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问世以来,流传历史之久长,对中外军事理论与实践影响之深远,至今无出其右者,实因其精博深邃的内容、丰富深奥的哲理和战争普遍规律的揭示。综观《孙子兵法》,其精粹内容可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慎战思想,力求避免战争;二是在战争不可避免而发生时,如何克敌制胜。《孙子兵法》的大部分篇幅是论述克敌制胜的军事思维与战法的,这是众多将帅研究孙子更为侧重的内容;而孙子的慎战思想,则更多为国家统治者所关注。可以说,慎战是孙子军事思想中层次最高的战争决策思想。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孙子的慎战思想更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研究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孙子安国、利国、全军的慎战思想
《孙子兵法》在首篇《计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看作是关系国家存亡、军民生死的大事,要求国君和将帅必须对其进行考察、研究。
在《火攻篇》中,孙子进一步指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孙子对春秋时期战乱迭起的重要原因及其后果的深刻总结,是对君主要慎战的呼吁,是对将帅要慎战的告诫。梅尧臣对“非利不动”的注释是:“凡兵,非利于民不兴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才可以兴兵。张预在注孙子这段论述时,注释得很透彻:“君因怒而兴兵,则国必亡;将因愠而轻战,则士必死。”“群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将常戒于轻战,则可以全军。”
孙子深知战争对广大民众带来的不堪重负和对国家的祸害,他在《用间篇》中写道:“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张预对此注释是:“井田之法,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兴兵十万,则辍耕作者七十万家也。”孙子在《用间篇》中写这段话,虽然是要说明不应惜爵赏用间谋以了解敌之动静,但确也反映了兴师动兵,千里征战,百姓和国家耗资之巨,且举国骚动,民众不胜徭役之苦的情景。
孙子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篇》)。就是说,将帅要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战与不战,只以民众和士卒的保全和对君主真正有利为准则。
从上述几段引文可见,孙子的慎战思想是以安国、利民、全军为基点的。孙子作为一个大军事家,但并不黩武,避免战争,是他博大的心愿。在诸侯国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的情况下,他主张以“伐谋”、“伐交”的政略、战略和策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政治目的。
孙子反对国君“以怒而兴师”、将帅“以愠而致战”,反对不义的战争。但他并不是绝对反对一切战争。“非危不战”,就是在危及国家安全和民众福利,战争难以避免时,不得已而用兵。他是赞同的。正因为这样,他才研究战时克敌制胜的谋略与战法。
孙子安国、利民、全军的慎战思想,直到今天,我们都仍应给予肯定和重视。
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
孙子的慎战思想与中国古代崇尚和平与义战,反对不义战争,以及以防御为本等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中汲取有益成分,根据时代特点、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创建了中国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并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实践中,取得成功与胜利,奠定了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成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的要点是:
“三个世界”理论,建立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确立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强国防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坚持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的要点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带全局性的两大战略问题。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推迟和避免,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我国内政和威胁我国安全。“四化”建设、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的要点是:
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安全必须是各国的普遍安全。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享受安全的平等权利。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得不到安全,整个世界也就不可能安定。安全是综合性的,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的有机结合。要顺应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综合使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宣传等各种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确保长治久安,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优先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乎我国的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且事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要警惕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和弱化的企图。必须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本色。新时期军队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是,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队建设要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军队实施积极防御战略和“科技强军”战略。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都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而置于首要地位,都是根据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提出的。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都坚持并发展上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因此,在思想、理论上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
三、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国家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其指导并与之协调。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 依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维护海洋权益。维护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稳定的周边和亚太地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和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是内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会欺侮别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决不容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这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和西方大国外向型、进攻型、扩张型的安全战略根本不同之处。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为:“卫主权、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促发展”。卫主权,即捍卫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捍卫和维护海洋权益。求和平,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周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保稳定,即确保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致力于稳定周边环境。谋合作,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谋求与所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环保、跨国犯罪等领域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发展,即以加快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国防力量,发展民族团结,发展生态环保工程,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家安全战略问题是近几年军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以上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观点,以期同关注此课题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