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1528 ~ 1588 ),字元敬,号南塘,晚年改号孟诸,山东东牟( 今蓬莱 )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将领、民族英雄,一生南御倭寇,北镇边疆,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曾任江南运粮把总、大宁都指挥使及神机营副将。戚继光17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戚继光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自嘉靖二十七年( 1548年)开始,每年率卫所军戍守蓟镇( 天津蓟县 )一次。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 ),戚继光升署都指挥佥事,管理3营( 登州、文登、即墨 )25卫所,专任防御山东海上倭寇之责。
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戚继光被调至倭患严重的浙江,督军御倭。次年秋,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 今浙江宁海 )3府。接任之初,即在龙山所( 今浙江慈溪境 )附近与倭寇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这两次作战,使戚继光崭露头角,也使他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战斗力差,而且“兵无专统,谋佥不同”,难以消灭倭寇。随即两次提出练兵建议。经总督胡宗宪批准,从其他部队拨3000人由戚继光统领训练。经过两年在岑港( 今浙江舟山岛西 )、桃渚( 今浙江临海东 )、海门( 今浙江椒江 )等地的作战,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这些成分复杂、积习已深的军士,虽经过训练,仍存在着纪律不良、骄惰怯战等缺点,于是第三次提出练兵建议,要求重新招募新兵。在按察使司副使谭纶的大力支持下,经胡宗宪批准,在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人,训练成为一支组织严密、以一当百的劲旅,转战浙闽,屡战屡胜,被称为“戚家军”,倭寇称之为“戚老虎”。
嘉靖四十年( 1561年 ),戚继光率领这支军队,在台州附近花街、上峰岭等地与倭寇作战,9战9捷,与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等共同消灭了浙东的倭寇。戚继光以功升都指挥使。他又增募义乌兵3000人,使“戚家军”达到6000人。
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七月,戚继光奉命援闽。当时福建倭寇以宁德东北的横屿为基地,四出劫掠,并与牛田( 今福建福清东南 )、林墩(今福建莆田南 )等地倭寇相互声援。横屿为小岛,西距大陆最近,中为浅滩,潮涨时一片汪洋,潮退后尽为淤泥。倭寇凭险据守,与明军相持已有一年之久。戚继光于八月初到达福清,立即组织突袭横屿。使全军每人负干草一捆,乘退潮填泥而进,一举歼敌千余人。九月初,又击歼牛田之敌600余人,收降胁从分子数千人。戚继光率军穷追猛打,当月中旬,再歼林墩之敌4000余人,然后回师浙江补充休整。戚继光因功晋署都督佥事,升任分守台(州 )、福( 州 )、兴( 化 )、福宁中路等处副总兵官。
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 )初,戚继光再度奉命援闽。五月初,率领新补充的“戚家军”万余人,到达福清。在福建巡抚谭纶指挥下,与广东总兵刘显、福建总兵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戚继光主动承担中路主攻任务。当时倭寇主力集结于平海卫西北的许厝村,一部在更北面的五党山附近。戚继光乘夜开进,拂晓时先破五党山敌营,然后直逼许厝村倭寇老巢。左、右两路亦先后到达,以火攻烧毁敌栅,突破敌营,全歼倭寇2400余人。解救被掳民众3000余人。戚继光晋级都督同知,升任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军务。
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 )十一月初,倭寇万余人包围了仙游城。十二月下旬,戚继光以各个击破战术大败敌军,解仙游之围。并于次年二月,先后在王仓坪(今福建同安境 )、蔡坡岭( 今福建漳浦境 )两次大败敌人,福建已无大股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十月,戚继光与俞大猷会攻与倭寇勾结的山贼吴平于南澳岛,歼其大部近万人,吴平率残部800余人逃至雷、廉( 今广东海康、合浦 )地区,次年被戚、俞二军追歼。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上得到平息。
