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百名学者论兵法 > 正文
下港齐长城与孟姜女
2012-2-9 来源: 作者:周郢


    故国寒烟霸业空,
    荒山零雨草濛濛。
    风鬟姜女知何处?
    尚有悲情锁石城。
    这枨触悲凉的诗句,是对泰山下港境内齐长城的咏叹。齐长城横亘于山东境内,西起黄河东岸的长清西南孝里镇里村北,向东进入丘陵区,又逐渐蜿蜒攀升至泰山西麓的中低山区,尔后沿泰沂山脉分水岭,直达黄海西岸的青岛小珠山之东入海,史称千里齐长城。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争霸天下的产物。春秋中期,齐国和晋、鲁、卫等国不断发生战争。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先后灭鲁、莒等国,占有山东南部,与齐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在这种政治形势下,齐宣王将长城向东展修,直至海滨。据《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称:“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西至济州,东至海,千余里,以备楚。”泰山一段齐长城建在泰山山脉和鲁中丘陵的分水岭上,《泰山郡记》称:“泰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岱览》称:“齐长城横绝泰山。”
泰山一段齐长城为齐国西南的锁钥要地,自然成为群雄逐鹿的重要城场。清代学者顾炎武曾经论道:“大约齐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则守在泰山。”长城一带的战争战役,史不绝书。如,齐灵公二十七年(前555年),齐晋争霸,两国交兵于长城防门(今济南市长清区广里);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年),晋国伐齐,入长城,会于平阴;赵成侯七年(前386年),赵军侵齐,至长城……一段齐长城,凝聚了一部硝烟滚滚的战争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齐长城失去了其军事价值,逐渐废弃。但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历尽岁月风霜,大部分段落仍顽强屹立,在三齐大地上留下他苍凉的身影。明代嘉靖《泰山志》记载:“今泰山西北有岭铺,俱名长城,遗址尚存。”(卷二)又清代光绪《章丘县乡土志·山》云:“长城岭:在县治南百余里,南连泰安、莱芜界……俗名长城岭。上有古长城遗迹。相传齐筑以御楚。西距平阴,东距大海。”下港境内的齐长城遗址,是齐长城现存最为完好的地段之一。
    1998年4、5月间,山东齐长城考察队对下港境内的齐长城作了全面的考察,摸清了长城遗存的现实状况。根据专家的调查,下港境内齐长城遗址,其线路系沿与历城的交界线东北行,到大高尖山而后东折,至与历城、章丘交界的四界首,又沿与章丘的交界线东南行,最后到与章丘、莱芜交界的蒿滩东山结束,历经52座山头。具体的分布情况是:
     齐长城从黄前镇境内的天马顶北山脚向东北进入下港乡,左经簸箕掌,右经白家庄,至梯子山西脚有花岗岩块石结构的城墙遗址,长2450米。其间,白家庄西北岭上的墙体,长100米,顶宽4米,高25米;白家庄北岭、东北岭也有墙体,长125米,顶宽4米,高2~25米。梯子山西侧山头上有方形石屋遗址,宽35米,高12米。从梯子山西山脚向东北,穿越梯子山、南天门,左经上降甘、下降甘,右经石槽、黑峪、吕家庄,至南天门北坡未见遗址,这段距离约有8865米。但中途的石槽西沟顶至梯子村东山腰及吕家庄西山坡至南天门西山脚,分别有250米、475米城址。吕家庄北山口长城筑于岭际,阳侧破土砌墙,墙阴黏土夯筑。梯子山峻峰奇伟,深谷环绕,以山代城,其顶松林掩映,草丛茂密。
从南天门北坡向北转而东,穿越大高尖山、四界首山(岱岳区、历城区、章丘市交界处)、长城岭,左经上藕池、高葫芦峪、岳滋,右经高本、双腰子、蒿滩村,至蒿滩东山(岱岳区、莱城区、章丘市交界处)有花岗岩块石结构城墙遗址,长11810米。其中南天门北坡至轿顶子西坡有墙体长160米,宽5米,高25~35米,前后几个山头上均有寨址围墙;轿顶子西坡至大石梁350米无遗址;大石梁至小尖南山长400米,宽4~5米,高3米。其中蒿滩北长城岭上的窄体墙,为今天所见最简单、最原始、最古老、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其位置在今下港乡上港管区蒿滩村北的群山中。墙高15米,顶宽1~15米,底宽15~18米,长610米。其城墙结构非常简单,块石干垒,单面墙,充分体现了“因地造形,用险制塞”的筑防原则。从这段长城所处的位置和地形看,高山连绵,沟壑毗邻,易守难攻。墙叠到15米高,既可以从远处发现进犯敌人,以箭射之,也可以用城墙上的石头作武器,向敌人投掷。这虽是齐国防备较弱的地方,但不失警惕。修筑这种城墙,使其不用驻守很多兵力,就可保卫边防,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历城境城址至四界首结束;郊区境城址进入章丘的交界线,至蒿滩东山结束,然后进入莱芜境。
