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孙子兵法国际网络论坛”征文
哲本《孙子兵法》的编注与传承
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 魏占武
(2012-5-12)
内容提要:众多学者认为,传世本《孙子兵法》、竹简本《孙子兵法》均是古人以军事理论体系进行编辑的,所以我称其是军事版本《孙子兵法》。哲本《孙子兵法》,是哲学版本《孙子兵法》的简称,是军事版本《孙子兵法》的对称,是以孙子势哲学体系与哲理特点为依据,进行编辑的《孙子兵法》新版本。哲本《孙子兵法》,体现了孙子是以其势哲学理念,著述了《孙子兵法》,实现了孙子势哲学理论体系与军事理论体系的高度统一;证明了《孙子兵法》既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又是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孙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军事家,而且还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企盼国内外学术机构与学者支持,搭建一个以哲本《孙子兵法》为载体的平台,向国内外传播孙子势哲学文化,共享孙子思维方式,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孙子兵法》版本沿革
(一)《孙子兵法》版本研究的历史
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一兵书”的《孙子兵法》,自公元前515年问世以来,历代有注校者二百余家,根据苏桂亮先生估算,全世界各种版本《孙子兵法》有两千余种,各种译本三十多语种,可谓盛矣。这说明关于《孙子兵法》的编辑注译,一直是《孙子兵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竹简本《孙子兵法》的编辑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学者们认为是分上下两部分。王正向先生所著的《竹简本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北京第1版),目录中可见:
上卷:计,谋攻,势,形,作战,行军;
下卷:军争,虚实,九变,地形,九地,用间,火攻。
2、传世本《孙子兵法》的编辑
传世本《孙子兵法》,主要是指《魏武帝注孙子》、《武经七书》中《孙武子》、《十一家注孙子》。
《魏武帝注孙子》的编辑。《孙子兵法》问世后的战国、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少孙子伪书与《孙子兵法》混合编辑。大军事家曹操开启了编辑、注释《孙子兵法》的先河,他“削其繁冗”,编注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版本,同时对《孙子兵法》的原意进行了研究和注解,这是最早的传世本。《魏武帝注孙子》分三卷: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篇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篇第十三。
《孙武子》的编辑。《武经七书》版《孙武子》,始于元丰年间,宋神宗(名赵顼,又名仲针,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诏定《孙武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等七书为武学教本,称《武经七书》,由何去非、朱服等校定。
《武经七书》版《孙武子》中,把《孙子兵法》分为上、中、下三卷,各卷和目录与《魏武帝注孙子》相同。
卷之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篇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之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之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篇第十三。
明代刘寅所著《武经七书直解》,直译《孙子兵法》,并加入了案例分析。
《十一家注孙子》的编辑。《十一家注孙子》是指曹操、孟氏、何氏、李筌、杜牧、杜佑、陈(白皋)、贾林、梅尧臣、王皙、张预等十一家对《孙子》的注解。《十一家注孙子》刻于南宋(1127年—1279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此书对于学习理解孙子的思想很有裨益,得以广为流传。
《十一家注孙子》目录虽与另两个传世本相同,但加了“篇题”,如“计篇”等;虽然也分上、中、下三卷,但上卷、中卷的篇数与另两个传世本不同,在另两个传世本中,势篇是上卷尾,而在《十一家注孙子》中,势篇是中卷头篇。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
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
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
(二)现代《孙子兵法》的编辑
1、郭化若将军对《孙子兵法》编辑的研究
