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与商道
赵承凤
2012年5月16日
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500年前,就诞生了文圣孔子和武圣孙子。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而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制胜艺术与谋略智慧对商战的借鉴与得益之处。从胡锦涛主席访美向布什赠送《孙子兵法》,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引用《孙子兵法》的警句名言,倡导“同舟而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中,足以看出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武经之冠”、“百世谈兵之祖”、“世界第一兵书”的当代价值和社会功能。
《孙子兵法》是谋略学,是制胜学,是预测学,是未来学,是成才学,是成功学,既是兵家为将之道,也是当代企业的为商之道。下面,我就紧紧围绕《孙子兵法》在商界的运用,和大家一起探讨《孙子兵法》的商用之源,探索《孙子兵法》的商用之道,掌握《孙子兵法》的商用之术。
一、《孙子兵法》的商用之源。
将《孙子兵法》用于商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早在战国时代,《孙子兵法》成书尚不久,就已经广为人知。司马迁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战国韩非子亦云:“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孙子兵法》原理的运用,在当时已超出军事范围应用于商业方面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引用被称为经商鼻祖的战国时期著名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的话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故其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他认为经商既要有伊尹和姜太公的谋略,又要有孙子、吴起用兵的韬略,还要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否则经商是很难有大成就的。他从兵法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方计,在其经营致富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白圭所谓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实际上就是《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避实而击虚”原则的商业衍化。白圭由此以魏国巨富而成名。其实最早尝试将兵法运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还是《孙子兵法》的故乡、具有悠久兵学传统的齐国。姜太公封齐之初,根据“齐地负海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的实际情况,利用这里丰富的鱼盐资源和海陆交通便利发达的有利条件,推行“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基本国策,善用“候时转物”、“师者远输”等兵法原则,使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就连著名兵法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也飘然引退,弃官从商,来到齐国定陶靠囤积转运成为巨富,人称“陶朱公”,他的运用兵法谋略经商之法流传后世。范蠡也被称为儒商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陶朱公”范蠡的经商秘决,史料记载有20条: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
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慢,散慢则查点难;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
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买卖要机警——切忌拖延,拖延则机宜失;
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滥入则售价减;
议价要订明——切忌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期货要约定——切忌讹延,讹延则枝节生;
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赊借要识人——切忌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糊涂则弊端生;
帐目要稽查——切忌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临事要尽责——切忌放弃,放弃则权力损;
优劣要分明——切忌糊浑,糊浑则判断繁;
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主心要安静——切忌惊惶,惊惶则忘决断;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总之要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范蠡还提出了经商的十二条原则和理财致富十二诫,并总结了商场教训十八条,都是兵法谋略在商战中的巧妙运用。据《唐代墓春汇编》中记载,有位叫杨氏的女商人,是种植业的高手,“经营财产,会陶公之法,固得水旱无惧,吉凶有资。”由此可见,陶朱公范蠡的兵法商用之策对后世的影响。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陶朱商经石中玉,鬼谷兵书璧有瑕。
大商之道何处寻,一部《孙子》治天下。
这首诗既充分肯定了陶朱商经为石中美玉,又肯定了鬼谷兵书的暇不掩玉,更指出了《孙子兵法》作为大商之道宝典的崇高位置及其重要作用。
