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4月21日电(记者 韩胜宝)西方学者评价,《孙子兵法》这部被西方译作战争艺术(the art of war)的军事宝典,它的理论意义垮越了时空,至今还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是世界公认的居于鼻祖地位的优秀军事理论遗产,是一部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的百代谈兵之祖,一部享誉全球军事理论界的世界兵书瑰宝。在改变世界的十本军事名著中,《孙子兵法》当之无愧排名第一,被世界各国推崇备至。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其基本观点“兵者,国之大事也”的战争观,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论,“知彼知己”基础上的料敌定谋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了战争的奇正、攻守、强弱、虚实、远近等对立的现象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
孙子的战争艺术,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指出,《孙子》是对战争艺术“这个主题”的最早著作。拜占庭帝国皇帝圣君利奥六世在位时,曾编辑了《战争艺术总论》一书,书中介绍的诡计诈术与孙子学说不谋而合。
法国国防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莫里斯·普雷斯泰将军指出,在25世纪以前,一个中国作家写了一部《孙子》,最初由法国神父于17世纪译介到欧洲,这部著作直至今日被公认为战争艺术。中国的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不战而胜”思想,孙子不仅教授兵法,还解读战争艺术,西方许多国家都在应用。1922年在巴黎发行了法国上校E肖莱的新译本,书名为《中国古代的战争艺术,二千年前的古代战争学说》,该书参照的是1772年阿米奥特的译本。
1963年,美国已故退役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斯翻译出版了世界第三部《孙子兵法》英译本,书名为《孙子——战争艺术》,由牛津出版社出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代表翻译丛书。从此,各种冠名《战争艺术》的版本流传于世,“战争艺术”成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代名词。
西方学者称,《孙子兵法》之所以被西方译作战争艺术,是因为这部世界第一兵书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从此诞生,无疑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的战争艺术著作。正如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著名《孙子兵法》翻译家安乐哲所说,孙子的谋略是一种博大的战争艺术,是一种精深的大智大谋。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马骏博士说,西方人想象思维可能比东方人丰富一点,把兵法叫做战争艺术。中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国安认为,《孙子兵法》上通战略指导,下达战役战术指挥,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控制思想元素。时值21世纪,尽管武器装备不断发展,战争形态不断演进,战争控制方式、手段也更加多样,但是,《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控制艺术对于指导今人实施战略“完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标题:孙子兵法全球行:“战争艺术”成《孙子》在西方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