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齐鲁大讲坛·孙子兵学文化分坛 > 正文
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2012-5-24 来源: 作者:赵承凤


 
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谈谈孙子其人、其书、其功、其名、其智
                          赵承凤
     2012年3月29日
 
    孙武世称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哲学、体育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被尊称为“兵学圣典”,受到后人的推崇。孙武也被世人尊称为“兵学圣祖”。
    今天,我想侧重以孙武其人、其书、其功、其名、其智这条主线,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第一个问题,首先讲讲孙子其人。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时代,山东大地上以泰山为界有两个国家,泰山以北的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这里自古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华文武之道的两位代表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就诞生在这里。从地域上来讲,孔子处于鲁国,孙子处于齐国;从年龄上来讲,孙子与孔子年龄相仿,是同时期的人;从学问上来讲,孔子倡导儒学,孙子研究兵学,正如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原会长姚有志在我主持编纂的《齐鲁兵典》一书序言中所言:以泰山为界,他们一鲁一齐,一阳一阴,倾毕生心血打造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两只巨轮:儒学与兵学。《论语》以道德文教治理天下,勾画了中华文明礼义之邦的蓝图;《孙子》以智慧勇毅平定天下,阐明了东方兵学用兵制胜的途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齐鲁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个最具光彩的亮点。
    春秋末期,孙武出生于齐国的一个祖辈精通军事的田姓世袭贵族家庭里。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官员,官名称陶正。周王朝建立后,设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地。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之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即姓陈。陈胡公的第五代孙陈完因在太子废立的宫廷政变中受到牵连,惧祸而奔齐。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大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通俗的话说是管理齐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写了《考工记》一书。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
    后来,田完生子,子又生子,延续三代,到了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
    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祖父田书、父亲田凭,承田氏家庭尚武遗风,祖孙三代同朝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都赶回家中。田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象他们一样,在朝中长期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孙武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中渐渐长大,很快就到了青年时期,按照“壮而有室”的礼制,娶妻鲍姜,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
    公元前523年,是孙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是年,因齐景公赐姓孙氏,而由田武改姓名为孙武。
     这事要从齐景公伐莒说起。莒国,是春秋时期位于齐国南部的一个小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莒国因其小,很早就臣服于齐国。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准备去巡视南部边鄙地区,然后到泰山祭天。年初,就通知莒国国君修好境内的道路,迎候齐景公过境。但是此时的莒国因看到齐国近年来宫廷内乱不断,士大夫把持朝政,相互倾轧,齐国已不复有当年的霸主景象,所以暗中与楚国早有来往,渐渐亲近楚国而疏远了齐国。国君莒共公对齐景公的旨意阳奉阴违,不愿执行,并且在此之前莒国已经三年未向齐国进贡了。这次莒共公公开违抗齐景公的旨意,这是齐国绝对不允许的。
    这一年秋天,齐景公派高发将军率十万甲兵征伐莒国。面对齐国强大的攻势,莒共公吓得放弃都城,逃到纪鄣(今江苏赣榆东北)去了。纪鄣城地势险要,雄踞于高山峻岭之中的一个高阜之上,四周都是天然的深沟险壑,易守难攻。莒共公固守纪鄣,高发率兵围攻月余,仍未攻下。齐景公对此十分生气,罢了高发的官,改派孙武的爷爷田书接替。
    田书来到纪鄣城后,首先察看了地形,见纪鄣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攻纪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自己决不能成为第二个高发。几天后,田书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一个消息:城内有一部分妇人,其丈夫早年被莒共公杀死,成了寡妇。现在年纪大了,又被莒共公逼迫日夜不停纺织布帛。她们内心对莒共公充满了仇恨。得到这个消息后,田书立即派出一个兵士,化妆后混入纪鄣城,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这些妇人都十分愿意帮助齐军攻克纪鄣,杀死莒共公,早日脱离苦海,为夫报仇。到了晚上,在齐国兵士的带领下,妇人们偷偷登上城头,把纺织的布帛连接起来,从墙头垂放下来。田书正派人密切注意城上的动静,见有布帛垂下,知道事已成功。于是让善于攀登的士卒,拽着布帛攀上城墙。齐师登上纪鄣城约60余人,这时,守城的兵士发觉了。田书当机立断,命令齐军齐声叫喊:“齐军进城了!”已登上城墙的60余名齐兵,听到后也一齐狂喊:“齐军攻进城了!”城上城下喊成一片。莒共公从梦中惊醒,以为齐军果真已经攻进了纪鄣城,慌忙带领家眷开西城门逃走了。守城的莒军见君王已逃,或逃或降,纪鄣城很快就被攻克。第二天早晨,田书率军进入纪鄣城,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田书还特别奖励了协助攻城的织帛老妇人,发给他们丰厚的钱帛,安排她们安度晚年,对有功的将士,田书列好名单,奏明景公后一并封赏。回到朝中,齐景公立即召见了田书,对其功绩大加褒奖。为彰显其战功,景公把乐安作为食采之邑封赐给田书,并赐姓孙。从此田书改为孙书,田武也改为孙武。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那么孙武故里究竟是哪里呢?现在主要是三种说法:一是惠民说;二是广饶说;三是临淄说。这三种说法都各有其说,各在其理。他们共同认为孙武家的食采之邑是乐安,而历史上惠民、广饶都曾被称之乐安。其分歧是这个乐安是先秦乐安还是唐代乐安。惠民说坚持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清代之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的。而广饶说则认为乐安为先秦之乐安,有乐安古城址为据。