《孙子兵法》编注,是现代《孙子兵法》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此,尝试第一人是已故军事理论家郭化若将军。他在《今译新编孙子兵法》(人民出版社1957年)一书中,依据现代军事理论与战争的特点,打破传世本《孙子兵法》编辑结构及各篇内容,进行重新编译,其目录是:第一篇论战争,第二篇进攻战,第三篇速决战,第四篇运动战,第五篇主动性,第六篇灵活性,第七篇地形,第八篇用间,第九篇情况判断,第十篇火攻,第十一篇管理教育,第十二篇指挥关系,第十三篇将帅修养。此举是《孙子兵法》编辑史上有价值的尝试,其成功之处是把《孙子兵法》直接指挥战争的内容与军队的管理内容分开,并在结构上把军队的管理教育放在后面。从系统的学习领悟孙子军事理论方面看,把《孙子兵法》中同一内容调整在一篇,也是一个创举。
2、李零教授对《孙子兵法》编辑的探索
近年来,有关专家还在研究《孙子兵法》的编辑,如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他的《兵以诈立》(中华书局 2006年8月)一书中,把《孙子兵法》分成内篇、外篇与其他三部分,每篇再各分为两组。现选录如下:
“(一)内篇。
权谋组。包括《计》、《作战》、《谋攻》三篇。
形势组。包括《形》、《势》、《虚实》三篇。
(二)外篇。
军争组。包括《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五篇。
其他。《火攻》、《用间》两篇。
这是从内容上划分的,……上面四组,内篇两组,侧重军事理论,权谋组以战略为主,形势组以战术为主;外篇两组,侧重应用和技术,军争组是讲如何带领军队开进敌国的各种具体问题,如协同、地形等问题;其他组,是不好归类的两篇,也可视为杂篇。”
从郭化若将军的《今译新编孙子兵法》大幅度的对《孙子兵法》的结构调整到李零教授的微观设计,说明学术界一直在关注《孙子兵法》的编辑研究。
(三)军事版《孙子兵法》编辑的共同性
众多学者认为,以往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是根据军事理论体系进行编辑的,《计篇》是战略决策,《作战篇》是在决策之后进入实战,其后诸篇的内容是怎么作战才能取胜。因而,《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与内容多少是不能改变的。这是军事版《孙子兵法》编辑的共同性。
二、哲本《孙子兵法》的编辑
现在提出对传世多年的军事版《孙子兵法》进行重新编辑,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我也明知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我相信,只要我说清楚必要性、可能性、科学性,并真正编辑出一个好的读本,终会得到公众支持的。
(一)《孙子兵法》编辑的必要性
1、原十三篇排序问题
军事版《孙子兵法》十三篇,并没有全面体现军事理论体系,如《计篇》、《用间篇》均重在论战争、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同时《计篇》中的先算与《用间篇》中的先知,都是战前进行预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战略决策提出信息支持;然而在军事版《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此二者的排序却是一头一尾。再如《作战篇》排序第二,《行军篇》排序第八;然而根据军事理论要求,应当是先行军后作战,而且这两篇应当是前后相连的。可见,在军事版《孙子兵法》中,存在某种程度的逻辑混乱,需要进行调整。
2、原十三篇中存在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在军事版《孙子兵法》中,值得商榷的内容有两处,这两处纯属是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第一,在《军争篇》有“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37个字。《九地篇》中,有如下重复内容:“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共38个字,仅在开头加一个“是”字,无实际意义。
第二,在《地形篇》中的6种地形中,第一种地形是:“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取得地利的对策是“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在《九地篇》中的9种地形中,第四种地形是:“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取得地利的对策是“交地则无绝”。两篇中对这种地形虽然称谓不一,但界定完全一样,对策相同。如果说,这些内容已经由各种传世本《孙子兵法》确定下来了,就这样传下去吧,也无不可。但如果说传世本《孙子兵法》也是孙子之后,人们根据孙子的原始资料编辑的,那么做为我们也可根据前人“削其繁冗”的原则,对如此明显重复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以便使《孙子兵法》内容更为精炼。
3、社会发展对新版本《孙子兵法》的需求
国家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已经生成了多年的“孙子热”。那么,众人都在学习《孙子兵法》中的什么呢?众人皆说:学习孙子思维方式,以便如同孙子那样想问题和处理问题,漫步壮哉人生。孙子思维方式在哪里?众人又说:就在孙子哲学中。于是编辑一部既可满足现代人需求,又可解决军事版不足的哲本《孙子兵法》,便摆在了世人面前。
(二)编辑哲本《孙子兵法》的依据
是否有编辑哲本《孙子兵法》的依据,是编辑哲本《孙子兵法》的可能性、科学性之关键。对此本人已经做好了如下准备:
1、前期理论研究