在长城蜿蜒曲折的沿线上,还有许多关隘、敌台和烽燧,构成了统一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下港境内的齐长城中,便存有多处关隘与烽燧遗址。在下港乡与历城区西营乡交界处,东西分别突起一座海拔830余米的山峰,中间有30余米宽的山垭,名南天门。此地地势居高临下,前后均为陡峭的沟壑,特别是面向鲁国的一侧,更是峡高谷深,险恶怖人。据专家分析,这里应是齐国设卡屯兵之所,原来可能建有阁楼式建筑,南天门之名或由此而来。现址尚存有建筑物遗迹,东西长13米,南北进深14米,墙基在地面以上高60厘米。其南面墙体,长30米,墙基高28米,通高51米。
    烽燧为古代传递军事信息之所,下港境内的长城共有3处烽燧遗迹。其中位于下港与历城交界的梯子山西侧山头有两处遗址,直径4米,墙体残高1米。南天门东侧的山顶上,有一处圆形烽燧遗址,直径8米,墙体残高25米。正是这无数关隘、烽燧,构成齐长城了统一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驻足于斯,遐想那“急警烽常报”、“连山暗烽燧”的风云岁月,不能不对古代军事家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顿生敬意。
    据长城专家研究,齐长城是世界上构建最早的长城,它比中国同时期建筑的魏长城(前361年)、赵长城(前333年)、燕长城(前331年)、楚长城(约前310年至前292年)、秦长城(前306年至前251年)早200多年;比欧洲人在庇犹斯半岛始修的仅长79公里的雅典壁垒护道墙(前457年)早100多年,比罗马人所建的哈德良和安东尼长城(公元2世纪)早700多年。所以,齐长城是古代山东大汉在人类长城建筑史上创造的中华之最、世界之最。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先生曾满怀深情地说:“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你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国,你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所以,我认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借用得非常恰当。”
    在下港乡境内的齐长城沿线,最负盛名的古迹当推孟姜女庙。齐长城这么雄伟、宏大的艰巨工程,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全靠人的双手去建造,长城之后,一定有着太多太多浸透血和泪的故事。在下港,一直流传着一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年秦始皇修长城时,天上出现了12个太阳。这12个太阳轮流值班,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因此,修长城的人天天干,不能休息。不少人被饿死、累死了。人死后便被埋进了长城。孟姜女来寻夫,见不到自己的丈夫,知道他已经死去。但葬在哪里呢?谁也不知道。于是她便沿着长城边走边哭。一天,她正哭着,长城忽然坍塌了,原来她的丈夫就被葬在这里。从此,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故事就流传开了。现在立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孟姜女哭塌长城的地方。”姜女庙坐落在盘口公路路口对面长城脚下,原有的古建筑多已毁圮,但旧时庙前所植古槐、古柏尚存,阅尽沧桑,对天无言。
    泰山地区齐长城脚下的姜女庙,其由来关涉到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哭长城”这一桩重大历史公案。明代诗人边贡有《贞女祠》诗:
    长城在秦那在齐?
