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3月3日电(记者 韩胜宝)美国美华艺术学会会长、北加州作家协会会长林中明称,《老子》说“道”,论“为”;孔子说“仁”,讲“学”;《孙子)说“兵”,教“战”。他们三人都说到“道”,但是《孙子》所讲的“道”跟孔孟、老庄所讲的“道”在方向上很不一样。《孙子》重“人、势”,讲 “奇、正”。因为知道“人决定战争”,所以把兵法艺术当作“导引” “人、势” 的要道。
《老子》的道,意在天地人“三才”中的“天”;孔子的道,意在“地”上的政府社稷;《孙子》的道,专注于人。《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固然是说政府对人民可以“导之以政”,共度艰难,或将军可以领导士兵出生入死。林中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竟然也离不开兵法原则。
林中明喜欢称自己为中国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他说,《孙子·虚实篇》里踵《老子》之道,亦曰“兵形象水”,在《行军篇》里又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在《九变篇》里也讲“告之以文,齐之以武”。应用《孙子兵法》,把读者导引到作者所安排的情境,这是武道文用。
孙子以“道、天、地、将、法”作为用兵的五个要素,以“智、信、仁、勇、严”将道的五大要求。林中阐述说,孙子重视时序,所以把“道” 和“智” 放在两类之首,以为领航。因为“道” 和“智” 都是主动的推进器,“法” 与“严” 则是被动的“刹车机制”,主从有别。但把管控的“法” 和“严”放在最后把关,首尾呼应,大开而密阖。《孙子》的将道五校,也是“智”、“法”平衡,既讲实际,又见智慧。
林中明主张用东方的智慧解决世界的冲突问题,他认为“东方的智慧”实际上更多的指中华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比如孔孟之道这样的儒家文化和孙子的兵家文化。现在很多人对中国传统并不了解,殊不知中华的典籍中蕴含着无穷的大智慧。
林中明指出,西方世界尚武,即使没有敌人也会制造一个假想敌;东方文化则完全有别于西方,东方是讲究“和为贵”的。而现代社会,在进步的时代中,利益的获得并非只能依靠暴力,而应该用智力压倒对方取得利益”。
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流血杀人”?现实证明,战争方式不是一种最小付出最大收益的有效方式,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便是最好的例证。林中明说, “一阴一阳为道,阴是软实力,阳是硬实力;软实力是精神领域的,硬实力是物质领域的。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方式。林中明说。
林中明用“文武之道”、“文心雕龙”来解释这个道理。他说,“文”的最上乘定义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是一种创造性;“武”的最下乘定义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一种物质性。单独和过分的 “文”或“武”,都不是中华文化中所谓的“道”,动能结合的“文武之道”, 称之为“文心雕龙”才具有现代实用性。“武”是物质基础,而“文”是一种创造,二者相结合可以弥补物质世界的不足,使有限拓展成无限。
提到哈佛商学院最推出的畅销书《蓝海战略》,林中明认为,“蓝海战略”便是东方式的“文心雕龙”之术在西方的体现。“蓝海战略”相对比于以前的以“零和策略”为基础的“红海战略”,提出了用一种创造性的新思维创造财富。这种“创造学说”所产生的收益是循环的,是双赢的,因此也会更持久更稳定。
林中明表示,“文武之道,一弛一张”,这可以说是中国5000年来传统文化的特色,但是现在许多人却很少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文一武,这些都是中华典籍中最古老的智慧,古为今用后,二者相调和所产生的能量在现代社会中仍是无穷的。近代以来,东方人习西方时,“实的东西”学得太多,却把中华文化最本源的“文之道”丢了。当今的时代,需要“文心雕龙”,需要“蓝海战略”,同时也需要《孙子兵法》这种高屋建瓴的大战略之道。(完)
(原标题:孙子兵法全球行:美华人作家说古论今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