将《孙子兵法》中的制胜艺术与谋略智慧用于商战,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在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早已捷足先登,受益无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古茨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曾经说,“《孙子兵法》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和原则,迄今仍然是颠扑不破的,仍有运用价值。”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说:“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很有价值。”他大声疾呼地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早在二战时期,日本就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在《孙子对日本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日本企业之所以能战胜欧美企业,原因就在于日本“采用中国兵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战略家头脑》一书中,大量引证《孙子兵法》的内容,宣称《孙子兵法》是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教科书”。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把《孙子兵法》奉为“世界第一神灵”,他能全文背诵《孙子兵法》十三篇,并靠着《孙子兵法》提供的永恒不变的处世法则取得了成功。他宣称《孙子兵法》是他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日本商人出身的三轮善兵卫,还结合自己的经商体会撰写出《孙子与商战》一书。大桥武夫在运用兵法经营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理论研究,从1959年开始陆续编写了多达五十余册的《兵法经营全书》,另一方面又亲自创办兵法经营塾,在企业精英中普及兵法知识。与大桥武夫合办兵法经营塾的副塾长武冈淳彦,还组织了国际《孙子》俱乐部活动,他大声疾呼:“世界性的《孙子》这等放之四海皆准的先进思想如不普及,是日本民族,不,是世界人类的不幸!”就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在1853年11月所写的《土耳其战争的进程》中也把兵战和商战联系起来说:“以行动的迅速可以弥补军队的不足,因为这样可以在敌人还没有来得及集中兵力以前就向他袭击,正如同在商业上说:‘时间就是金钱一样’,在战场中也可以说,时间就是军队。”
《孙子兵法》是人类学的教范、经营学的圣典。它的魅力所在是:穿越时空,历经千年而弥新;超越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跨越行业,社会各业皆适用。正如英国空军元帅斯莱瑟所言:“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这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孙子兵法》经久不衰的奥秘。
真正优秀的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57名学者将《孙子兵法》评为世界四千年十大著作之一,这说明《孙子兵法》早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财富。在历史的滚滚大潮中,它不断地被人们记起和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传奇,不断获得新鲜的生命。我们作为孙子故乡的新一代企业家,应该在孙子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也是今天我们讲这一课的目的所在。
二、《孙子兵法》的商用之道
要探索《孙子兵法》的商用之道,首先要弄清春秋时期道家、儒家、兵家所论之道的涵义。老子、孔子、孙子都是同时期的人。老子生于公元前585年,曾做过周王室管理图书典册的史官。公元前518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蒙受失职之责,辞去周朝守藏史打算离宫归隐,谁知出关之时,被函谷关守关人关尹拦下,希望老子将自己的智慧著为书籍,以流传千古,造福后代,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成上下两篇,共5000言,即《道德经》。这就是著名的函谷著书,然后老子骑青牛出关,飘然隐去,不知所终。
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共81章。第一章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在第25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老子讲的道是自然之道,就是说,人的活动和自然界的变化都要遵从自然的规律,掌握适应这个规律才是善为道者。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论语》多处讲道,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把达道作为最高理想,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孔子讲的道是君子之道,他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并要求做到“五美”,即“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百家讲坛有位学者专门给企业家们讲孔子的君子之道,要求企业老总们要提高三商,即智商、情商、胆商。我以为还可以再加上两商:一是财商,就是孔子讲的“富而可求也”、“好谋而成者也”。二是敏商,就是孔子讲的“行有余力”、“敏于事而慎于言”,要牢记:行动乃机会之母,实干乃成功之父,一切先机从行动中来,从实干中来,有行动不一定成功,没有行动就一定要失败。因此雷厉风行,办事敏捷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据有的专家推测年龄可能比孔子大一岁,生于公元前552年,他在《孙子兵法》中20处讲到“道”字,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篇》讲的五事首之道是君王之道。原文是:“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把孙子“道”完整表述应该是:国君能使属下的臣民和他同心、同意愿;而臣民能够和国君同生同死,不怕危难——这就是道。这是孙子在“道”理念上的一大创新。二是《孙子兵法》其它各篇讲到的“道”,不管是作法则、原则、方法解的,还是作规律、途径解的,都可称为“上将之道”、“知胜之道”、“安国全军之道”。这个道和老子讲的自然之道、客观规律之道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老子所论的自然之道,孔子所论的君子之道,还是孙子所论的君王为政之道和上将之道,对我们企业家来讲都是适用的,都应该成为我们企业家制胜的经营宝典。这里不再细说。下面侧重讲一下《孙子兵法》中的商用之道。
作为企业的CEO,学习、研究、应用《孙子兵法》,诀窍就是九个字:悟其道,谋其势,化其术。关键是悟其道。兵法中讲道有两个涵义:一是君王之道。核心是“与民同意”,同生共死,应用到商道中也是八个字: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二是上将之道。上将之道就是制胜之道,核心是五个字:全、知、算、先、善。这是孙子的最高军事境界,是孙子上将之道的精髓。
(一)全