    齐山古寺春草萋。
    千载哭夫能变俗,
    至今犹说杞梁妻。
    边贡之诗认为,杞梁妻所哭的长城,筑于秦代,地处边关,并不在齐国之壤,姜女奉祀泰山,属以讹传讹,并非历史真实。其实,若考之载籍,最早与姜女故事发生联系的乃是齐长城,而非秦长城,真正误解史实的,却是边贡本人。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源于战国时齐国的杞梁妻的事迹。编辑于汉代的《列女传》就记载了杞梁妻哭城的故事,说杞梁为齐国伐莒而战死城下,杞梁之妻便在城下靠着丈夫的尸体哭泣。她内心的真诚感动了许多人,路过那里的人都为之流泪,“十日而城为之崩”。《左传》于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记载:齐军袭莒,齐将华周、杞梁与莒军交锋,杞梁被俘,齐君曾派使者吊问其妻。这一年,齐长城尚未修建,杞梁妻所哭之城,应是莒国之都城而非长城。不过,在《孟子·告子》中载淳于髡曾列举战国以前的声乐流行情况:“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那时的传说似是华周、杞梁同时战死,他俩的妻子同哭。到了后来,就只传下杞梁妻一人,而且由哭莒城,转化为哭齐长城,并进而演变为泰山长城岭的长城了。
    淳于髡把杞梁(又写作芑梁)之妻与歌唱家王豹、绵驹并举,说明她的哭,应是挽歌、哀歌一类。旧题东汉蔡邕纂辑的《琴操》,载有一首《芑梁妻歌》:
    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
    哀感皇天兮城为隳!
    并记云:“《芑梁妻歌》者,齐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她在夫战死后,表示殉节之志,“援琴而鼓之,曲终,遂投淄水而死。”崔豹《古今注》则又说此曲为“杞植(殖)妻妹明月之所作也。杞植战死,(妻)乃抗声长哭,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曰《杞梁妻》焉。梁,植字也。”对于从杞梁妻到孟姜女的故事演变,徐北文先生研究指出:最初的杞梁妻记载原无哭城一事,“后来的种种情节都是口头文学传播中的创造。杞梁妻原来连姓名都没有。后来传播者因为她是齐国女子,就令她从当时齐国君的姜姓。又因为‘孟姜’是诗歌中常见的美女名字,因此也就顺口命名为孟姜女了。而其夫杞梁的杞,《琴操》中已写作芑梁,而在后代的唱本中误读为‘范’,又讹读为‘万’,于是就有了范杞梁、范七郎,甚至万喜良之称了。而发生地域由莒城变化为齐长城;由齐女变化为济南地区的女子;最后其时代由春秋而延至战国建齐长城之后,又延至秦始皇修筑长城之时。这正是通俗文艺演变流传的普通现象。”
    在考察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之迹时,不难发现其事最初与齐长城所在的泰山地域大有关系。清代顾炎武已对此予以留意,其《山东考古录·考杞梁妻》云:“余过长清县之长城铺,见有杞梁妻祠……人尚呼之为姜女庙。又杞梁死地,当在今之莒州,非长清也,因书此以待后之明君子正焉。”对孟姜女遗迹不在莒州而在泰山深感疑惑。顾氏所疑甚有道理。耐人寻味的是,民间将孟姜女故事的主要场景不在文献中所记的莒城与临淄,而是设定在泰山,内中应该包含了一些湮没的史实。
    传说中将姜女故事演说成发生在泰山,有一定依据,证据之一便是:杞梁其氏族源出于泰山。杞梁为杞姓,据《元和姓纂》:“周封禹后于杞,以国为氏,望出齐郡。”又《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商,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子孙以国为氏。”据考古发现,杞国故城在今泰山南麓新泰一带。其国后沦为齐国附庸,国人多仕于齐(如齐相鲍叔牙亦杞君之后)。据杞梁姓氏,其人当为杞君公室之裔,其故里亦当在泰山附近。杞梁为杞国人,这在崔豹《古今注》中,尚可找到佐证,崔书中杞妻痛哭之所在,被指为“杞都城”,即今新泰境内之杞国都城,足以说明梁为杞人。杞梁妻的故事后来被锁定在泰山,正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