在200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原版《孙子势哲学》中,曾论证了“孙子势哲学系统构成”;在2007年,由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发表《论〈孙子兵法〉中的哲学体系与哲理特点》;在2008年,在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研究了《〈孙子兵法〉哲学版研究》;在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孙子势哲学》中,论证了“狭义孙子势哲学”、“广义孙子势哲学体系”、“孙子势哲学的哲理特点”,从而完善了孙子势哲学理论体系,为哲本《孙子兵法》编辑做好了理论准备与依据支持。
2、孙子势哲学体系
所谓孙子势哲学体系,是由《孙子兵法》中狭义孙子势哲学与其它各类哲学内容,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哲学系统。现简述如下:
狭义孙子势哲学,是以势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它是论证势与大事(兵者)的辩证关系、势的本质、势的运行规律、势的功能、为势程序、为势术、势的普遍真理性与永恒性的理论总和。
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孙子哲学的全部内容,发现在《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一个结构严谨的以狭义势哲学为核心的孙子势哲学体系,它是由狭义孙子势哲学、孙子人本唯物论、孙子辩证法、孙子管理哲学构成的。
孙子人本唯物论,是孙子全面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揭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为势主体、为势资源,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的认识论。
孙子辩证法,是狭义孙子势哲学的方法论,一方面揭示了势与大事的关系、势的本质、势的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孙子辩证法在实战中的应用,即由观念形态的辩证观转化成为势术,构建战略势、战术势。
孙子管理哲学,是处理军队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哲学。它的运作可以保护为势资源、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优化、营造管理势,是为势资源的优化器。
3、孙子势哲学特点
孙子势哲学体系的全部内容,构成了涵容孙子十三篇的广义孙子势哲学。由于在孙子势哲学体系中,孙子人本唯物论(世界观)与辩证法(方法论)及管理哲学聚焦于狭义孙子势哲学;而狭义孙子势哲学又以势为研究对象,势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孙子哲学具有以势为核的特点,势乃孙子之魂。
孙子势哲学体系与哲理特点,宛如一条巨龙:人本唯物论是龙头,狭义孙子势哲学是龙身,势是龙心,管理哲学是龙尾,辩证法遍布龙体是龙脉,生机勃勃!势哉势也!
(三)哲本《孙子兵法》的编辑
现在我以《魏武帝注孙子》为底本(极个别处参用了《竹简本》),依据《孙子兵法》中的势哲学体系与哲理特点,编辑哲本《孙子兵法》。
1、上卷——人本卷
主要突出孙子人本唯物论方面的内容,构建战略势,由《计篇》、《用间篇》构成。从哲学体系方面看,确立本卷的主要依据是:《计篇》中“五事”“七计”中的人本论与《用间篇》中“三不必取”的人本观,先知与先算所合成知彼知己规律;从军事理论方面看,上卷主要体现了孙子的慎战思想,以人为本的预测、决策理念与先算、先知的操作技术。
2、中卷——为势卷
主要突出狭义势哲学方面的内容,由《势篇》、《谋攻篇》、《虚实篇》、《形篇》、《军争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构成。从哲学体系方面看,中卷重在论证势的本质,为势的技术与方法。《势篇》是狭义势哲学诞生地,《谋攻篇》主要是营造大势,《虚实篇》主要是营造实势,《形篇》主要是营造攻守形势,《军争篇》主要是营造迂直势,《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主要是营造物质势,论证人与物的辩证关系。从军事理论方面看,中卷主要体现了战略决策后的实施方略,即在实战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为势制胜的战略战术。
3、下卷——管理卷
主要突出管理哲学方面的内容,由《九变篇》、《行军篇》、《作战篇》构成。从哲学体系方面看,下卷主要内容是优化为势资源,实现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双向优化,构建管理势。
从军事理论方面看,下卷主要体现了将帅管理、军队行驻管理、战场管理。
三、哲本《孙子兵法》的注释
自魏武帝曹操以来,学者和军事家们主要是从文理与军事理论方面注释《孙子兵法》,有时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哲本《孙子兵法》是在借鉴传统注释的基础上,把逐篇逐段解析《孙子兵法》中的哲学内容作为现代注释的一种新方式,揭示孙子哲学内容与军事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读者从哲学层面理解孙子军事理论内容,明确现代人在应用孙子什么哲学理念与如何应用的基本思路。
四、传播哲本《孙子兵法》是传承孙子文化的最佳途径
孙子兵法中的孙子文化是多元的,从现代学科划分看,大体涉及18个一、二学科的内容,每个学科都是研究孙子的支点,其中势哲学与军事理论字是两大巨轮,连结这两大巨轮的轴心是思维方式,或者说思维方式是生产组装线,其他学科是配件。孙子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世代传承下了,正如明代军事理论家茅元仪所写的那样:“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那么,孙子思维方式在哪里?在孙子势哲学、逻辑学、写作学中,但主要是由孙子势哲学承载着的。所以说,以哲本《孙子兵法》为载体,传播哲本《孙子兵法》,是传承孙子文化的最佳途径。
