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孙子兵法》这部书,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许多人甚至还可以张口背诵它的名言警句。它诞生于 2500 多年以前,仅 5000 余字(有的版本为 6000 余字), 其中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斗争哲理、启迪心灵的竞争智慧、宽严相济的管理方法,却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孙子兵法》透过战争的种种表面现象,深刻揭示了武装斗争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规律,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差别极为悬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国界的限制。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蒙哥马利元帅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它爱不释手。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在近代欧洲战争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大军事家拿破仑也曾经把它当成自己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据说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兹、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也都颇得益于孙子的教诲。在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被尊为“武圣人”、“东方兵学鼻祖”,《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日本名将武田信玄为了表达对这位战争艺术大师的崇敬之心,甚至在自己的军旗上绣了 “风林火山”4 个大字,其实它就是《孙子·军争篇》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4 句话的缩写。
在当代,包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在内的许多东、西方国家学校,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学生们的必读参考书,把《孙子兵法》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一位著名的英国亚洲问题专家、作家克拉维尔在1983年为一个《孙子兵法》英译本撰写前言时,曾满腔热情地希望西方“所有的现役官兵,所有的政治家和政府工作人员,所有高中和大学学生都要把《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材料”。他还不无风趣的说:“如果我当了总司令、总统或总理,我就要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对全体军官、特别是全体将军每年进行一次《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口试和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任何一个将军如果考不及格,要按制度立即免职,并且不许上诉。其他军官一律降级使用。”一位美国军事专家则用一段顺口溜儿来表明学习《孙子兵法》的重要性,说“对孙子兵法,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法活,四天不学被端老窝,五天不学会亡国”。
近年来,从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角度运用《孙子兵法》的现象颇引人瞩目。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业界人士、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在努力从这部著作中汲取思想养料。很多人都听说过日本有一位名叫大桥武夫的商人。曾经担任过炮兵参谋的大桥武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创办了东洋精密工业公司。可是 在几十年的军人生涯中,除了打仗,他没有系统学习过其他技能。于是他借用自己熟悉的《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为商业经营提供指导,靠着“上下同欲者胜”的信条引导全体职工渡过了经济难关。他还将积累的心得体会与兵法理论结合起来,写下了《用兵法经营》、《企业经营的诀窍》等55部著作,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兵法经营塾”学校,培养专门的兵法经营人才,成为日本 “兵法经营学派”的创始人。大日本国内,类似大桥武夫这样对兵法经营兴趣浓厚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多次表示“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上世纪 50-60 年代,日本企业界在兵法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最早尝试将兵法运用于社会经济领域还是在《孙子兵法》的故乡,具有悠久兵学传统的中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年,著名兵法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句践灭吴之后,便飘然引退,弃官从商,把那套用兵的法则拿来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靠屯积转运成为巨富,人称“陶朱公”。比他晚些时候的战国大商人白圭也认识到 “治生产”(经商)“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的道理,他从兵法理论引申出来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针,在其经营致富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说他们的经商行为在中国古代社会还属于凤毛麟角的话,今天世界各国企业界对兵法经营己经有了更为广泛的共识。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运用兵法经营己经蔚然成风,许多从军队中退伍的军事指挥和参谋人员在进入较为陌生的经营管理领域后,巧妙地利用兵战与商战的共通性,发挥自己熟悉兵法理论的知识结构优势,把兵法导入到商业经营的活动之中。