    我的看法是以《史记》中的“孙子武者,齐人也”的说法为准。因孙武的祖父田书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这个乐安可以理解为是包括惠民、广饶在内的大乐安。大家都以乐安人自居,都以乐安人为豪,共同弘扬孙子精神,开拓孙子兵学文化,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才是大智慧,这才得《孙子兵法》的精髓。谁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是老大,谁就不愧为孙武故里。这也是山东孙子研究会的共识。
    第二个问题,讲讲孙子其书。
   《孙子兵法》全文,虽然只有6093个字,但言简义丰,体系庞大,思想深邃,全书13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兵法以战争运筹和作战指导为核心,层层展开,逻辑严谨,形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其内容涵盖了以“重战慎战”为主导的战争观,以“令文齐武”为主导的治军观,以“不战而胜”为主导的全胜观,以“知彼知己”为主导的制胜观,以“制胜权变”为主导的辨证观,以“智、信、仁、勇、严”为主导的将帅观等等,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茫。总之,《孙子兵法》作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高度成就,被公认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孙子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系统军事理论的伟大思想家。特别是蕴涵其中的重道尚智的价值取向,强军安国的和平追求,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上兵伐谋的妙算良策,精辟阐明了用兵制胜的途径。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评价《孙子兵法》为百世谈兵之祖。
    在简要介绍了《孙子兵法》的内容之后,有必要给大家讲一讲《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在哪里写的,是怎样写成的,因为这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首先讲讲《孙子兵法》是谁写的。肯定的说,是齐人孙武写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说:孙子以兵法见於阖庐(有的书上也称阖闾,但都是同一个人)。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司马迁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在春秋末期,孙膑生于战国,两人先后相去一百多年,都著有兵书传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上也有《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的记载)。但《隋书·经籍志》却不见著录,再之《孙膑兵法》在1700年前就失传了,后来有人因而提出了异议,认为《孙子兵法》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甚者则认为,孙武、孙膑是一个人,著有一部兵书即《孙子兵法》,孙武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1972年4 月我们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就破解了这个自宋朝以来的千年之谜,解决了这个历史悬案,其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孙子兵法是在哪里写的。是在齐国写的还是在奔吴以后写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是在齐国写的,是“言之于齐,明之于吴”的。这些文字也是出自于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里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齐国是先秦时的大国,泱泱齐邦兴兵学,兵学之源出临淄。临淄是春秋时期东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研究的中心,是姜太公的《太公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等兵书资源及军用地图的集中地。以临淄为中心策划对外争霸战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都不断推动着战争艺术和政治斗争艺术的研究。其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计谋、手段与理念、教训都构成了日后兵书的基础。在朝中,执掌大权的高、国、庆、晏、鲍、陈氏等贵族都有自己的军队,都熟悉兵法,经常统兵打仗。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整理、归纳,不断升华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又构成了齐国兵学吸取的营养。可以说在临淄城内,军事人才济济,高档次、高品位的研究氛围,为造就像孙武这样的军事家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其二,孙武出身将军家庭,从小受祖辈父辈的兵武熏陶,有良好的军事理论功底和家庭教养,这为他的兵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孙子兵法》的语言结构看,大都是语录式,没有深厚的积淀和深刻的感悟及高度的抽象概括是很难归纳出来的。如果孙武不是生活在临淄,而是生长在远离临淄的所谓吴国隐居地,与齐都的兵学大家隔离,与身为将军的祖父、父亲、叔父分开,纵然是一个天才神童,也难以写出惊世之作。其三,从内容上来说,书中多处讲到“仁”和“利”,这与受儒学崇尚“仁”,齐国讲求“利”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孙子兵法》是齐鲁文化的产物与结晶,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三,《孙子兵法》是怎样写出来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孙武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孙武灵机一动就妙笔生花臆造出来的,而是孙武在刻苦的学习、寻问、考察、吸纳、总结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创作而成的。