(一)哲本《孙子兵法》为大众学习孙子哲学提供一个全新的版本
哲本《孙子兵法》,可使读者了解孙子是通过怎样的思维方式、势哲学理论撰写《孙子兵法》的;让读者目睹《孙子兵法》中的势哲学内容,由开篇到结尾是怎样逐步展开、怎样相互联系而结为一体的;从而使读者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势哲学思想,领悟孙子的思维方式,自如地运用孙子思维方式分析事物,处理问题。
(二)哲本《孙子兵法》正确处理了孙子哲学与军事理论关系
在哲本《孙子兵法》的编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孙子势哲学理论与孙子军事理论高度地统一性。这种高度的统一性,在哲本《孙子兵法》的哲理解析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一是《孙子兵法》中诸多军事理论,均是孙子哲学理论直接应用于军事时转化来的,这就是说二者是趋同的。如,孙子辩证法直接用于军事行动中就是军事理论中的战略战术。虚实、奇正、迂直、诡道十三法等军事理论就是哲学中对立统一观的应用;登高去梯、以镒称铢就是由量变到质变规律的运作。
二是孙子的某些军事理论在单独存在或运用时表现为军事理论,但当并用时,就可以发现这种军事理论具有特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孙子哲学在起作用。如,孙子在《军争篇》中论述的“用众之法”与“治敌”之法(“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权且不管其内在是否有其哲学理念,只认为 二者是地道的军事理念,但在并用时就会发现二者具有迂直关系:“用众”为“直”,“治敌”四法为“迂”。又如,孙子在《谋攻篇》中第一段,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论点,这是在军事斗争中军队处在最佳境界的军事理论;孙子在《谋攻篇》第二段中,又对“上兵伐谋”等各种战法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无疑也是军事理论。但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目标,“上兵伐谋”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措施,二者是相辅相承的,体现了目标与手段的辩证关系。
三是从孙子写作手法中发现,孙子总是在用其哲学理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规律。如孙子在《势篇》中,通过举例、解剖、类比、归纳的论证过程,揭示了势的本质。如果不是从孙子的写作手法、论证过程看什么是势,就不会认识到势的本质。
四是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中,表现出来潜在的孙子哲学理念,也是孙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如《计篇》中“察”的内容是“五事”,即国力、战略资源;“七计”是“察”的方法,是进行比较、先算的思维过程;从中表现出孙子的全面世观与以人为本理念。
总之,从孙子势哲学与孙子军事理论的相互关系看,孙子简直是在用哲学指挥作战;孙子军事理论凝聚着孙子哲学。
(三)为正确评价孙子其人其书提出了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只认为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忽视了孙子还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这是孙子哲学研究的缺位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的误区。哲本《孙子兵法》研究进一步证明:《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而且还是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孙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伟大哲学家名册上,应当填写上孙子的名字。
(四)传承孙子势哲学文化的社会条件
2011年5月,由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孙子兵法今编哲解》,于是编辑出版哲本《孙子兵法》的设想已经现实了。但如何以我已经出版的原版《孙子势哲学》、新版《孙子势哲学》、《孙子兵法今编哲解》、《求势——孙子为势术》和即将出版的《兵法经营学》为载体,向国内外传承孙子势哲学文化,已非个人之所能,特别企盼本次研讨会主办方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在以往关心、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大力帮助,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孙子势哲走遍全球,让人们共享孙子思维方式,以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孙子势哲学研究与传承,为了孙子让我们携手,我们同心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