    复次,《魏书·地形志》中的一条史料实堪注意,其书“兖州·梁父县”下记有“贞女山祠”。魏梁父县约在今新泰市西北、岱岳区东南部。泰山别无贞女传说,此一“贞女”,当是杞梁妻无疑。《列女传》列杞梁妻于“贞顺传”,后世因将贞女之名专指杞梁妻。此专指于古籍数见不鲜,如前征引之边贡诗亦是。如是,则《魏书》此节应是史书中最早关于姜女祠的记录。此“贞女山祠”所在,据清人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卷二七《杂考·泰安县》云:“怨女城:一作燕语城。县东六十里……考《魏志》,梁父有贞女山祠。同年密云路于其地得古砖。又同年新泰王青藜云,其地甚似古庙址,当即贞女祠也。”怨女城故址在今岱岳区角峪境内,“怨女”应是“贞女”的另一种称谓,亦是指姜女而言。中国最早的姜女祠出现在泰山脚下,显现了姜女故事与泰山的深厚渊源。
    下港姜女庙不知创建于何时,道光《章丘县志》有章丘与泰安、莱芜接境之长城岭上“旧有姜女庙”的记载,说明其由来甚久。据顾颉刚先生考证:“从明代的中叶到末叶,这一百八十年中忽然各地都兴起了孟姜立庙运动。”下港之庙或亦为此时所构。泰山附近的姜女庙除了下港长城岭外,在济南市长清区长城铺、历城区梯子山、历城区西营镇、莱芜市莱城区锦阳关等处也有修建,成为齐长城沿线一道绚丽的景观。清代词人陈维崧有《祝英台近·杞梁妻祠下作》词,便是吟咏齐长城脚下的姜女祠之作,词曰:
    画旗飘,灵幄卷,彩屏剥如雨。玉貌明妆,隐隐怨蛾聚。可怜枳殻花,凝丹点绛,尽千载、啼斑偷注。
    黯凝伫。满壁水墨全昏,犹把断肠谱。绣帔尼师,指点向廊柱。怪他哭后长城,崩余粉堞,忒画得、周遭如许?
    近年,下港乡民又在姜女庙旧址复筑庙貌,但失之卑陋,尚须重修。复建的姜女庙,拟于额题“贞女遗祠”四字,两楹悬有近人所拟楹联:“秦塞齐关,千载贞魂红泪染;流风回雪,一絃明月冷韵传。”庙正中奉祀有孟姜女的塑像,风寰雾鬓,神情凄美;四围素壁,拟请画家绘制壁画,展现莽莽齐长城背景上的杞梁妻哭夫故事。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情爱传奇,将伴随着悠悠的长城胜迹永远流传。
悠悠齐长城,巍巍黄巢陵,无疑是名震海内的胜迹。下港多胜迹,齐鲁负盛名。这是下港的骄傲,也是下港的宝贵财富。如今,富有远见的下港人,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十分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下港乡人民政府在下大力气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积极慎重地进行恢复开发,增建新的人文景观,使下港这处“人境仙源”,正以更加俊秀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 《孙子兵法》与市场竞争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孙子的危机处理智慧
· 兵法会上说儒商
· 从《孙子兵法》看构建中国企业文化核心竞争
· 运用孙子兵法智慧 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 孙子“道”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热点导读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相关信息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论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 简论稷下学宫的文化特点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