在欧美,哈佛商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都加强了研究兵法经营理论的力度,以适应移植兵法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一位著名的美藉华人作家谈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商界人士对中国千年的《孙子兵法》愈来愈好奇,如何利用孙子兵法,成了西方人探讨商场必胜的另一秘诀。走进美国各大书店的商业书籍栏目下,作者不同,内容各异的《孙子兵法》解释与感悟俯拾即是,就连给美国商学院学生讲演时,《孙子兵法》刚被我提起,一个微型《孙子兵法》的小语录已经被美国学生高高举起。”可见在借鉴《孙子兵法》思想的基础上,寻求兵法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的契合点,不再是哪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一个世界性的“孙子热”。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的价值 。 在经济领域运用《孙子兵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正是我们需要下面进一步讨论的。
一、把兵法运用于商业竞争,重点在于提高企业家的战略意识,丰富其竞争智慧
说到兵法与经济的联姻,不能不首先提到兵战与商战。“兵战”就是人们所说的军事斗争,也就是战争。战争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类社会的矛盾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剑与火的搏斗,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决定了国家、民族的立存荣辱。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近代社会,人们又提出“商战”这个概念,比喻商业活动的成败同战争一样,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兵法之所以能够运用于经济领域,是因为兵战与商战是行为方式上相当接近的社会活动,都属于对抗性很强的博弈行为,即对抗双方为了争夺同一目标成果而进行的较量。比如军事上的夺取要地,占领城池,击败甚至消灭敌人;商业上打入市场,争夺顾客,扩大销售等。所以,兵战和商战都有一些可以共同遵循的原则,把兵战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直接移植、运用于商战之中,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此,一位名叫威廉·皮科克的美国学者总结说:“商业竞争与军事战争有极多相似之处,经理们可以从一些战争原则中学到很多有关如何成功地经营企业的知识。”他具体列举了集结力量、作战目标、进攻、策略简明、合理使用力量、变化策略、指挥单一性、行动的突发性、战略的保密性等几条原则,说它们在作战和经商中是同样适用的。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原则,从根本上来说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者把握全局的战略意识,营造竞争优势的造势能力以及做出正确“庙算”的决策水平。《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战略学著作,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竞争的法则,阐述了行动的辩证法。而且它所提倡的“诡道”经营方法更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它所强调的“因敌制胜”的权变决策方式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商战环境,它所主张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竞争态度更益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成为企业经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智慧源泉。
用中国古典兵学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在兵战和商战中都行之有效的原则概括为先知、庙算、谋攻、奇正等几方面。
1、先知是一切竞争决策的前提和基本依据。“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是孙子的名言,也是《孙子兵法》认识战争事物的方法论总纲 ,它明确肯定了“先知”与“战胜”的因果关系。不知敌情不可以言战,不知商情也无法从事商业竞争。在做出决策之前了解的情报信息越全面(包括彼、我、天、地),越准确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决策的质量就越高,决策成功的把握性也就越大。在“求知”的过程中,知之不全或知之不实都会极大地损害决策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失败。
2、“未战而先求胜”是一切精明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界人士进行竞争前的必要步骤,古人把它称为“庙算”。用今天的话来说,庙算就是做出战略决策。它需要决策者认真比较决定双方胜负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战略。日本工商界曾有一句话,叫“先卖后造”,意思是说现代企业不应当先忙于制造产品,而要先了解顾客的需求,然后再决定制造什么东西。日本兵法经营学家大桥武夫认为它与《孙子兵法》的“先胜而后求战”是相通的,都可以用来说明顾客需求的重要性。在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后,还要对企业自身的能力,特别是竞争对手进行详尽地分析。《孙子兵法》曾把战争胜负的要素概括成五事七计,即人们常说的“道、天、地、将、法 ”。它对商业竞争也是适用的。企业经营者只有在对双方的营销能力、财务能力、生产 (服务) 能力、组织形象、职工士气、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认真、客观地对比性评估之后,才能真正做到 “识众寡之用”,制定出色的商战战略,并且采取措施 “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为最后的成功铺平道路。
