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孙子兵法》中阴阳之道
2018/9/15 来源: 作者:张 杰


 
    1. 引言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更以为,阴阳二气是人以及万物的直接根源,“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黄帝内经》又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原指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易经》中有八卦,以一表示阳,以一一表示阴。八卦每一卦都由两卦重叠而成,每一画叫做一爻。八卦的变化与演变正式遵循着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互化、阴阳互补和阴阳互斥的关系。
    《周易》为群经之母,后世经典无不包含着其思想的影子。《孙子兵法》正是以阴谋生阳谋,以阳谋遏制阴谋,其全篇处处体现阴阳辩证的思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阴阳两种相反力量不断发展、矛盾、激化、消长、转换构成了孙子兵法无尽的谋略,阴阳莫测(不可预知性)奠定了其百战百胜的地位。
    2. 兵法中阴阳关系
    (1)奇 正
    《孙子·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冬无端,孰能穷之。”奇正原理为历史上多次大小战争所证实,很多历史名将都是以奇制胜。具体来讲,当正兵不能战胜,则用奇兵配合正兵制胜,同时,正兵可以改用作奇兵,奇兵也可以当作正兵用[1]。如《国语:吴语》吴越笠泽之战:“于是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王军于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舟战于江,及昏,乃令左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夜中,乃命左军、右军涉江鸣鼓中水以须。吴师闻之,大骇曰:‘越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师。’乃不待旦,亦中分其师,将以御越。越王仗令其电军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袭攻之,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 。此战越方采取的是奇正相生的方法:由正兵分为奇兵,奇兵 (“私卒君子六千人”) 充作正兵由正面突破。这一奇正变化主要体现在分合之间。
    (2)动 静
    《孙子·军争篇》:“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治”指治理,“以治待乱”指把自己一方的内部治理好了以便解除纷乱。“哗”指喧哗躁动,“以静待哗”指调整到安静状态应对喧闹的外部环境。《兵垒》云:“兵,武事也,而以静为主。静则无形,动则有形。动而有形,必为所擒。是故圣人贵静,静则不躁,而后能应躁。彼有死形,因而制之”。《尉缭子》曰:“兵以静胜,甚哉,兵之不可轻动也,况妄动乎?”说明在战争中要正确的处理好动静的关系,要动静相宜。
    (3)虚 实
    《孙子·虚实篇》:“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虛。”“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避实击虚”的用兵原则,概括起来有:一是避敌之实,击敌之虚;二是削 敌之实,击敌之虚;三是造我之实,击敌之虚。《孙子·虚实篇》又讲:“出其所不趁,趋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高明的将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换或奇或正的战法,就像天地自然一样变化无穷,江河一样奔流不竭,总是在奇正的变换中把握战机,打败敌人。官渡之战中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正是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
   (4)先 后
    《孙子·军争篇》:“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迁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人先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荀子·议兵》说:“后人发,先人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可见“后发先至”在军事战略上非常重要。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虽然曹军气势汹汹,孙刘被逼抗击,但却后发致人,取得了胜利。
    (5)快 慢
    《孙子·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说:“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中的“疾”、“徐”是一对矛盾,它们在运动中不断转化的,在战争中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不被敌人察觉出规律,最终战胜敌人。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军旗,其上援引有“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被称作“风林火山旗”。
    (6)内 外
    《孙子·始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天”“地”属于外部条件,“道”“将”“法”属于内部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了内部和外部条件 ,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同时又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在战斗中游刃有余。又讲“上下同欲者胜”,说明了上下同心才能取得胜利。《军争篇》:“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外部条件,将不利于作战。
    (7)刚 柔
    《孙子·行军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就是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孙子在强调要“视卒若爱子”的同时,还告诫对士卒不能放纵,使用“武”的手段,要掌握住分寸。如果将帅在士卒亲近归附之前,就贸然处罚士卒,士卒就不会顺服。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气概;柔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姿态。诸葛亮指出:“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将领在该刚时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求全。
    (8)方 圆
    《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善战者,求之于勇,不责于人,故胜择人而任势,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于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初之山者,势也。”“圆形”思想是《孙子》中的重要思想,它不仅仅是利用圆形布阵,更体现在“奇”、“正”策略的不断变化,相互组合,永远无穷无尽。
    (9)顺 逆
     兵法中的“顺逆”主要表在如何利用敌人的弱点来击败他,顺其势,麻痹敌人[2];逆其势,攻其不备。《孙子·计篇》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忿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只有顺逆并用,才能使敌人不知我所意。
    (10)整体与局部
    《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长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形尾首至,击其中而首尾皆至。”“以决战事,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逸,敌不及拒。”“势如行弩,节如发机。”强调用兵作战应注意部队的整体性,如果各个局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作战中就不能首尾呼应,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3. 阴阳之道
    “孙子兵法”中的奇正、动静、虚实、先后、快慢、内外、刚柔、方圆、顺逆、整体和局部这些阴阳关系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交错,此消彼长,顺势而为、随势而上。它们集中体现在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互化、阴阳互补和阴阳互斥的动态变化之中[3]。
    阴阳互根:正如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多数情况下阴阳同时存在,只有两个极端时刻出现极阳、极阴。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都需要阴阳交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离不开奇,奇离不开正,奇正共存才能保证胜利。领军作战需要排兵布阵,多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或左翼、中军和右翼,大部队正面应敌,小部队侧面包抄。
    阴阳消长:阴阳两方面都是此消彼长,没有一方永远强胜。兵法中的阴阳没有哪个一方一直处于不变的状态,作战时机随时而动,要因敌变化制定适合的谋略,《孙子·九变》讲:“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争的形势都会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发生不可预知和不确定的变化,而作战方案与应敌策略也要随机应变。
    阴阳互化:在一定时机和条件下,阴阳两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孙子兵法·用间篇》曰:“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通过反间计可以把敌人的间谍变为自己的间谍,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如赤壁之战中曹军用铁链将所有战船相连,自以为可为北方军施展空间,却不料东风至,一把火让其无所遁形,铁链甲板置其全军覆没。阴阳互化只在瞬间,兵败如山倒。
    阴阳互补:阴阳并非完全是矛盾体,他们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互补。用兵之时,需奇正相生、动静相宜、虚实相合、先后有序、快慢有间、内外兼顾、刚柔相济、方圆有致、顺逆得当、兼顾整体和局部。
    4. 总结
    《易传·系辞》约:“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可见,阴阳两仪是万物的根基。“道”为阴,为虚、质、无形(形而上)等,“器”为阳,为实、物、有形(形而下)等。兵法中的“道”与“器”互交、互济、互生、互化、互补构织了百战百胜之计,如环之无端,不可穷之。
    参考文献:
[1]吴如嵩. 孙子兵法十五讲[M]. 中华书局, 2010.
[2]张杰, 刘淑君. 兵法、拳法、书法中的十大辩证关系[J]. 滨州学院学报, 2014, 30(1):6-10.
[3]马虹. 陈式太极拳拳谱拳法拳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