    一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孙武聪明、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从小就表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主修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逐赛,孙武刻苦练习,很快,就成了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孙武苦读《管子》,对管子的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等军事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又钻研《太公兵法》,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中的韬略奇谋有了新的感悟,使孙武学到了更多的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这为孙武写作《孙子兵法》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
    二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齐国尚武思想的影响和兵学理论的滋养及祖辈将门之风熏陶的结果。孙武出生于将军之家,他的曾祖父田无宇勇猛过人,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其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乐安,他们都有大量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孙武的同宗叔叔田穰苴是齐国的大司马,战功卓著,并有兵书传世,对孙武影响最大。 
孙武对叔父田穰苴非常崇敬。田穰苴对自己的这位侄子也是亲切有加。田穰苴看到孙武志向远大,天资聪明,心中特别喜爱。便拿出自己根据多年从军经验编写的兵法(后世称《司马穰苴兵法》)郑重地交到孙武手中。孙武认真研读书中的“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应当说,孙武后来写的《孙子兵法》吸纳了司马穰苴的许多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大家想想,孙武在吴国斩二姬以立威的事例不正与田穰苴斩监军庄贾惊人的相似吗?
    三是孙武写《孙子兵法》,是他多年考察感悟的结果。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万人缘”。孙武在刻苦研读兵书的同时坚持考察各国古战场及军事要塞,以增强对战争的亲身感受和阅历。他带着仆从家丁,观临齐桓公两次会盟诸侯的葵丘要塞,而后又到齐鲁乾时之战的战场乾时,还到齐长城实地考察了青石关、城子关、穆陵关,还到浮来山下,去看了一代贤相管仲破枷脱囚处。孙武还化妆成商人考察了鲁国的国情,实地看了齐鲁长勺之战古战场,后又到晋国作了考察。这些考察,为孙武撰写《孙子兵法》积累了资料,增加了感悟,如通过对古战场山川河流的考察,对根据地形环境来确定军队的驻扎和作战方案,奠定了基础,悟出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道理。通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悟出曹刿论战的聪明之处在于“避实击虚”,善于制造和利用“势”,这些思想的涌现就构成了兵法十三篇中《势》篇的基础。
    四是,孙武写《孙子兵法》也是他处处留心,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结果。孙武爱好广泛,既到柏琴跟伯祖父田开学琴,又喜欢到河边垂钓,还经常跟爷爷对弈。他通过学琴弄清了“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进而联想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通过钓鱼、看山川河水,悟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通过学棋对弈,知道了如何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多算则多胜。据说他还不断总结对弈经验,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地推敲,并陆续地写了下来,最后写成了《棋经十三篇》。《棋经十三篇》包括棋局篇、得算篇、权舆篇、合战篇、虚实篇、自知篇、审局篇、度情篇、斜正篇、动微篇、名数篇、品格篇和杂说篇。《棋经十三篇》以齐国流行的阴阳说为基础,运用辩证的观点,把对弈中双方攻守的转换及其开局、布局、定势、谋算等技巧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将军事理论融入到对弈之中。《棋经十三篇》的撰著,锻炼了年轻孙武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为其日后在这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棋经十三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后来《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雏形。据民间传说孙武在读书看累了之后,到屋后观看梅树,看到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其不畏严寒的品质让人叹服。且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当;静则如淑女,柔中寓刚。孙武想,这些多么像我们齐国的技击之术啊。从此,孙武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终于创造出了一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借力发力,变化多端的梅花拳法。在此基础上,又创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等器械搏击套路。 
