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家争鸣 > 正文
《 吴子兵法 》的兵学思想
2014/3/11 来源: 作者:


 

《 吴子兵法 》作者吴起,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今曹县西北 )人。

《 吴子兵法 》,亦称《 吴起兵法 》,后又称《吴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与《 孙子兵法 》齐名,并称《 孙吴兵法 》,为《 武经七书 》之一。今本《 吴子 》共分《 图国 》、《 料敌 》、《 治兵》、《 论将 》、《 应变 》、《 励士 》6篇近5000字,涉及到战略、战术、教育训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战国初期治军作战的新经验和新水平,是对《孙子兵法 》的继承和发展,在战国军事史上有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 一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略思想

吴起指出,要“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认为“文德”的基础和核心,“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达到“四和”:和于国,和于军,和于阵,和于战。否则,如果万民不教,百姓不亲,出现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其后果则是其国不治,其军不兴。“内修文德”的内核体现一个“和”字。他说,要实现“内修文德”,必须要用“道、义、礼、仁”“四德”引导和鞭策万民,就是要用“道”去引导,用“义”去激励,用“礼”去约束,用“仁”去爱抚。吴起提出“外治武备”,他不是着眼于兵器的制造和装备上,而首先注意的是掌握兵器和装备的人。因此,他指出要“简募良材”、“聚卒练锐”,建立一支精锐部队。并且进一步指出:要真正实现“简募良材”、“聚卒练锐”,就要有一个严格的募选标准和制度,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自然可以“良材”毕至,“练锐”云集。加以“教之以礼,励之以义”,则士可竭力为国效命,“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定然武备大治。吴起强调“外治武备”,包括战略上攻、守寓武备于其间。他说:“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如果没有坚实的“武备”,在群雄环列、翦弱吞小的兼并战争中,是无以幸存的。

( 二 )“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的治军思想

吴起认为,军队“不在众寡”、“以治为胜”。“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阵 ),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意思是说,所谓兵德而治,驻扎时守纪律,行动时很威武,进攻时敌人不可挡,撤退时敌追不及;前进后退有秩序,左右移动听指挥;队伍虽被隔断,却阵势不乱;队形虽被冲散,但能恢复行列;将帅士卒同安共危,和衷共济终不分散;能用于作战而不知疲惫。这样的军队不论投入那里战斗,任何敌人都不能抵挡。这叫做“父子之兵”。吴起提倡“明法审令”、“赏罚”治军,赏罚必行于“亲附”之后,建立在爱兵的基础上,强调对士卒“爱其命、惜其死”、“惠施流布”。只有这样才能“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吴起指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所谓“教戒为先”就是要加强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点:“学战之法”和“教战之令”。“学战之法”是:“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训练内容及其要求是:掌握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的原则,同时灵活运用阵法变换;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圆阵变方阵,跪姿变立姿,前进变停止,向左转向右,向前转向后,分散变集中,集中变解散 ),待到各种战斗队形变换都能掌握( “每变皆习” )才能授士卒兵器,出征打仗。“教战之令”是:“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阵 ),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学战之法”与“教战之令”综合起来讲,就是从士卒单兵训练到整体训练;从技术训练到组织训练,然后到军队编成,形成一整套的训练体系。

与此同时,吴起还对行军驻营、驯养战马等,都一一作了说明。诸如军队开进和驻止,不要对着“天灶”(大山的开口 )扎营,不要在“龙头”( 大山的山顶 )上驻军,军队驻守时必须左用青龙旗( 古代一种青色绘制蛟龙的军旗 ),右用白虎旗( 白色绘制熊虎的军旗 ),前用朱雀旗(红色绘制鸟隼的军旗 ),后用玄武旗( 黑色绘制龟蛇的军旗 ),中军用招摇旗( 黄色绘制北斗七星的旗帜,一般为中军指挥旗 )。临战的时候,要观测风向,顺风便于乘势呐喊;逆风要坚守阵地,相机破敌。关于驯养战马,更是谈得细致入微。例如适当地饮水喂草,节制饥饱,经常剪刷鬃毛,细心地铲蹄钉掌;冬天马厩要温,夏天要凉爽,诸如此类等等。