儒家核心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仁”,而《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字:“全”。《孙子兵法》一共出现10次“全”字。其中有7次出现在《谋攻篇》中。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在这里,孙子一口气用了5个“全”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作战成本和道德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孙子马上强调“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并特别指出:“必以全争于天下”,“自保而全胜”。孙子讲的这个“全”字,不是一般所谓全部、全面、大获全胜之意,而是尽量减少破坏、维护保全敌我双方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降低对一切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冲击。也就是说既要全己,又要争取全敌,既要全天,又要全地。要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武装冲突,多采取谋略制敌、外交服敌、攻心夺敌、造势威敌等策略和途径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孙子的这一光辉命说石破天惊、如雷贯耳。这与姜太公的“全胜无斗,大兵无剑”同出一理,是孙子所追求的最高战略目标。孙子的“全胜”思想用于商战就是全赢、全利,是互利双赢、全人全己的方略。
(二)知
《孙子兵法》6000余字中,“知”字共出现了79次之多。在13篇中,只有《势》与《行军》篇中没有“知”字。如“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或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从以上名言可以看出:所谓制胜之道,就是知胜之道。齐国名相管仲曰:“为兵之数,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特别是对敌方的国情、将帅、政治、士兵,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要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必明其情,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兵。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十战十胜,百战百胜”。经商也是如此,商场如战场,要了解市场,捕捉信息,抓住商机,必须把握一个“知”字。要善观其变,洞察先机,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才能获得先机之利,“知”字下边加“日”字便是“智”,意思是天天知道新情况,日日学到新知识,才叫智。因此,我们必须在求知、求是上下工夫。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的网站叫“知胜网”,首页突出位置写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子的这句箴言明示我们不知则不智,无知则无胜。因此,我们无论从政、从军、从商、从医,从事各行业,都要把握一个‘知’字。齐国名相管仲曰:‘为兵之数,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因此‘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是学习运用《孙子兵法》必须把握的要义,也是‘知胜网’的目的所在和宗旨所系”。这段话就是从这个“知”字中悟出来的。
(三)算
孙子不但是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理财家、经济学家。他精于计算,善于筹划,好谋而成。他在《计篇》一口气说了7个“算”字:“夫未战而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算,就是计算,筹划,比较,预测。不但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又要计算“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还要观察和盘算“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对作战的影响等等,可谓神机妙算。
作战是这样,商战同样如此,没有周密细致的计算、筹划,财富管道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企业家必须老谋深算,心中有数。
(四)先
在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先发制人”,最早提出这个战略的就是孙子。孙子非常重视“先”字,他在《孙子兵法》里用了23个“先”字。表达他追求“先算”、“先闻”、“先知”、“先处”、“先胜”的思想。
兵法《形篇》中有一句名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后才寻求与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都往往是冒险同敌人交战,而后祈求侥幸取胜。这里的“先”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在战前,先造成有利的态势;第二,要比敌人抢先居于有利的态势。而要想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则所需要的先决条件一是先知。他在《用间篇》讲:“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不但要事先能够掌握敌人的情况,还要预见到战争中的不利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如《军争篇》中所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二是先行、先动,“致人而不致于人”。正如孙子在《虚实篇》所言:“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总之,“劲者先,疲者后”,要抢先一步,先敌制胜。电影《南征北战》里国共两军抢占摩天岭,我独立营抢先一步,登上山顶挡住了敌人的去路,就是一例。华野歼敌74师时六纵神兵天降攻占垛庄,从敌重兵集团中把张灵甫等三万余人分割包围于孟良崮,也是极好的说明。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金钱。这对企业来讲也至关重要。先人一步,就能先声夺人,抓住商机,抢先占领市场。而晚一步,慢半拍,就会失掉商机。
(五)善
在《孙子兵法》中,出现频率仅次于“知”字的是“善”字,出现了33次之多。可以说,“用兵求善”是孙子独树一帜的战略思想,也是孙子追求的最高军事境界的理想终点。
《孙子兵法》中的“善”有两层含义。第一,“擅长”或“善于”的意思。孙子在表示会打仗、善于指挥作战时,通常用的是“善战者”、“善攻者”、“善守者”,或“善用兵者”、“善出奇者”,如“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孙子的“善”字,也有美好、完美之意。其经典名言如“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子眼中完美的名将“无智名,无勇功”,是不战而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在总体思想中,通过强烈求善的意愿,表达其要达到至善的最高军事境界。于是,以求“全”为最高的战略目标,以求“知”为起点,以求“先”和“多算”为手段,最后达到求“善”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
