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地形即战场情形。
[1]军队出征到别国的目的无非为了争取利益,这就难免受到敌军的抵抗,于是涉及两军对阵的问题,本篇主要研究两军对峙的形势判断和临战决策问题。
[2]
孙武先生说:
(地情判断法)
地形有通地形、有挂地形、有支地形、有隘地形、有险地形、有远地形六种
[3]。我军可以过去,敌军可以过来的情况叫做通。通地形的话,要先抢占向阳的高地,确保运粮通道的安全,这样就可以在交战中得到优势。我军可以过去,但是难于返回的情况叫做挂。挂地形的话,如果敌人没有防 备,就一举出兵战胜他;如果敌人预先有防备,我军出兵未必取胜,之后又难以回军,这时出兵就对我不利了。我军出兵就不利我军,敌军出兵就不利敌军的情况叫做支。支地形的话,敌人虽然设法诱导我,我依然可以不向他出兵;我军主动撤离而去,等到敌人军队跟着撤退到一半的时候我军向他发动攻击,这时候对我军有利。隘地形的话,如果我军先驻扎其中,一定要在各个隘口布置重兵用以对付敌军;如果敌军先占据了,他防备坚实我就不打,他防备懈怠我就攻打。险地形的话,如果我军先到,一定要选择驻扎在向阳的高地等待敌军;如果敌军先占据了,我军应该考虑撤退,不要强攻。远地形的话,双方的地势相当,彼此难以挑起战斗,急于求战不利于军队养精蓄锐。这六种情况,是地理判别的方法,将领的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控制好地形判别,是不可不特别关注的问题。
(兵情判断法)
同理,兵也有走兵、弛兵、陷兵、崩兵、乱兵、北兵六种
[4]。这六种兵情的出现,不是天地自然造成的灾害,是将领失职造成的罪过。本来实力相当,却出现我军士兵需要以一对十的情况叫做走。兵士强悍但将官懦弱的情况叫做弛。将官强悍但兵士老弱的情况叫做陷。职权较大的将官怨怒不服从上级,遇到敌人擅自交战,将领也从来不考查这类军官的实际能力的情况叫做崩。将领懦弱不能严格执行军纪,教导军士不力致使命令无法申明,将官和士兵们无所适从,排兵列阵杂乱无章的情况叫做乱。主将不能够判明敌情,以少数对敌多数,以弱小攻击强大,部队没有精选的特种兵做为奇兵的情况叫做北。这六种情况,是军队败亡的原因,将领的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他们的发生,是不可不特别关注的问题。
(形势判断的主体即将领的为将之道)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5]判明敌情、制定相应的取胜计划,计算地形的险易
[6]程度和距离远近,这是智谋水平上等的将领必备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再来指挥作战的将领一定可以打胜仗,没掌握这项能力却指挥作战的将领一定会打败仗。
所以,按照作战规律预知一定打得赢的仗,就算国君说不要出战,也一定要打下来;按照作战规律预知打不赢的仗,就算国君说一定要出战,也不要去打。因此,挥军前进不是求取勇敢的名声,带兵撤离也不顾忌违背君命的罪责,一心一意地保全军民的性命,所作所为又最终符合国君的利益,这种将领才是国之栋梁。
将领对待士兵就像对待初生婴儿和亲生儿子一样,那么细心呵护、关怀备至,如此士兵们就愿意和他赴汤蹈火、同生共死。然而,厚待他们又不能役使,爱护他们又不能训令,违反军纪又不能惩治他们,就好比把孩子娇生惯养着,最后根本无人可用。
[7]
(预知胜负和确保胜利)
知道我军的实力可以采取进攻,但却不知道敌人的情况是不可以进攻的话,胜负的可能参半;知道敌人的情况是可以进攻,但却不知道我军的实力不可以采取进攻,胜负的可能参半;知道敌人的情况是可以进攻,知道我军的实力可以采取进攻,但却不知道地形的情况是不可以交战,胜负的可能参半。
所以,深谙用兵之道的将领,指挥调动部队不会迷惑、发起攻势不会泄气,他一旦行动起来头脑清晰、目标明确、直捣黄龙、变化莫测、持久不懈。
所以说:对敌我情况、对天时地利的情况都了如指掌,那么胜利就自然而来、取之不尽。
[8]
[1] 李启明先生指出:“现代对地形的命名,概以单一地貌地物为准,例如山地、丘陵地、森林地、河川地、沼泽地等。孙子则不然,他是组合若干不同的地貌地物,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命名之。例如圮地、交地、通形、支形等。又以地形与用兵结合起来的地势或地略而命名。如围地、死地、衢地、重地等。他这种特点,一方面有助于地形教育,培养地形眼;另一方面能促成战略战术与地形之结合运用。”(转引自《孙子兵法结构研究》第281-282页。)“地”作为《计篇》“五事”之一可谓是备受孙子的注意,在出征五篇的每一篇都有论述。孙子从自然地理和军事文化的关系角度来定义地形。同一个地方会因为驻军情况的不同而命名为不同的地形,例如我出兵则不利、敌出兵则不利的支地形会因为我军出兵变成可以过去、难以返回的挂地形。孙子分别以“地”为落脚点,辟《地形篇》探讨两军对峙问题,又辟《九地篇》探讨攻占杀伐问题,说明地形知识是军队出征的基础知识。
[2] 《虚实篇》已经研究过两军对峙的情况下两军相互作用的问题,本篇再次研究两军对峙的形势判断问题,但是二者显然侧重不同,前者侧重论述强我弱彼的操作原理,后者侧重论述形势判断及临战决策的方法。关于临时决策即权变问题,《九变篇》已经全面探讨过,本篇则针对两军对峙情况下的权变问题进行论述。
[3] 这六种地形按照交战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通地形则交战势在必行,到远地形则几乎不可能交战。本篇研究两军对峙时候的问题,所以定义了前三种地形,后三种不加定义。但顾名思义,隘指道路狭窄,险指险峻不平,远指距离较远。
[4] 这六种兵按照组织中职位自下而上排列,也可以说是按照败象严重程度由小到大排列,因为问题出在上层的话往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按照孙子的定义,六种败象的罪魁都是将领,这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败象已成的背景下,临时启用的将领再有才华也回天乏术。所以研究败象问题还得全面地看。走兵:注定要逃避的兵情;弛兵:注定战力不强的兵情;陷兵:注定行动不便的兵情;崩兵:注定有部队溃散的兵情;乱兵:注定全军散乱的兵情;北兵:注定全军败亡的兵情。
[5] 这个命题放在这个位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论述了地形败象,可谓是临战决策的客观因素;下文将要论述为将之道,主要包括将帅的智能、将帅的品质、将帅的治兵等几个方面,可谓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问题。孙子之后人们便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预知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7] 所以,优秀的将领爱护士卒,绝对没有妇人之仁,在他的心中始终架着轻重利害的天平,丝毫不会倾斜。联系今天的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虽然不可能做到军队那样令行禁止,但是,心中一贯的天平也可谓成功的关键。若以“爱”为砝码,那么投入多少就应该期望多少。
[8]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是《地形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