 
( 本文初稿刊于《刘勰、《文心》与兵略、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季刊,1996第一期,pp. 38-56. 节本见于《刘勰和《文心》和兵略思想》,《文心雕龙研究.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9, pp. 311-325。)
 
 



[1]  刘勰把儒门健者孟轲和兵家健将尉缭放在《诸子》篇里,而置孔子于书首,孙于书末,颇具匠心。
[2]  周予同:《群经概论》页四;《经是什么?它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3] 毕万忱、李淼《刘勰对屈原浪漫主义的评价》。
[4] 侯慧章《论刘勰对屈原骚体的评价》。
[5] 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6] l. 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佛家逻辑》:『正理』学说的形成很晚,佛家之有『因明』并加以重视,为时更迟。2. 玄奘公元647年才译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648年窥基从玄奘学,其后乃有《因明入正理论大琉》。3. 梁启超盛赞窥基此书说『中国知用逻辑以治学,实自兹始』。 
[7] 姚一苇《诗学笺注》台湾中华书局1978。
[8]  节:詹锳所云「抓住时机,控制距离」源出何氏、张预等《孙子十家注》。我认为,旧解似多引申其义,环绕其字,然纷纭未得各别『节』字精意。『其节短』的节不是「抓住时机」。『节如发机』的节不是「控制距离」,而当是在短时间内放出箭枝,否则所聚位能之势,不能产生加速度,无以穿鲁缟。此义可见于王羲之《书论》所云:『心不欲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
[9]  《文心‧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10]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