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黄石公三略》的兵学思想
2012-6-4 来源: 作者:赵承凤


    《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为宋神宗元丰时颁布的《武经七书》之一。《黄石公三略》的作者,经考证是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魏院村人。根据魏氏家族家传的《魏氏族谱》和《魏氏大事记》记载,黄石公姓魏名黄又名辙,生于战国末年周赧王、齐湣王年间,卒于西楚霸王三年。父魏华、母马青。现传至九十代的魏绪庚才露于世的族谱中记述,黄石公出生时,其母在门前大道上,不甚脚落空于车辙内,摔倒遂生一子。此时晚霞夕照映天地为黄色,其父便给儿子起名为“黄”,小名“辙”。
    《三略》书分三卷,由上、中、下三略组成,3000余字。生活于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陈琳,把《三略》与孙武、吴子的军事著作以及《六韬》相提并论,这说明当时《三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颇高,是一部受到推崇的军事代表作。古人论兵法者,一般都把此书看作最基本的兵家著作。
    作为一种兵家著作,《黄石公三略》并非如《孙子兵法》等书那样属于名符其实的论兵之作,主要论述军事战争的战略和策略,而是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之道,并不直截了当地谈论军事。这正如书中概述的:“‘《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效。‘《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而“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因此,也有人认为《黄石公三略》主要阐述的是政略之策,故而称黄石公为政略之祖。
    在思想体系上,《黄石公三略》不专主一家。其中对道儒二家的摄取尤多。《中略》云:“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三皇时代,是《三略》构想的人世最佳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依靠的是“三皇无言”,这明显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上略》反复阐述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见解,也属于道家的思想范畴。《三略》突出强调仁、义、礼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非常推崇“道”和“德”,而仁、义、礼与道和德又是相辅相成的。《下略》中所说“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这种重仁、重义、重礼的主张,则是儒家思想的反映。
《三略》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于依靠贤者和人民。《上略》指出:“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三略》特别强调:“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意思是说:英雄者,国家之干蔽;庶民者,国家之根本。得其干蔽,收其根本,则政化行而人无怨。意指视人才为国家的中坚,视民众为国家的根本。依靠中坚力量,巩固国家根本,国泰民安,政令通行,则国自富、民自强、兵自威。
    二、治军理国的要领在于体察民众的心理,妥善处理各种政务。《上略》指出,“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意思是说,军国之要道:审察众心而施设百务。百务者,言事物之多也。要做到:“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以上方方面面,详细指明了治国用人的重点和方法,可见察众心之细微,施百务之精当。
    三、用兵的要领,在于崇尚礼仪,厚施俸禄。“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这样,下面就会齐心合力,削弱敌国。“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意思是说,用人的原则,是用爵位来尊重他,用财物来赡养他,贤士就会自愿归来;用礼仪接待他,用大义勉励他,贤士就会有牺牲精神,没有不以死报效的。
    四、当将帅的,必须与士卒同饮同食,安危与共,才可对敌作战。这是我军全胜,敌军全歼的必要条件。“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要求将帅做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为将礼。”凡此种种,都是将帅与士卒同甘共苦的表现,是作为一个良将必须遵循的法则。只有这样“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意思是说,以此领军,下感其恩,必思效死,故以一当百,百战而不殆。
    五、将兵之道,关键在于号令、军政和用命。“《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使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意思是说,号令是一军的指南,士卒以此为进退,统帅因此而有威严。军政是全军的政令法规,补给存养,这是供养一军的根本,决定胜负的基础。用命是指士气,军队的士气,在于将领的威信与谋略,三者皆俱,方可将兵。所以将帅要令出必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象天地一样公正,才可统帅军队,士卒才能服从命令,才可以驰骋于敌国之境。
    六、指出将帅是国家安危所系。将帅能克敌制胜,国家才能安定。“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三略》还对优秀将帅的素质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大将,要有“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能预测历史发展的趋势,能通达盛衰的机微,即使是“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即渔人樵夫的闲言,王公贵戚的议论,都事事留心,不予遗忽,这都是为将者应当注意的。《三略》还从八个方面指出了将帅者的失败原因,指出“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不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假如你身为大将,能不慎之又慎吗?
    七、在军事上主张“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以此来克敌制胜。明确指出,大凡天下之事,端倪本末,未曾显见,人莫得而知之。天地之神明,即所谓阴阳二气之良能也。天之道,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矣。地之道,生而长,长而收,收而藏,藏而复生矣。兴之盛衰,荣枯代谢,是与物推移者也。故为将者,或奇或正,变动无常,因敌之强弱虚实而转化焉。不为事先,谓不先人而首事也。人动而我辄随而应之,故能谋制无疆而扶成天威。这样就能永远战胜敌人,拯救天下,平定“九夷”。善于运用这一机玄的,天下可得,国家可治,敌国可克,定四方,抚“九夷”,无不得心应手,此乃王者之秘学。得之者,可为帝王之师。
    八、强调“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这里讲的与《孙子兵法》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出一辙,揭示了军事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战争是一件瞬息万变的凶事,倘若人主遥控,不重实情,一战一败,百战百败。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