    从以上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是在齐国写成的,奔吴后又结合对吴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资料对兵法十三篇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完善。据说,《计》篇中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是刚到吴国后加上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君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胜利,我就留下来辅佐他;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然失败,我就离去。这充分显示了孙武对自己军事理论的高度自信和一显身手、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说到这里,有必要再说一下,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弄不清《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关系,甚至误认为《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卷二十六《王敬则传》,其中有言,“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檀公叫檀道济,高平金乡人,就是我们山东济宁金乡檀庄人。对此事,我曾以《圣人之乡惊世发现隋代玉简,揭示〈三十六计〉作者千古之谜》为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以半个版的篇幅发表文章,山东孙子研究会和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与济宁市政协于2009年夏在济宁市经纬大厦召开隋玉简三十六计研讨会,会后海内外60多家媒体作了报道。这两本书就其内容来说,《孙子兵法》是战略层次的,孙子也被称为战略之祖,《三十六计》是战术层次的,檀道济也被称为战术之祖,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个问题,讲讲孙子其功。
    春秋鲁卿大夫穆叔有言,做人当“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孙子耗尽心血撰写兵法十三篇以立言而不朽于世,他的立功在《史记》中也有表述:
   “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楚都,湖北江陵县北);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中关于孙子奉献兵书,吴宫教战,吴王拜将,都讲得很清楚了,对这一段历史故事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侧重讲一讲孙子拜将之后的功绩。
    首先说养城之战。
    阖庐三年即孙武拜将当年,阖庐为了诛杀他的政敌,前吴王僚     的两个兄弟掩馀、烛庸,派使臣到徐国(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和钟吾国(江苏宿迁市东北)。要求交出在此避难的这两个公子,徐国和钟吾国自恃有楚国作后盾,并未从命,而是暗助吴国两位公子逃离本国,投奔了楚国。楚国的国君楚昭王,把他们安置在养城并给以优厚待遇,把养城作为抵御吴军进攻的一道防线。吴王阖庐对此十分恼火,便于这年冬天以孙武为将率兵消灭徐国和钟吾国,攻克养城,为西破强楚清除障碍。
    养城之战是孙武受命拜将后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因此孙武格外重视。战前,他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亲自制订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然后,亲自挑选了一部分经过严格训练的陆军和部分水师,开始了北征徐国和钟吾国的战斗。孙武率师北上,过长江,入淮河,调集战车、战船,突然包围了钟吾国,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迅速攻克都城,拘捕了国君。钟吾国也就灭亡了。孙武乘胜进军徐国。利用紧临淮水的有利条件,用大水灌淹了徐国。吴军水师在徐都的城濠中游弋,吓得徐国国王慌忙出逃,投奔楚国去了。吴军未经过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消灭了徐国。尔后孙武采取“扰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佯攻楚国的两处战略要地,调动敌人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派一支得力部队轻而易举的攻破了养城,活捉了掩馀和烛庸两位公子,并立即处死,养城之战胜利结束,吴军胜利班师回吴途中又乘楚军不备,攻占楚国重镇舒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再说伐楚之战。
    孙武首次率兵出征,便旗开得胜,大获成功。这一下可喜坏了吴王阖庐,在嘉勉孙武的同时,要求孙武乘胜追击,攻打楚国。面对胜利和荣誉,孙武显得异乎寻常的冷静。他分析了吴、楚两国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吴国还不具备全面破楚入郢的军事实力,更没有克敌制胜、自保而全胜的把握。孙武果断地劝谏吴王说:“楚国是天下第一支劲旅,非徐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两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养精蓄锐,再等良机。”于是阖庐听取了孙武的建议。孙武向吴王阐明,只有强国才能争霸,只有强军才能胜敌。于是建议吴王展开了一系列强国治军的活动。吴囯军队在孙武的管理和训练下,武器装备得到更新和改良,士卒素质、战斗力明显增强。孙武还在辅佐吴王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壮大军国实力的同时,向吴王提出了一套用以长期消耗楚国经济和军队实力的疲楚战略,具体计策是:把吴军分成三批,一批休整并负责本国的卫戍任务;一批进行系统训练,提高战斗能力;一批在楚国边境活动,负责骚扰楚军;同时,通过不断运动麻痹对方,在局部地区创造时机,造成以强对弱的态势,集中优势兵力,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孙武在设计扰楚,疲楚,大量消耗楚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广泛应用“伐交”策略,积极策动楚国的邻国唐、蔡,叛楚亲吴。后来蔡国国君又通过晋定公联络宋、齐、鲁、卫等十八个诸候国,都弃楚附晋,支持吴国进军楚国。阖庐9年,楚国攻打已经归属吴国的蔡国,给了吴国征伐楚国的借口。这年入冬吴王阖庐拜孙武为将军,伍子胥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率领水陆精兵三万人,兴师伐楚。
     吴军进攻楚国,直捣楚国都城郢,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沿长江溯江西上。这条路线需要动用大批船只,一则千里运兵有困难,再则江面坦荡易于暴露。第二条路线是北渡淮水,然后再弃舟登岸,越过淮河平原,挺进大别山。孙武建议采取第二条路线,运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千里跃进,迂回破楚,奇袭郢都。结果吴军千里奇袭直插楚国腹地,顺利抵达汉水东岸。获悉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汉水以东,楚昭王紧急调谴子常、沈尹戍等领兵二十万,从夏州(今湖北汉口)仓促赶到汉水西岸,抵御吴军进攻。吴楚两军以汉水为界,摆开战场,对峙待战。