隆庆元年( 1567年 ),戚继光调京城神机营任副将。次年五月,被任命为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驻蓟州。不久,明廷将蓟镇总兵郭琥调走,使戚继光以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的名义,负蓟镇防务全责,并升为右都督。他在任期间,除练兵外,着重抓了两件大事。
( 一 )修边墙( 长城 )建敌台。嘉靖以来,明王朝曾对北部边墙进行过整修,但宣(化 )大( 同 )方面稍好,蓟镇方面甚差。墙低而薄,有少数砖石小台,又彼此不相联系,互相不能救援,当进入阵地后,守军皆暴露在边墙之上,既无法遮蔽风雨,亦无处存放火器。一旦敌军登上边墙,守军即难以抵抗。若遇敌人大举突入,则更无法防御。戚继光有鉴于此,遂从修边墙和建敌楼两个方面加强防御工事。一方面加高加厚边墙,城上内外增设女墙垛口,并在主要方向上修建重墙。另一方面修筑空心敌台,“跨墙而立,台高三四丈,周围十二至十七丈不等。突出边墙外约一丈五尺,突出边墙内约五尺”。根据地形和敌军人马接近的难易,决定台的位置及台与台的间隔。重要地段,每百步或数十步即建一台;次要地段,每百五十步或二百步建一台。台为三层,四面开有箭窗,上层有垛口。每台驻兵约三五十人,设百总一人指挥。台内储有军粮、火器,长期驻守。形成边墙上的环形据点式的防御体系。既利于守,也利于在敌登城时实施反击。从山海关至昌平东的长城线上,共建立了1017座敌台,大大加强了蓟镇方向上的防御力量。
( 二 )建立战车营。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 ),明王朝在京营置战车四千,正式成为新的兵种。戚继光对此极为重视。他不仅根据战术要求,自己设计制造了战车和活动拒马。而且组建了由车、步、骑、辎重4个兵种合成的7个战车营,分驻遵化、密云、昌平等地。战车营将火力、机动、防护与障碍等密切结合,并使步、骑、车协同作战,以抗击敌骑兵集团的冲击。车营每营战车108辆,每车装佛郎机炮2门,另有鸟铳、火箭等轻型火器,配属步兵20人。车营创立后,既可作为营垒构成环形防御,又可约束军队不使混乱。可以说是一座能够移动的城堡,敌人的骑兵集团,对此无计可施。
万历十年( 1582年 ),大力支持戚继光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一些对张和戚不满的权贵们,乘机排挤,戚继光于次年春被调去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 1585年 )戚继光以老病请求退休,遂被罢官。还乡后不久,即于万历十五年病逝。
戚继光一生战功赫赫,多有著述。所著《 纪效新书》和《 练兵实纪 》是他一生军事实践的总结,集中反映了戚继光的练兵治军和战略战术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 )重视士兵品质及思想教育。戚继光认为要练成一支坚忍不拔、战斗力强的部队,首先必须注意士兵的家庭出身和政治品质。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具有朴实、勇敢的农民为兵源。这在当时来说,是极有见地的。这既能保证军纪易于维持、训练能见实效,又利于建立较好的军民关系,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戚继光经常对部属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戚继光还从各方面对部属进行内部团结的思想教育。他首先要求官将要尊重、爱护士兵,对士卒,则教育他们要爱护长官、尊敬长官,还要求士卒之间平时要互相帮助,战时要互相救援等。
( 二 )要求训练从严和符合实战。戚继光认为训练“非严不克。若认真到底,久亦自服,他日济事者,此也”。他强调对军中一切规定、制度和号令,都要“人人明习,人人恪守”,要做到“视死为易,视令为尊”。他还从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角度向士卒讲解从严训练的道理。他将“一切战阵法令”,写成“简明号令”,印发士卒,记熟践行。在训练中,戚继光坚决反对搞“花法(花架子 )”。
( 三 )打算定战、打歼灭战、战守结合和密切协同。通过戚继光一生的军事活动和他的《纪效新书 》、《 练兵实纪 》可以看出.他在作战指导上的主要思想,大致有打算定战( 不打无把握之仗 )、打歼灭战、战守结合和密切协同四点。
戚继光一生转战东南,平息了多年的倭患;镇守蓟门、确保了京师的安全;创建了新的军队、新的队形(鸳鸯阵 )、新的车营,并研制出新的兵器,修筑了新式敌台,使用了新的协同战术;写出了通俗易懂、符合实战要求的两部军事著作,对中国军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