3、用智慧战胜敌手,是中国自古以来用兵打仗的传统。古人把它称为“谋攻”。谋攻之道内容相当丰富,孙子提出的“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积形任势”,“致人而不致于人”,“避实击虚”等都是谋攻的重要方法。比如,在商战中,对抗的一方想要在任何方向上和任何时间里都比对手强大,是很困难的。但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和几个关键领域内建立或保持较为悬殊的竞争优势,达到“以镒称铢”, 用石头碰鸡蛋的效果,即使对弱小的一方来说,也是可以做到的。办法就是在某些时间或方向上尽可能地集中自己的力量,分散敌人的力量 ,即《孙子兵法》所说的“并敌一向”。不过,我们也不能把“集中”单纯理解成数量的众多,其实在当今的战场和商场上,质量往往凸显出它的首要地位。军事上的“兵非多益”观念和经济领域“以质量求生存”,“质量就是生命”的提法 ,说明人们对集中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如,当抗争者处于劣势时,不能消极地等待失败的来临,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牢牢把握行动的主动权,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对抗环境。《孙子兵法》对此有一句精辟概括,叫做“致人而不致于人”。为了“致人”, 就要以利诱之,以利动之,让对手乖乖地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按照自己的意图,由强变弱,由饱变饥,由逸变劳,由专变分。对自己则要积极造势,任势,努力扩大双方力量上、组织上、客观条件上、心理准备上的差距,最终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4 、奇正主要是强调一般的竞争方法和特殊的竞争方法相结合,二者交相为用 ,让对方难以识破。它的根本宗旨是强调变化,即在对抗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抗者要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随时可以根据新情况修正原有的决策。孙子说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就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不是无原则的。不能为局部而损害整体,不能为一时而损害久远,要注意平衡局部与整体、暂时与长久的关系。
二、把兵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强化团队的组织功能
日益激烈的现代商业竞争环境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具有更好的个人素质,要求现代企业像军队组织一样士气更高昂,制度更严密,效率更迅捷。而在中外企业管理理论学派中,兵法商战理论可谓独树一帜,这突出表现在它对人的本能的认识上。比如,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强调人都不喜欢工作,所以要用强制方法使其工作;另一种理论认为人都喜欢工作,所以要加以激励。《孙子兵法》则看到人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提出要靠利益驱动和纪律约束来支配人的行为,办法便是“制度”与“人”兼顾 ,“恩”与“威”并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兵法商战理论同样主张修道保法,统一人们的意志;重赏重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严明法制,加强组织控制和制度建设;选将察才,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应当说,这些深深地根植于东方文化土壤之中的管理理论,与中华文化圈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思维方式、民俗习惯、大众心理息息相通,更容易被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员工所普遍接受。
从兵法商战理论的角度看,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原则有:
1、修道励众,统一意志。企业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创新的工作精神。《孙子兵法》强调,要夺取战争的胜利,首先要“胜”,要"令民与上同意也",即统一全军意志,使将士抱有同仇敌忾之心。企业也要树立自己的“道”。这个“道”是指能够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的企业精神,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它要能强烈吸引企业中每个人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与众不同的自豪感,表现出“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的共同奋斗精神。
2、良好的领导管理艺术。现代企业同军队一样,全体员工应步调一致,相互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者具有高超的领导管理方法。孙子提倡的“令民与上同意也”、“令文齐武”、“赏罚分明”等几项原则,从充分发挥思想教育、激励员工和纪律约束的功能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其他的兵书中,还从奖惩效果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方法,比如“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杀贵大,赏贵小”,“赏不避仇,罚不避亲”, 等等,都很值得企业经营者借鉴。
3、要辨明分数,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组织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孙子兵法》认为:“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来说,曲制就是指组织编制、结构和指挥体制,官道是指工作职权,主用是指财务预算。这些制度是否完善并且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孙子兵法》把能不能建立有效的编制体制,作为是否“辨明分数”的标志,同时指出按恰当的“分数”管理,就可以依靠各级机构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 “治众如治寡”,号令三军如使一人的效果。
