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周易》文化元素
2018/9/15 来源: 作者:扈光珉


   
    习近平治国政思想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全方位全领域,他的思想根植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鲜活实践,根植于建党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同时也根植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其中深深的打着中华文化元典、“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周易》智慧烙印。据不完全统计,在习近平的著作文章讲话中,涉及到的《周易》的大约十几次,在引用的典籍中是比较频繁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周易》文化元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刚健弘毅、奋斗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华民族之所以有这样积极向上、永不停息、奋斗自强的精神,是与《周易》密不可分的。《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智慧宝库,是我国文化的源头。作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周易》开篇第一卦中便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特点比喻人们要顽强拼搏、刚健弘毅、自强不息。这种精神自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就与中华民族的性格融入一体,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周易》中的“自强不息”来激励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积极奋进、永不停息。2012年6月20日,习近平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时,曾深情地对师生们说,他始终不忘校训、校风,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作为人生座右铭。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158页。)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他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再次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充分发挥,看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
    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反复倡导“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而且身体力行、躬身实践。无论是从知识青年成长村支部书记,还是从国防部长秘书到欠发达县的书记,至到成为总书记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习近平的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的精神。

    二、“与时偕行”的可贵品质

    “与时偕行”是《周易》中核心的思想之一。“与时偕行”就是要求人们遵从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按自然、客观的运行规则办事,顺应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出自《周易·益卦·彖传》,原话为:“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宋代理学家程颐在《周易程氏传》里面解释说:“天地之益无穷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下之道,应时顺理,与天地合,与时偕行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话来说明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紧跟随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和谐共生,互助共赢。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话,用来表达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推进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做到与时俱进增进了解、促进友谊。
    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学核技术的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引用了“与时偕行”这句名言,他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又强调指出“‘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培根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并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与时偕行”,他更是“与时偕行”的践行者,无论是新时代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两山”理论提出,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等等,都是“与时偕行”的具体体现。

    三、“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存智慧,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特质。安不不忘危,防范各种风险,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思想,也体现了总书记的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能力。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保证。凡事有底线思维,常怀忧患之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更稳重,更清醒,更自信的表现。
    2014年4月十八届政治局十四次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引用了《周易》中的名句来警示全党,他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从而“有效的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202页)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200页)
    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又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在此特别把“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作为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再清楚不过的标明习近平的忧患思想。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主席赴威海刘公岛考察,在参观了北洋海军炮台遗址、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后说:我一直想来这里,来感受一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安而不忘危”这句经典语句正是出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周易》中,在《周易》中就清楚地告诫人们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四、“穷则思变”的创新思维

 《周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书,生生不息谓之“易”。“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含义,是指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处于时时变易之中,但又保持一种恒常。变易是《周易》的最大特色。“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下》)《周易》提出了“唯变所适”的思想,这些观点都体现了《易经》的变易和进取精神,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程颐在《易传序》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古语,用来阐释变革、创新,以保持活力。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引用了《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名句,阐述要全面进行改革,以跟上时代步伐。他说:“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他强调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原文化是“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意是说,历代圣王先后继起,会通改变前代的典章制度,使百姓进取不懈,神妙地化用变通之理,使百姓各得其宜,而它也揭示了中华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带给世界的重要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阐述改革,而且以无产阶级改革家的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他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出台改革事项1500个,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些成就里面就印有《周易》的文化智慧。

    五、“同心断金”的团结意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加强团结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爱护团结,强调要加强党内团结、各党派团结、各民族团结、各阶层社会人士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强调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早在2003年11月,习近平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撰写了《打好“团结牌”》一文,指出“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就是一个拳头;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工作才能做好。”(《之江新语》21页)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点讲了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面向未来,发展好各项事业,巩固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正所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在党的十九在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同心同德的团结思想,来源于中华民族历来主张的“和为贵”的思想,也是来源于《周易》中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思想。在谈到团结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周易》中“兄弟同心,其利益断金”的名言,如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就提出:“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闺秀一起来圆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240页)

    六、“积德行善”的家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风文化建设。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教家训的的性。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呢?这就是以德立家、以德育人,以德传家。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世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世。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只有身修,才会家齐,家齐了才会国治。因此家风是一个家家庭兴旺发达的根与魂,是社会风气的基础“细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355页)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出自《周易》(《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名言正是用来说明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总之,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包涵着丰富《周易》文化元素,闪烁着《周易》文化智慧。但限于水平,只作个初步探索,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教。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