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海拾零 > 正文
谈谈孙子的成功之道
2010-4-19 来源: 作者:赵承凤


   孙子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的一生,也是功在当时,慧及千秋的一生。春秋鲁卿大夫穆叔有言,做人当“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做到这“三不朽”的廖廖无几。大多“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单就立言而论,历史上真正留下名篇巨著的,正如司马迁所云:“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如“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就是古人说的,作者不幸读者幸。而《孙子兵法》是孙武出仕拜将前在齐国所著,其《兵法》与其功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声名远扬。正如战国韩非子所言:“藏孙吴兵书者家有之”。司马迁所言:“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孙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三不朽”,成为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灿明星,其成功之道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五点:
    一、刻苦读书学习是孙子成功的前提。孙武聪明、睿智、酷爱读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他祖上八代在齐国为官,高至宰相,低至将军。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的关于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从小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刻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后来孙武又苦读《管子》,对管子的富国强兵,寓兵于民,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等军事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又钻研《太公兵法》,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中的韬略奇谋有了新的感悟。这为孙子写作《孙子兵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家试想一下,孙武在写《孙子兵法》之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能成此大作,完全是刻苦读书、思考、考察、感悟的结果。前段时间,我仔细研究了孙子的成长过程和《孙子兵法》的写作过程,深深感到孙子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效法和借鉴的。他除了刻苦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特别注意了四学:一是向祖父、父亲及其叔父司马穰苴学习。他结合其叔父的战争实践,逐字逐句的研读《司马法》,深得其真传。大家想想,孙武在吴国斩二姬以立威的事例,不正与田穰苴怒斩监军庄贾惊人的相似吗?二是向历史学习。历史是现实的老师。孙子为了弥补自己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经验的不足,反复研究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战役战例,实地考察齐鲁长勺之战、乾时之战等古战场和齐长城,使其不断加深了对战争指挥艺术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记得栗裕大将说过:“你想当一名优秀的战役指挥者吗?那你就去研究古今中外的一百个著名战例吧。”栗裕的这句名言,也为孙子还没有当过兵,拜过将就写出了著名的《孙子兵法》提供了佐证。三是向风土人情学习。“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这是《兵法》九地篇中的一句名言。孙子非常注重游览名山大川,考察地形地物,了解风土人情。他通过看山川河水,悟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通过对九地之变的研究,悟出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道理。四是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孙子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长于总结。他通过弹琴、吃饭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弄清了“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进而联想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等等,都是孙子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总结感悟而来的。
    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孙子的智慧,就要学习孙子勤奋读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唐朝有人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勤是无价之宝”,下联是“学是明月神珠”。读书学习有启智、进德、修业三大好处, 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终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这就需要“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当作爱好,变成习惯,作为生活方式,作为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作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终生坚持,必见成效。
    二、加强品德修养是孙子成功的基石。人生有两个太阳,一个是天上的太阳,它能阳光普照,给我们以温暖。一个是品德这个太阳,它能照亮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眼明心亮。人的品德是由其世界观决定的。古人谓“诚于中者,形于色”,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品德,才会有什么样的言行。美好的品德是要靠不断磨砺和修养的。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曰:“养浩然之气”,都是讲慎终追远,注重品德修养。孙子对品德修养有很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要集才智、诚信、仁爱、勇敢、威严于一身,做到有德有才,有勇有谋,有仁有义,有诚有信,有威有严。对为将的品德,孙子还特别强调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避责,上不愧党,下不愧兵,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珍宝。