上述五个字,全、知、算、先、善是孙子在2000多年前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的军事文化的精髓,是为将作战制胜之道,也是从商经营谋利之道。记住这五个字,就能“点石成金”,受益无穷。
商战与兵战形式不同,但其理相通、其道如一。能治军制胜者,必能理财致富;能经商兴业者,亦能治军制胜。如邓小平、陈云、陈毅、李先念、王震等我军历史上战功卓著的著名将帅,也是建国后经济战线上的英明指挥者、领头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之,《孙子兵法》作为揭示战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有指导作用。但更适合人类一切典型的竞争领域,竞争的范围越广、竞争的程度越高、竞争的条件越成熟,则越能发挥《孙子兵法》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商业竞争和体育竞赛中。当然,《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指导企业经营并非现成的药方,它需要应用者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做基础,方能立足宏观,高屋建瓴,对《孙子兵法》制胜之道作出深刻感悟,继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另外,兵战与商战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追求的目标、对抗的方式及过程都有所不同。因此,“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战争命题在商业竞争中则不能搬用。而是要坚持以诚立身,以诚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是在探讨《孙子兵法》的商用之道中必须加以说明的。
三、《孙子兵法》的商用之术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是注重道术统一、仁爱和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我们在共同探讨了《孙子兵法》的商用之道以后,还要一起来探索研究《孙子兵法》的商用之术,就是我上面讲到的不但要悟其道,还要谋其势、化其术。为什么要化其术呢?因为《周易》中讲:“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文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关键在化,要把“文”化成自己的,化为自己的思想智慧、精神力量和行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思想。”掌握孙子思想的人,能在瞬间洞察事物发展趋势,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历史上韩信、卫青、霍去病、诸葛亮、李世民、刘伯温、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大师。尽管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军事家,也很少亲临战争一线,但均能做到神机妙算、百战百胜,这就是思想智慧的力量。孙子兵法思想贯穿在兵法13篇中,可以说字字珠玑,一字千金。结合企业实际,最重要的应在以下“八化”上下工夫。
(一)化“全争、全胜”思想,提高企业的品牌力。
《孙子兵法》是制胜的艺术,13篇中,每篇都讲到“胜”,全书共有82个“胜”字,其中有两句话最为精彩:一是“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二是“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要把握“全争”、“全胜”四个字,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同样也是经营的最高境界。深圳孙子研究学者张军利教授,提出全胜经营学模型。他把全胜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1、预知未来:提前做好准备,将风险降到最低。2、百战百胜:一旦展开竞争就一定能取胜,而且每战必胜。3、高效高质:花费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最好的效果。4、符合道义:充满人道主义精神,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这就告诉我们,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商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双赢。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着这一总体目标,在经营构架上要立足全胜,在经营规划上要立足先胜,在经营部署上要立足易胜,在经营运作上要立足速胜。在经营才能上要提高领悟力,发现价值;提高想象力,构造价值;提高实现力,实现价值。在经营水平和境界上要不断从初级向高级提升,达到妙境与化境,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遵道而行,心想事成,自信自谦,自然自如,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化境。
这样,你这个企业就会形成知名品牌,就能顺风顺水,左右逢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二)化“上兵伐谋”思想,提高企业的统筹力。
孙子在《谋攻篇》中指出:“上兵伐谋,”提出了“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庙算”理论。并具体论述了“五事七计”即:“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预知胜负的庙算要素及办法。这样用兵打仗才能“虑无失策,举无败功”。带兵打仗是这样,企业经营和运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企业成功始于统筹策划,作为经营决策者必须一步十筹,庙算在先,谋划在前,明确经营什么,市场怎样,潜力多大,前景如何,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成本分析,利润回报,远期规划,近期目标,组织计划,具体实施等等,都考虑到了,谋划全了,制定出完善的作战计划书,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做到神机妙算,稳操胜券。不然,有勇无谋,胸中无数,盲目决策,必然会到处碰壁。大家回想一下,改革开放之初,有些民营企业家之所以昙花一显,主要教训就是没有战略构思,战略谋划,战略导向。作为企业战略就是命令,领导就是统筹。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就是五个统筹。我感到作为企业不但要有远期目标、中期规划、近期计划措施,而且还要加大统筹力度,即把目标和成果统筹好,把人才和资金统筹好,把商品力和营销力统筹好,把企业危机和商机统筹好,把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统筹好,这五个统筹搞好了企业才能和谐发展。有人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长三大做:做事,做势,做市。做市是目标,做势和做事是实现该目标的左膀右臂。这里讲的有心人就是有智慧、有谋略、有头脑、有眼光、有远见的人。一个企业只有让智慧充分涌流,利润财富才能滚滚而来。