( 三 )将帅治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在《 论将 》篇提出,为将必须“总文武”、“兼刚柔”,即要求将帅治军作战要做到“五慎”,掌握“四机”。“五慎”,即理、备、果、戒、约。所谓“理”,就是要求将帅治理人数众多同治理人数较少一样有条理;所谓“备”,就是将帅要求军队一出动,就应如同见到敌人那样保持高度的戒备;所谓“果”,就是指挥军队与敌作战不考虑个人安危,不动摇战斗决心;所谓“戒”,就是作战获胜后同战斗开始时一样始终警戒如一;所谓“约”,就是下达命令简明扼要而不繁琐。“四机”,即气机、地机、事机、力机。所谓“气机”,是指士气,要求将帅适时地掌握全军上下士气的盛衰;所谓“地机”,指利用地形,要求将帅指挥军队作战时善于利用道路险阻、名山要塞,十人防守、千人难攻的复杂地形;所谓“事机”,指运用谋略,要求将帅善于派遣间谍离间敌人,以精悍分队骚扰并迷惑敌人,分散其兵力。所谓“力机”是指提高战斗力,要求将帅指挥军队做到战车坚固,战舰橹桨轻便,士卒熟练阵法,战马熟悉驰骋追逐。吴起认为具备上述“乃可为将”,有这样的“良将”,治军则军强,作战则必胜。

( 四 )“审敌虚实”,“因形用权”的作战指导原则

吴起在作战方面,主张未战先“料敌”、“审敌虚实”,情况既明,注重“应变”、“因形用权”,即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适时采取不同的谋略和作战决策。吴起指出:对于时逢狂风严寒,昼夜兼程行军,砍木造筏渡河,士卒劳疲的敌军;对于盛夏酷暑,休息、行动没有节制,既饥又渴,尚要驱向远程行进的敌军;对于旷日持久暴师于外,粮食殆尽,士卒怨声载道,妖孽数起不诛,上不能制下的敌军;对于军需匮乏,柴草饲料耗竭,又逢霖雨,无处猎获,无所去处的敌军;对于兵力甚少,水土不服,地势不利,人马患病,四邻无援的敌军;对于道远日暮,士卒疲劳恐惧,饥困交加解甲休息的敌军;对于没有威信,无统御能力的将帅,而造成军心摇动,三军又数遭惊扰,又乏援军支援的敌军;对于行阵未定,宿营未毕,有的还在爬坡涉险的敌军。上述八种情况的敌军“击之勿疑”。

相反,对如下六种情况的敌军则应“避而勿疑”。即对于土地广阔,人众富饶的敌军;对于上爱其下,惠施广布的敌军;对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适时的敌军;对于奖励战功,任贤使能的敌军;对于兵多将广,装备精良的敌军;对于有邻国资助,大国支持的敌军,应避而勿疑。对于“两军相望,不知其将”的情况,吴起认为:先派遣勇敢的下级将领,率轻兵锐卒试击敌军。只许佯败,不能取胜,从中观察敌人的动静虚实。如敌军一举一动,指挥很有条理,对我追击时佯为不及,对我散于地上的财物假装看不见,“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是敌军之中嘈杂喧哗,军旗摇曳烦乱,士卒自由行动,手中兵器横七竖八,追时唯恐不及,见到财物唯恐抢不到,“此为愚将,虽众可获”。他又指出“急击勿疑”的13种情况:敌军远来尚未列好阵势;正在吃饭未有戒备;慌乱奔走;疲劳过度;所处地形不利;殆失良机;旌旗靡乱;长途跋涉未得休息;涉水半渡;险道狭路列阵数动;将帅脱离士卒;军内惶遽等等。这些都应“选锐冲之,分兵续之”,捕捉战机,乘其隙,趋其危,迅速攻击,果敢歼敌。吴起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进一步指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不仅可以以众击寡,以强击弱,而且可以“以一击十”、“以半击倍”,制敌于死命,夺取战争和战斗的胜利。

打印】 【关闭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