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田兆广、王培香报道 7月21日,在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齐鲁兵学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网络论坛“泉城论剑”高端峰会上,山东省委原常委、山东省军区原政委、山东孙子研究会会长、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赵承凤将军,向来自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区的50多名专家学者宣布了一项孙子文化遗产的最新发现:汉末魏晋玉书《孙子兵法》惊现济南,现被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收藏。
这套玉书是2010年,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发现并收藏的。总长18.21米,共770片,单片长20公分,宽2.4公分,总重量114.576斤,为和田青玉玉质,局部有红褐沁和自然蚀孔。共十三篇6071字,篆书阴刻(缺作战第二篇名)。今年7月,经国家级玉器鉴定大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杨培钧组成的专家组认真鉴定,一致确认其制作年代为汉末魏晋时期,是现有《孙子兵法》最全、最早的玉书实物见证。
在这次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网络论坛“泉城论剑”高端峰会上,赵承凤将军作了《汉末魏晋玉书<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主题报告,他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实物展示、史料结合的讲演,向与会者展示了玉简实物,宣讲了玉书《孙子兵法》的四大价值:一是文物研究价值。在和田青玉简上刻制洋洋六千余言的《孙子兵法》,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它同临沂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珠联璧合、相映成辉,为研究《孙子兵法》传承发展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物证,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二是兵法研究价值。在济宁发现的这部玉书《孙子兵法》版本,经比较对照,其与《魏武帝注孙子》本篇目一致,字数相近,此玉书只比魏武帝注本少了19个字,是继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宋十家注孙子本、日本樱田本、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本之后,又一个重要版本。汉末魏晋《孙子兵法》玉简本对研究《孙子兵法》的流传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版本;三是书法艺术价值。玉简所展示的篆书,形体方正,字取纵势,横平竖直,布局严整,上紧下松,时有对称,以点、画、线条、形体结构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气质、品格与情感境界,将书法和镌刻完美地结合,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青玉自然美融为一体,典雅秀丽。特别是每卷背后刻有双钩汉隶“孙子兵法”四个大字,优美绝伦,是汉末魏晋书法家留存于世的书法艺术珍品;四是玉雕文化价值。此套玉书的出现,使得我们在已知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竹书、帛书的序列中,又增加了玉书的门类,同时,玉书所展示的雕工、雕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填补了中国书写史上、玉器雕琢史上的一个空白,这也是该玉书发现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