(三)化“令文齐武”思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孙子在兵法中多处提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只有这样才能“齐勇若一”,“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携手若使一人”,这才是“政之道也”,否则“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些对我们企业抓管理,带队伍,培养过硬作风,打造企业战斗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企业和军队是一样的,也是一个命令系统,有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如果命令或决策不能够迅速执行的话,整个系统就会陷入瘫痪。这就需要绝对服从、迅速执行的人。马云曾说过:“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更有价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员工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那些服从命令、并能够迅速执行的人。
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力。领导者必须培养员工绝对服从的意识,让他们把这种意识当作一种基本素养贯彻到日常行动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像孙子说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坚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孙子为了保证命令的执行,甚至不顾吴王的劝阻,毅然斩杀不听从命令的吴王的两个爱姬,就是极好的例证,这样才能打造出极具战斗力的最高执行团队。唐代周昙有诗赞曰:“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刀随八阵成。”
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巴顿将军的故事。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功显赫的铁血将军,他所提倡的领兵之道就是要士兵们绝对服从,不能有任何怀疑。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知道的战争》里这样说:“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在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这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休息几分钟之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冷或太热。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其他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就完成任务的人。”
服从,不仅是一门管理艺术,更是一门心理战术。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不仅要大力提倡“服从第一”的精神,而且要一步步培养下属善于服从,巧于服从的思想意识,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化“视卒如爱子”思想,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孙子兵法》多次使用“合军聚众”这句名言,那么怎样才能凝聚队伍,合军聚众呢?兵法中讲了若干法则,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上下同欲者胜”。二是“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这就讲了将帅爱兵如子,士兵冲锋如虎的道理。三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就是要时时为士兵和人民利益着想,处处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不做劳民伤财的事,不让士兵做无谓的牺牲。这个思想贯穿在兵法的始终。正因为这样,孙子所带领的部队才舍生忘死,以一当十,屡战屡胜,创造了以三万之师千里奔袭,五战五捷,击败楚军20万大军的辉煌战绩。孙子这种知兵、爱兵、带兵的理念直到现在仍被军队奉为信条。我在集团军当政委时,每年都在部队进行尊干爱兵教育,要求各级干部要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要把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瞪起眼来管理,又要掏出心来关怀,努力做到 “六像”:一是像老师,为战士的成长进步起引路导航作用。二是像医生,善于发现和纠正战士身上的毛病和缺点,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三是像父母,把战士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四是像兄长,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五是像挚友,实现与战士心理上的沟通和认同;六是像公仆,公道正派的处理战士的切身利益问题。总之要有慈母心、姐姐情、哥哥样、婆婆嘴。这些做法,在我们企业管理中也是通用的。我们在儒商风采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对孙子爱兵思想理解运用得很好,他们给员工过生日、查体、帮助有病和家有天灾人祸的员工们解决实际困难,甚至还关心员工下一代的上学就业问题。做得很人性化,很有人情味,从而使所在企业很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五)化“为将五要”思想,提高企业的号召力。