孙子还告诫:“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就是说将帅要防止发生五种险情:只知乱拼会被杀,贪生怕死会被俘,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刺激,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则受不了侮辱,过于顾及爱护群众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则会遭受烦劳,因小失大。这五种危险,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灾难,不可不察。孙子还特别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并指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反复阐述了将帅加强思想修养,防止喜怒无常,急躁蛮干,轻举妄动的道理。孙子要求将帅要知兵,爱兵。指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但同时强调将帅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赏罚孰明”。否则,“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孙子还特别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智、大勇、大德,要求将帅要把个人私利置之度外,把国家和民族利益顶至头上。临危不惧,勇于负责,敢于决断,具有大仁、大爱之心。孙武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如一日“虑之”、“修之”、“慎之”、“警之”,这为其成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不断磨励干事创业之志是孙子成功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人的才能是通过干事体现出来的。即使你有很多的才能,如果不干任何事情,就等于一点才能也没有,其人生价值也就很难体现。孙子耗尽心血撰写兵法十三篇,为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实践自己的兵法谋略,他由齐奔吴,晋献兵书。从阖闾三年受命为将,辅助阖闾十六年,阖闾死后,太子夫差继位,孙武又辅助夫差十多年,先后为两代吴王图霸、争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业千古流芳,万人称颂,堪为后世师表。我们学习孙子智慧,就要发扬他这种立志干一番事业的精神,让你的生命有所成就,取得成功。分析研究孙子干事创业的过程,有三点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
    一是执著的追求。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都赶回家中。田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大官,与大夫同列。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长期为官,成为国家栋梁。孙武长大懂事后,决心不辜负祖辈父辈的期望,立志练兵习武,成为像祖父、父亲、叔父那样的大将军、大司马。他刻苦攻读兵书,吸纳祖辈带兵打仗经验,集百家所长,写成兵法十三篇。正当准备出仕入将,为齐国建功立业时,其叔父司马田穰苴被罢官,其祖父、父亲也解田归田,为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毅然决然带领妻儿背井离乡来到吴国,才有了晋献兵书,吴宫教战,吴王拜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建功立业一段佳话。他这种执著追求的精神可见一斑。
    二是磐石般的自信。成功是从自信开始,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孙子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非常自信,对兵法十三篇的奇计良谋非常自信。他在兵法开篇中就明确写道:“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他在吴宫教阵中,不顾吴王劝阻,敢于斩杀吴王最心爱的两个宠姬,把180个宫女训练得“携手若使一人”,更加体现了孙子的自信。正是这种磐石般的自信,才得到了吴王的信任,得到了吴军士卒的尊教和拥戴。
    三是踏实做事,平静做人。孙武虑事周全,做事踏实。“静以幽,正以治”,“修道而保法”,他为吴王屡出良谋,屡建奇功,但却不要求封赏,终生追求“善战者之胜也,无智者,无勇功”的崇高境界。这也是他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
    四、上兵伐谋精通谋略是孙子成功的根本。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指挥的每一场战役无一不是他伐谋伐交的结果。孙武拜将当年,阖闾为了诛杀他的政敌前吴王僚的两个兄弟掩馀和烛庸,派使臣到徐国和钟吾国,要求交出在此避难的这两个公子。徐国、钟吾国并未从命,反而暗助他们逃到楚国的养城隐藏。吴王阖闾对此十分恼火,便于这年冬天以孙武为将率兵消灭徐国和钟吾国,攻克养城。养城之战是孙武受命拜将后指挥的第一场战役。战前,他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亲自制定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然后亲自挑选了一部分经过严格训练的陆军和部分水师,开始了北征徐国和钟吾国的战斗。孙武率师北上,过长江,入淮河,突然包围了钟吾国,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迅速攻克都城,拘捕了国君。然后乘胜进军徐国,利用紧临淮水的有利条件,灌淹了徐国。吴军水师在徐都的城壕中游弋,吓得徐国国王慌忙出逃,投奔楚国去了。吴军未经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消灭了徐国。尔后孙武采取了“扰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佯攻楚国的两处战略要地,调动敌人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派一支得力部队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养城,活捉了掩馀和烛庸两位公子,并立即处死。养城告捷,吴军胜利班师,回吴途中又乘楚军不备,攻占楚国重镇舒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孙武首次率兵出征,便大获成功。这一下,可喜坏了吴王阖闾,在嘉勉孙武的同时,要求孙武乘胜追击,攻打楚国。面对胜利和荣誉,孙武异常冷静。他分析了吴楚两国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吴国还不具备攻楚、破楚的军事实力。孙武果断地劝谏吴王“暂且收兵,养精蓄锐,再等良机”。并向吴王建议,只有强国才能争霸,只有强军才能胜敌。辅助吴王展开了一系列强国治军的改革措施。吴国军队在孙武的管理和训练下,经过六年的整军备战,武器装备得到更新和改良,士卒素质、战斗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孙子还向吴王提出了一套用以长期消耗楚国经济和军队实力的疲楚战略,具体计策是:把吴军分成三批,一批休整并负责本国的卫戍任务;一批在楚国边境活动,负责骚扰楚军;一批通过不断运动麻痹对方,在局部地区创造战机,造成以强对弱的态势,集中优势兵力,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以小胜积大胜。孙武在设计扰楚、疲楚,大量消耗楚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广泛应用“伐交”策略,积极策动楚国的邻国唐、蔡,叛楚亲吴,策动十八个诸候国弃楚附晋,支持吴国进军楚国。阖闾9年,楚国攻打已经归属吴国的蔡国,给了吴国征伐楚国的借口。这年入冬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将军,伍子胥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率领水陆精兵三万人,兴师伐楚。五战五胜,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直捣楚都郢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中期的尉僚子在其书《制谈》中曾说:“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者,谁?孙武也。”从而留下了千古美名。
