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百名学者论兵法 > 正文
《孙子兵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0-4-21 来源: 作者:刘金海 王廷文


   《孙子兵法》作为春秋末期产生的一部震古烁今、享誉海内外的兵学奇书,不仅包含了深邃的军事哲学思想,在军事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也和道家、儒家等其他学派一样,蕴涵了十分丰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笔者试从和谐社会的五个方面,即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等五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中和谐统一思想加以阐述,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孙子“将五德”思想体现了个人自身的和谐
    作为军事战争主要组织者的“将”,其重要地位在《孙子兵法》中阐述得尤其明显。“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孙子看来,“将”好比是国家的辅木,是国家安危的主宰,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军事战争因素,孙子在指出为将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合格的将才提出了五条标准,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所说的智是指才能,信是指诚信,仁是指仁爱,勇是指勇敢,严是指威严。这五条选将的标准,几乎涵盖了“将”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和能力,不仅在2500多年前,即使在今天,也非常符合我们“德才兼备”的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这五条标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将帅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将帅自身和谐发展的要求。这五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者之才。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将帅,才能够自由应对战场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指挥若定,凝兵聚众,“自保而全胜”,才能真正做到《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提到的“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才能真正成为国家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二、孙子考察战争的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孙子兵法》开篇讲战争的重要性,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之后,接着就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方面条件。这些条件,孙子归纳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突出强调“道”的重要性,并将“道”放在“五事”之首。随后,他进一步阐述了“道”的含义,“道”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国家军事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孙子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中国历来的统治者很重视搞好与民众的关系,大都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孙子也不例外。孙子强调君主要实行“道”,即君主通过实行开明的政治统治,来达到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的目的,从而做到民众对君主信服,实现君主与民众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使民众“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的效果。如果一个国家政治开明,各种国策顺应民心,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可以让人民与国家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同生共死,则这个国家永无危险,即所谓的“上下同欲者胜”。不仅如此,在阐明“道”的重要性及其含义之后,孙子继续提出“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的战略思想,可以说孙子不仅看到了“道”对军事战略目的的决定性作用,而且看到了“道”对国家政体的繁荣永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不仅“令民与上同意”,而且可以达到让人民与国家“上下同欲者胜”的战略目的。
    决定战争胜败的各方面关系和谐了,统一了,协调了,谁就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反之就会导致失败。
    首先,关于君主与民众、与将帅之间的关系,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孙子指出,君主应该给予将帅足够的权力和信任,不要过多地干预军务,否则将会大难临头。“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随后,孙子阐述了预知战争胜负的五种情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中,“上下同欲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作为“知胜之道”的两个重要方面,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孙子关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即君主与民众之间、君主与将帅之间所达成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其次,关于将与士卒之间的关系,即“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士卒作为军队的主要组成元素和将军军事意图的实施者,孙子反复强调,将帅要处理好与士卒之间的关系。至于如何处理,《孙子兵法》中多有体现。如“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在这里强调将军一定要爱护士卒、关心士卒,就像对待婴儿、对待爱子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只有这样,士卒才会同你一起“赴深谿”“俱死”。但同时,孙子也指出,对士卒也不能过度地溺爱,过度溺爱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不可用也”。所以孙子强调对待士卒的态度应该是宽严相济、赏罚并举,即所谓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就是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的思想高度统一;用军纪军法的手段严格加以约束,使他们的行动、步调保持整齐划一。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具体阐明了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将帅的命令就能够顺利贯彻执行,将帅同士卒之间就能够相处融洽。
    再次,在对待战俘的问题上,孙子最早提出了优待和善待战俘的理论,即“卒善而养之”,这在2500多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孙子把优待和使用战俘,作为战胜敌人、增强自己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体现了如何在残酷的军事战争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是孙子战争和谐思想的最高体现。
    三、孙子“慎战”思想体现了人与社会及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慎战”是孙子主要的作战指导思想。而这一指导思想的直接原因,是孙子看到了任何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会给民众、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都会对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孙子在《作战篇》中一一列举了战争的巨大耗费,以及对民众、对社会的危害:“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正是基于对战争危害性、破坏性的考虑,《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强调,必须慎重对待战争,战争为迫不得已的行为。一旦发生战争,也必须认真进行战前谋算,以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所以,孙子主张用兵应当速战速决,旷日持久的战争只能给交战双方带来更大的破坏和危害。“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孙子总结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兵最高境界。“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达到了用兵的目的,而且尽最大可能地保护了民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最终促进了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孙子“九地”思想体现了个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
    孙子《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等篇目,集中反映了自然地形与军事战争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利用周围有利的地形进行作战,折射出的是个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自然界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孙子强调军事战争应该遵循这些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来自自然而非敌人的惩罚。“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发火有时,起火有日。”这些自然规律都是行军作战中严格遵守的。
    在对行军作战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后,孙子还阐明了应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合理加以利用的对策。如“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做到战术安排与周围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地形在军事战争中的作用,即所谓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即“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五、孙子“伐交”思想体现了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及哲学思想的军事谋略著作,它在阐述军事作战的一般性指导原则的同时,还十分强调国与国以及国与其他外部世界环境的对抗中达到“谋略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和谐统一思想。
    孙子在对待各诸侯国的关系上,非常重视外交策略,即通过“远交近攻”妥善地处理好本国与敌对国、本国与敌对国除外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孙子在《谋攻篇》中提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见“伐交”思想也是“上兵”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其“谋略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全争于天下”等军事目标的重要辅助形式。遍观孙子在吴国指挥作战的经历,也不难找到孙子运用外交手段,借助诸侯国的力量联合制敌的成功战例。孙子在统帅军队“千里袭郢、打败楚国”之前,为达到“扰楚、疲楚”的目的,通过“伐交”手段,先后将楚国的邻近小国桐、唐、蔡等争取过来,结成了盟国。后来,又通过唐、蔡等国君说服晋定公,联络了宋、齐、鲁、卫、陈等18个诸侯国弃楚附晋,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楚国。这是孙子在伐楚战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孙子“伐交”思想的重大胜利。统观《孙子兵法》,我们不难看出,孙子之“兵”乃“王道”之兵,而非“霸道”之兵。孙子提倡利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在国际上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
    孙子在其兵法中,还多次提到了“伐交”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式方法。如,“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为了达到“伐交”预期的目的,还必须通过广泛造“势”,创造一种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和“威加于敌”的局面,使自己始终处于高高在上、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孙子兵法·势篇》对如何运“势”作了全面的论述。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此外,为了实现“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全争于天下”的军事目的,孙子关于如何造“势”、如何“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贯穿了《孙子兵法》的始终,从而达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孙子的军事谋略思想涵盖了战争的多方面条件,是从如何赢得战争胜利的角度出发的,其中诡诈的内容,主要是指对敌斗争行动而言,而对内,对周边可以利用、争取的力量、势力,都是强调要建立团结统一的和谐关系。通览其兵法,内中所蕴涵的无比丰富的和谐统一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今天我们很好地处理个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金海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主任;王廷文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副主任)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 《孙子兵法》与市场竞争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孙子的危机处理智慧
· 兵法会上说儒商
· 从《孙子兵法》看构建中国企业文化核心竞争
· 运用孙子兵法智慧 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 孙子“道”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热点导读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相关信息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论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 简论稷下学宫的文化特点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