作战制胜,贵在选贤任将;商战制胜,重在选贤任能,一个军队如果没有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将校,再伟大的战略决策,再周密的作战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德才兼备,拼搏奉献的领导骨干,再大的团队也只能是一盘散沙,再好的企业蓝图,也只能画饼充饥。《孙子兵法》中三处讲到将帅之重要,指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意思是说,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掌握人民命运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是“国之辅也。”对为将的标准,孙子明确提出五要,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要集才智、诚信、仁爱、勇敢、威严于一身,做到有德有才,有勇有谋,有仁有义,有诚有信,有威有严。对为将的品德,孙子提出:“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并特别强调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避责,上不愧党,下不愧兵,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这样的将帅是国家的珍宝。对用将的原则,孙子提出:“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也就是毛主席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强调的: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毫无疑问,以上为将五要和选将、用将之法对军队选贤任将很有指导作用,而对企业选贤任能,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企业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也颇有参考价值。当今时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造就人才,使用人才,争夺人才,便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热点。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差距,谁拥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精英骨干,谁就会有竞争力,就会赢得市场。因此,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加强企业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领导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孙子兵法》中上述选贤任将的名言,无疑给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尺度和准绳。
(六)化“造势、任势”思想,提高企业的推动力。
《孙子兵法》特别强调了“势”的作用,指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势,就像张满的弓,短促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出去一般。“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孙子还讲了造“势”的三种形态:一是蓄势。就是在条件不成熟时要伺机而动,如“始如处子”,“后如脱兔”;“其徐如林,”“其疾如风”,“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二是顺势。如“避实而击虚”“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三是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就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推动圆石从八百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呀!他还讲:“如登高而去其梯”,“焚舟破釜”,“而发其机。”“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等都是造势,使士兵不能不拼命作战。
打仗要造势,经商也要造势。当年项羽破釜沉舟,以五万之众击败秦国40万大军是造势的成功战例。海尔集团张瑞敏把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也是造势,这一砸,就使海尔集团背水一战,绝处逢生,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至于企业如何运用孙子兵法的这些观点,蓄势待发,顺势而为,借势发展,乘势而上,“择人而任势”,国内外都有许多生动案例,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七)化“奇正相生”思想,提高企业的创新力。
军队打胜仗,既靠双方军队实力的抗争与较量,又靠指挥员根据敌我所处的态势,及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而筹划的奇计良谋。智圣诸葛亮就是出奇制胜的大师,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更是令世人称奇的光辉战例。《孙子兵法》对奇正之法作了精辟的论述,书中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在这里,孙子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发展的、变化的、循环往复一至无穷的作战理念,论述得多么精辟透彻。商场如战场。商战竞争也是变化多端、险象环生。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根据不断变化的商场情况选择经营方向,确定经营目标,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方法,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善于出奇、敢于创新。无数企业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新才能创造新财富。因此,必须着眼一个“知”字,“知得失之计,知动静之理,知生死之地,知有余不足之处”;把握一个“变”字,以变制变,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因敌而制胜”,此乃兵家制胜的诀窍,商家取赢的秘笈。