4、选将察才,提高管理者素质。《孙子兵法》针对将领的拣选和培养,提出了智、信、仁、勇、严 5 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有的学者把这5个方面的要求一一 与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相对照,指出智是指多谋善断,善于经营;信是指信赏明罚,赏不逾时,罚不迁列;仁是指爱护部属,服务顾主;勇是指勇敢坚定、当机立断;罚是指明法审令,制度严明。这一看法还是颇有见地的。但这些只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应必备的基本条件。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看,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还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长处: 一是身体力行的示范态度。通过自身对法制规章及命令的奉行,内化为部属的行动准则。二是识人察才的敏锐眼光。《孙子兵法》在论述“将之六过”时,指出弛兵 (卒强吏弱) 、陷兵 (吏强卒弱)、崩兵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都是对基层管理人员拣选不当的结果,对这类基层管理人员要仔细甄别剔除。三是健康奉公的管理心理。《孙子兵法》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无智名,无勇功”。这些要求对企业管理者同样适用。他们只有不求个人名利,公心秉政,才能达到古之良将的理想境界。同时,经营者还要注意克服“必死 、“必生”、“忿速”、“廉洁”、“爱民”等不良心态,以防止被敌人所利用。
三、把兵法运用于商业竞争,要充分认识到“兵战”和“商战”的区别,认识到兵法理论运用的局限性
我们在把兵法运用于商业竞争领域的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兵战与商战的区别。尽管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日本企业家甚至把商战同战争等同起来,提出“商战尤如兵战”的口号,但它们毕竟不是完全相同的人类社会行为 ,说到底把商业竞争称为“商战”仍是一种比喻。
兵战与商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二者追求的目标不同。战争以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乃至肉体为目标,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和对弈”,你的损失就是我的获取。而商场则以占领销售市场,获取销售利益为目标,不是以摧毁自己的对手甚至对方的生命为目的。有时商场竞争的结局是竞争双方共同做大市场,大家都获得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非零和对弈”。
第二,二者对抗的方式不同。战争是以暴力对抗的方式进行的。不流血的、不剥夺生命的战争是极为少见的。人类社会要为每一次战争付出巨大的,有时甚至是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代价。商场竞争是非暴力的,不流血的。
第三,二者对抗的过程不同。战争是断续进行的,在一次次战争之间,由短暂或长时间的和平所隔断。战争需要长期的准备过程,需要调动一个国家、民族和阶级集团手中所能掌握的所有资源。由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挑起的军备竞赛己耗费了天文数字般的国家财力。在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中,还没有哪一项活动如它一样,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浪费。但交战双方真正刀兵相接的时间又是短暂的。海湾战争中地面部队行动的时间仅为100个小时,伊拉克战争的时间也不长。有的军事理论家认为,信息时代的战争交锋时间会更短,战争、战役和战斗的概念将更加模糊。商业竞争则是持续进行的。它更讲求效益,追求利润,任何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济活动,在残酷而现实的市场经济法则下都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商场竞争不允许以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代价,不能像战争那样,为夺取一个山头而尸横遍野,不允许闲置备而不用的强大预备队。
以上只是对二者差别的一点粗略分析。即使是这一远非深刻的分析也足以说明,对兵法理论不加选择,一古脑儿地套用在商业竞争领域,并不十分妥当。我们无庸讳言,在当前兵法经营理论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下,这一领域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健康的发展倾向。比如:对学习《孙子兵法》抱着过分实用的态度,要求立竿见影。以为它就像一只充满无数锦囊妙计的智慧百宝箱,我们随时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具体方案。就像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领了诸葛亮令箭的蜀中大将马岱,根本不用自己动脑子,碰到问题打开锦囊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其实企业经营者学习《孙子兵法》仍然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提高战略意识和竞争智慧,那种抱着过于实用目的来学习《孙子兵法》的人,最终只会失望而归。再如,只强调市场经营谋略的一面,忽略乃至绝口不提市场经营道德和诚信的一面。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兵法读物,有的书名就叫“孙子兵法教你诈”。对于今天有些作者和读者把《孙子兵法》单纯理解成阴谋诡计的产物,如果孙武地下有知,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事实上,仔细阅读《孙子兵法》,可以看到孙武虽然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迂腐的“礼义之兵”现象,提出了“兵以诈立”、“兵行诡道”的大胆论断。这些原则准确地概括了作为人类社会竞争活动最极端形式的战争现象的本质特征,说明了你死我活的最高暴力行为不应当受适用于一般社会的道德规则束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即使是在战争领域,孙子也从来没有否定道德,否定诚信。他提出将领应当具备“智、信、仁、勇、严”的基本要求;对士兵要“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就连对敌方,也尽量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方式,而不是以肉体消灭的方式达成胜利。
总之,进一步加强兵法理论与商业理论的比较研究,找出二者的共同契合点和基本差别,分析经济领域引进和运用兵法的原则,是摆在我们《孙子兵法》研究界和广大《孙子兵法》爱好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今后兵法经营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