    面对二十万大军,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认真策划。决定诱使楚军主力东渡汉水,吴军战略退却,至柏举地区,全歼敌军主力。
    楚将沈尹戍分析了吴、楚双方的战略态势,他认为吴军千里奔袭,孤军深入,后勤保障困难,急于速战取胜。楚军在国内作战,补给方便,熟悉地形,适于打持久战,最终拖垮吴军。沈尹戍建议主帅子常,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子常率领,沿汉水列阵,吸引吴军主力,但不要抢渡汉水与吴军交战;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北上到方城,调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侧后,烧毁吴军停泊在淮水的船只,截断吴军的归路。这样楚军两支队伍前后夹击,吴军腹背受敌,必然军心涣散,不攻自破。子常完全赞成。于是兵分两路,按计行事。孙武一向十分重视军事间谍活动,楚军的行动很快被孙武派出的间谍人员获知,并报告孙武。孙武认为如果楚军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图谋得逞,吴军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设“卑而骄之”之计,引诱楚国主力出战。汉水对岸的子常果然中计,他见吴军这边有机可乘,一时贪功夺利的私心作怪,率大军渡过汉水,向吴军发起了攻击。孙武见子常中计,便继续施用“诱敌”和“误敌”的计谋,陈兵列阵,故意摆出一付决战架式。但一战即退,一打就走,一步步诱使楚军进入吴军准备决战的柏举地区,一举将敌人击败。子常身边两名大将,一名被俘,一名战死。子常则弃军而走,逃奔到郑国去了。然后孙武指挥吴军又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沈尹戍的军队,顺势包围攻克了楚都郢城,楚昭王见大势已去,逃到隋国去了。
    吴楚之战是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在孙武指挥下,吴国以三万精兵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五战五胜,最后直捣郢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吴国伐楚之战的胜利,印证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慎战”、“备战”、“伐交”等战略思想的伟大,充分展现了孙武的才智与谋略。战国中期的尉缭子在其书《制谈》中曾说:“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者,谁?孙武也。”《荀子议兵》篇中也有:“善用兵法,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以,孙子用之无敌于天下。”这都是对孙武伐楚之战胜利的赞誉评价。
     后来,孙武又辅佐吴王夫差兴师伐越,击败越军十万精兵,攻占越国都城。越王勾践向吴国请降。吴王夫差不顾孙武和伍子胥的竭力反对,接受了勾践提出的谋和称臣并向吴国进贡的要求,越国得以保存。后来吴国又攻齐取胜,与晋争霸,在黄池会盟仪式上,逼迫晋定  公把霸主的地位拱手让了出来。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结果,使吴王夫差成了名正言顺的春秋霸主,吴国也成了威震天下的春秋霸国。虽然孙武并没有直接指挥这两次作战,但此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订军事谋略,对夫差霸业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孙武从阖庐三年受命为将,辅助阖庐十六年,阖庐死后,太子夫差继位,孙武又辅助夫差十多年,先后为两代吴王图霸争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业千古流芳,万人称颂,堪为后世师表。
    第四个问题  讲一讲孙子其名
    这里讲的名是孙子的英名、威名、美名。是后世对孙子及其兵法赞誉和评价。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来被尊为“兵经”、“兵学圣典”,号称“百世谈兵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两千多年来久负盛名。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战国晚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三国军事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为了使这一军事瑰宝广为流传,曹操写了《孙子略解》,俗称《曹操孙子注》。他亲自进行整理,为之作序并进行注解,首开注解之风。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子兵法》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唐代名将李靖常与唐太宗讨论兵事,后人撰成《李卫公问对》一书,书中大量引用了孙子的论述。南宋郑厚在《艺圃析衷》中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人亦当尽心焉。其辞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同时期的许多著书,“皆不及也”。在历史上的众口交赞中,以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两句话最为言简意赅,他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这话颇有意味地说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就连北宋名相王安石也盛赞《孙子兵法》得一两句便可成功名。