(八)化“以患为利”思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孙子兵法》中两次讲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军队打仗要夺取胜利,商家经营要谋求利润,如何看待这个利呢?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略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走近路一向比走远路省时省力。而就军事行动来说,省时省力就是占先机之利。既是如此,孙子为什么还提倡要以迂远为近直,要舍近而求远、舍利而逐患呢?这是因为近直的道路或眼前的利益人所共见、人所共求,共求则争,有争则不易取;与其相对,迂远的道路和不利因素却是人所不取的。因此说,从“迂”“患”的角度着手,则为出奇,出奇则致虚,致虚则胜敌。这就是“迂之极处便是直、患之极处即为利、捷径就是最远的路”的迂直相为变,患利相为变的思想。它用于商业领域就是要善于避开利益冲突的焦点,走迂回路线,将不利变为有利,在竞争领域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军事上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战例很多。如三国时邓艾引兵西行七百里至无人之地,突袭蜀之后方,兵不血刃而下蜀。这里不再多说,我只讲两个商家的小例子.一个是以迂为直——贝克·哈雷斯之《管道的故事》。意大利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地处偏远,干旱缺水,村里于是决定雇布鲁诺和柏波罗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里的蓄水池内,每天按运送的水量付给两人报酬。布鲁诺每天起早贪黑地运水,挣了很多钱,而柏波罗除了每天完成他的送水工作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修筑从河渠到村子里的流水管道。当然这就比布鲁诺挣得钱少很多。但是很多年后,柏波罗的管道修成了。从此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或是出去游玩,水都源源不断地流进村里,更加洁净,更加廉价。从此财富也不分昼夜地流进柏波罗的口袋。而这个时候,布鲁诺老了,村子里也不再需要他背着水桶运水,他失业了,再一次变成了穷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要着眼长远考虑,而不要汲汲于一时的利益得失,要以迂为直,不辞辛苦地修建长远的“财富管道”。
第二个是以患为利——奥纳西斯“旱则资舟”的故事。192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海上运输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为了渡过危机,准备拍卖六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如今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拍卖。在这种海运业日渐萧条的大背景下,很多有钱人都是投购珠宝、黄金等以图资产保值,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奥纳西斯力排众议、孤注一掷,拿出全部资产,果断地买下了这些货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运业的形势开始回升,奥纳西斯的货船也随之开始身价陡增。这六艘货船就像海上浮动的六座金山一样,每天为奥纳西斯赚取巨额的经济利润,其资产成几十倍、几百倍的激增。终于到了1945年,奥纳西斯跨入希腊海运巨头的行列,成为显赫一时的世界船王。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有迂必有直,有患必有利,有危必有机。孙子曰:“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曹操在注解时写下了八个字:“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宋人张预批注: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这些名言应作为我们办事情作决策的信条。《孙子兵法》是强调“利”的,明确提出:有利则行,无利则止。但获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看到一篇怎样赚钱的文章写道:赚钱除了经商、工作等渠道外,就平时而言:身体健康就是赚钱;孝顺父母就是赚钱;照顾好爱人就是赚钱;教育好子女就是赚钱;处好领导就是赚钱;交好朋友就是赚钱;培养下属就是赚钱;警惕时髦就是赚钱;勤俭节约就是赚钱。这也是所为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说的这些,普通人都能做到,虽然赚不了大钱,至少能赚到小钱,更重要的是能赚来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说到这里,有必要再讲一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理财智慧中关于金钱的五大金科定律。金钱的第一定律:金钱是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储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1/10的钱,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金钱的第二定律:金钱愿意为懂得运用它的人工作。那些愿意打开心胸,听取专家的意见,将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让钱滚钱、利滚利的人,将会源源不断创造财富。金钱的第三定律:金钱会留在懂得保护它的人身边。重视时间报酬的意义,耐心谨慎地维护自己的财富,让它持续增值,而不贪图暴利。金钱的第四定律:金钱会从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边溜走。对于拥有金钱而不善经营的人,一眼望去,四处都有投资获利的机会,事实上却处处隐藏陷阱,由于错误的判断,他们常会损失金钱。金钱的第五定律:金钱会从那些渴望获得暴利的人身边溜走。金钱的投资报酬常有一定的界限,渴望投资获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钱,缺乏经验或外行,是造成投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理财原理古今相同、中外相通。西晋鲁褒《钱神论》中也有“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亦谓圆行方止,钱圆故转,而方孔宜串,流行于外,与束聚于内,交互为用,相辅相成也。
上述金钱五大金科定律和鲁褒的《钱神论》中的名言告诉我们,金钱旧称“知钱”,即知识、智慧之钱。金钱喜欢愿意储蓄它的人,不喜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人;喜欢懂得它、运用它的人,不喜欢不懂装懂、不会装会的人;喜欢能让它持续增值、善于维护它的人,不喜欢贪图暴利的人;喜欢善于经营、懂得管理它的人,不喜欢随意将其扔出去、让其打水漂的人;喜欢外圆内方、有规有矩,让其动静有时、行藏有节的人,不喜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人。总之,成功的人都是善于管理、维护、运用和创造的。五大金科定律反映了金钱的生长、运行规律,把握好、运用好这些规律,就会更好地让钱为你工作,使钱赚钱。这与《孙子兵法》中所讲的“兵形象水”是一个道理。避高趋下水奔腾,避实击虚兵流动,“钱币其行如流水”,必须遵循誉为“神之门”的古巴比伦理财圣经,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行藏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