    以上事实说明,谋略是智慧的灵魂。正由于这个原因,学习知识,启迪智慧,钻研谋略已成为全球性的时尚和潮流。智慧领域言必称《孙子兵法》,行必用《孙子兵法》,难怪西方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人的一生只读一本书的话,那就是《孙子兵法》。这是孙子成功之道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五、务求自保全胜是孙子成功的保证。“自保而全胜”,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和精髓。孙子在《谋攻》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自古以来,进行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战胜敌人。那么,如何战胜敌人?孙武提出,战争至善至美的目标,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和最好的结果。这个最高境界的实质就是“自保而全胜”。这里所讲的“全胜”,就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自保,既要取胜,又要把代价降低到最小程度;既要赢得战争,又要赢得人心,赢得和平。“兵不钝而利可全”,这一“全胜”的理念,已经超越了战争层面,从而成为人们在社会领域、生活领域的崇高追求和最高目标。
    孙武在率兵打仗、辅助吴王实现霸业上,始终贯彻“自保全胜”思想,而在治家、保身方面也坚持以“自保而全胜”为宗旨,这才保证了孙子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福荫子孙。这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孙子的大谋略,大气魄,大智慧。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孙子辅助夫差伐越胜利之后,他机敏地觉察到夫差变了,他整天同越国献来的美女西施淫乐,日夜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在朝政上,夫差也变得独断专横、自以为是,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也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已经不可救药,无法扭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愿重蹈叔父田穰苴的覆辙,激流勇退,决心辞去将军的官街。孙武向夫差正式提出了自己不愿为官、归隐养老的要求。夫差让伍子胥再三挽留孙武,但孙武此时已是去意已决,不可动摇。临别之时,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深谈。他暗地里劝好友伍子胥:“你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吗?自古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吴王夫差现在自恃强盛,四境无虞,以至奢侈无度,荒废朝政。如果我们功成名就还不懂得隐退,那将来必定会有后患的。我并不是只想自保,也是想保全自己的家小啊。”孙武走后,伍子胥未听从孙武的劝告,在越国的问题上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夫差进谏,至使夫差厌恶反感。借口伐齐前伍子胥偷偷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是怀有二心,派人送属镂之剑,赐伍子胥自刎。死后不予安葬,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伍子胥不听孙武忠告,只落得如此凄惨下场。而孙子归隐后,全身心研究修改兵法,不仅使其兵法流传于世,名扬四海,其后世子孙也福禄满门,还出现了孙膑、孙权等诸多英杰。我觉得我们应当从孙子的自保全胜理念中受到启迪。要懂得自保全胜对人生,对家庭,对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古人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要知道,人性的一大缺陷就是得陇望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欲无止境。正如《解人颐》书中的一篇白话诗说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润,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这篇七言韵文的白话诗,可说尽了人类欲望无穷,欲壑难平的心理状态,而诗中最后两句结论说,人类这永无止境的欲望,除非到死方休。其实,人没有一百年的活头,但却有一千年的打算,人的欲望是死也不休的。
    由此我不仅想起了与孙武一样功成身退的越国大将范蠡。当年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辅助越王成就霸业,被尊为上将军,正当越王摆宴姑苏台,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激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后辗转到齐国经商,没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其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第三次迁徏到定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孙武和范蠡一样,以“知足知止这一不死之药”,保得善终,成为齐鲁大地上荣华一生,名扬后世的两位鼻祖。一个兵学圣祖,一个儒商鼻祖。对于“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大富大贵,难以长保”,必须知时、知节、知进、知退、知足、知止,做到“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的道理,南怀瑾在《兵心难防》一书中有祥细的论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孙子智慧的理解。
    以上五个方面是从孙子光辉的一生中分析感悟而得到的。我觉得,孙子其人与其书,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我们学习孙子智慧,研究其成功之道,既要研读其兵法,又要研究其人、其事、其功、其名,从一定意义是说,孙子其人这部无字真经所留给我们思考、回味更加悠长,更加深远,更加厚重。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孙子与孙子兵法
· 谈谈孙子的成功之道
· 齐鲁文化与齐鲁兵学
· 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谈谈儒商鼻祖子贡、
· 谈谈《孙子兵法》的商用价值
 热点导读
· 孙子与孙子兵法
· 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谈谈儒商鼻祖子贡、
· 谈谈孙子的成功之道
· 齐鲁文化与齐鲁兵学
· 揭秘古代娘子军
· 谈谈《孙子兵法》的商用价值
· 常务副会长张明友将军书法艺术作品在“将军
 相关信息
· 揭秘古代娘子军
· 孙子与孙子兵法
· 谈谈孙子的成功之道
· 齐鲁文化与齐鲁兵学
· 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谈谈儒商鼻祖子贡、
· 谈谈《孙子兵法》的商用价值
· 常务副会长张明友将军书法艺术作品在“将军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