    曹操撰写《孙子略解》之后,《孙子兵法》的地位日益提高。如果说曹操注《孙子》还只是以个人名义向社会推荐的话,那么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则是以朝庭的名义把唐以前的七部兵书列为军事学的经典,称为《武经七书》公开颁行,并成为考选武举的必读之书。而《孙子兵法》则列为七书之首。这一制度,到了明清时代依然施行。因此,从南宋到明清出现了众多的注本,迄今已不下百十余种。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崇敬古代兵家思想,将《孙子兵法》尊为军事智谋的理论源泉。他指出:“就中国历史考究,二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这十三篇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十分注意从古代兵书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毛泽东很重视收集和研究军事著作,曾致信在西安做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同志,委托他购买《孙子兵法》。他对人讲:“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被朱德誉为“有古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之将才”的刘伯承,早年参加护国护法战争时,就曾用功地研究《孙子兵法》,以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始终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有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刘帅在太行山,曾亲自给部队干部讲《孙子兵法》。陈毅元帅用诗的语言评价刘伯承元帅:“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群。”
    《孙子兵法》不但属于中国,而且也属于世界。在公元八世纪,《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现已有朝、日、法、英、俄、意、捷、越、马来、希伯来、西班牙、罗马尼亚、伊朗等外文译本,共20多种语言近八百种版本,其声名在世界上已是名闻遐迩。
     公元753年,唐玄宗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带到日本,并亲授《孙子兵法·九地篇》。到德川幕府时代始有日译本问世,并先后出现研究《孙子兵法》的几十个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大量出现了介绍、研究《孙子兵法》的著述。尤其是出现并形成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在世界研究《孙子兵法》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孙子兵法》在日本流传一千二百多年,备受各方欣赏和推崇。英国作家理查德·迪肯在其所著的《日本情报机构秘史》一书中指出:“日本搜集情报的灵感是受中国二千五百年前的战略家孙武的影响。”日本学者北村佳逸在《孙子解说》序中赞道:“汉民族自在黄河流域建筑了文化的基础,春风秋雨五千年了,其间不知死生了多少人,用剑或有优于孙子者,但用笔而敌于孙子者实无一人。彼是兵学家、哲学家,更是东方第一流的大文豪。”
    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巴黎翻译出版了《孙子兵法》,由此《孙子兵法》传入欧洲。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军事统帅拿破仑极其推崇《孙子兵法》,在横扫欧洲大陆的战争中,经常披读《孙子兵法》,并视其为“秘密武器”。
    1860年《孙子兵法》传至俄国,汉学家斯列兹夫斯基以《中国将军孙子对部将的训示》为名,把《孙子兵法》翻译成俄文本。1905年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思罗普在东京出版了《孙子兵法》的第一部英文译本,1963年牛津大学又出版了塞缪尔·B·格里菲斯的新译本,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英译本。英国军事理论家哈特为此书写了序言。哈特认为《孙子兵法》内容之全面,论述之深刻,即使到了今天也无人能超过。他说:“即使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其生命力也不及《孙子》。”相比之下,《孙子兵法》传入德国则晚些,到1910年才出版了布鲁诺·纳瓦拉的名为《中国的武经》的德译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逃亡的德皇威廉二世,在侨居地发现了《孙子兵法》,当读到《用间篇》“主不可以怒兴师,将不可以愠致战”时,感叹不止,惋惜二十年前没有读到此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的“孙子热”持续升温,特别是美国后来居上,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孙子》研究蔚然成风。1944年美国军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孙子兵法》,到1953年又再版发行。198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再度出版了《孙子兵法》。在美国,凡大学讲授军事课程,均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把它列为将军们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198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曾发布命令,将《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官兵的军事理论必读之书,强调:“孙子的作战思想在今天仍如二千五百年前一样适用。”1989年1月9日,美国总统尼克松75岁生日时,他给自己赠送的生日礼物——《1999—不战而胜》,用孙子的“不战而胜”来演变世界达到使美国主宰世界的目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是《孙子兵法》的推崇者之一,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布什桌子上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据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海湾战争结束后,有的西方记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胜利是中国《孙子兵法》的胜利。”美国的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向西方推荐《孙子兵法》这部书时说:“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当然,我希望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人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无论其胜败,所用战略战术,我们大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找到原因。而《孙子兵法》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实可谓千载传颂,誉满世界。今天《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而且被广泛用于政治、外交、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医疗卫生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古茨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曾经说,“《孙子兵法》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和原则,迄今仍然是颠扑不破的,仍有运用价值。”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则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将很有价值。”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则在《孙子对日本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日本企业所以能战胜欧美企业,原因就在于日本“采用中国兵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战略家的头脑》一书中,大量引证《孙子兵法》的内容,宣称《孙子兵法》是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教科书。”而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应用也已是非常普遍。
当代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我在北大读孙子兵法》,他讲《孙子兵法》不是一般的兵书,而是有战略高度,富有哲学色彩,侧重于运用之妙的兵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瑰宝,把这部久负盛名的兵学盛典发扬光大,使其芳华永存。
    第五个问题:讲讲孙子其智。
    南朝刘勰云:“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其谋略思想、智慧之光,哲学观点、美学风格、辩证思维、语言艺术、人生理念、选将标准、管理之道、商用价值、竞技之策、外交手段、隐忍之法、全胜思想等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孙子兵法每篇、每章、每节、每句都充满了智慧。现在海内外都把《孙子兵法》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葛拉西安的《智慧书》,并列为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的确是当之无愧。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运用《孙子兵法》,根本的、核心的、精髓的要把握什么呢?我看了一些研究文章,有的认为是“避实击虚”说,有的认为是“战争哲学”说,有的认为是“不战而胜”说,有的认为是“上兵伐谋”说,有的认为是“择人任势”说。我则赞成毛主席的说法:“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列宁也曾经说过:“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要用计谋,就必须有智慧。孙子的“兵者,诡道也”,这个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诡道就是奇计良谋。要想克敌制胜,一靠兵锐将勇,这是战争取胜最基本的要素;二靠兵略权谋,这是取胜的决定因素。而要有锦囊妙计,靠的是智,而“智”字,上边一个知字,下边一个日字,意思是天天知道新情况、日日学到新知识,才叫智,孙子兵法6000余字,其中仅“知”字就有79次之多。
    如“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从以上名言可以看出:不知则不智,无知则无胜。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马骏指出:“纵观全书13篇,我们发现,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知、全、先、善。”把“知”字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我们无论从政、从军、从商、从医,从事各行各业,都要把握一个“知”字。从政的要义是出主意,用干部。要出好主意,作正确的决策,就要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所谓“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效果好”,前提是知情;要用好干部,就要了解干部,熟悉干部,要做到善任,其前提是知人。带兵打仗也是一样。所谓带兵之道,就是知胜之道,用孙子的话说就是“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齐国名相管仲曰:“为兵之数,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特别是对敌方的国情、将帅、政治、士兵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必明其情,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兵,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十战十胜,百战百胜”,这也就是孙子讲的“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经商更是如此,商场如战场,要了解市场,捕捉信息,把握商机,必须把握一个“知”字,要善观时变,洞察先机,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才能获取先知先机之利。行医用药也是同理,用药如用兵,要通过望、闻、问、切,找准病症,弄清病因,才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以此类推,做技术工作,也需要“知”字当头,要知道机器的故障点在哪里,知道在哪里划线。美国福特公司流传着一名专家在一台大型发电机上画了一道粉笔线,就索取一万美金的故事,则进一步说明“知”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力争亲知、真知、先知、熟知、全知、预知。要知微知变,知利知害。承德避暑山庄有个“四知堂”,就是康熙常用来教育他的皇子皇孙要知微、知变、知惩、知彰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充分肯定并多次引用的“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句经典名言,日日揣摩,时时顿悟,并力求运用之妙。
    本着这一原则,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设立了“知胜网”,在编者按中明确指出“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是学习运用《孙子兵法》必需把握的要义,也是“知胜网”的目的所在和宗旨所系,在百度上点击“知胜网”即可浏览。山东孙子研究会还编辑出版《孙子研究》刊物、《孙子兵学年鉴》,欢迎各位同学们投稿。总之,让我们加强联系,共同学习研究,为大力弘扬孙子兵学文化,让世界了解孙子,让孙子走向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打印】 【关闭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