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文化瑰宝——《孙子兵法》对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李文庆

   被世人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是中华谋略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它对中国的军事谋略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促进了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孙子兵法》的伟大智慧将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铸造新的历史丰碑。
    一、《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内容,对孙武所处历史时期及其以前的中国社会谋略活动的实践做出了科学的总结,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增添了不朽的绚丽色彩。
    谋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军事谋略的运用对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各民族无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治国安邦的和平建设时期,无不重视对军事谋略的研究和运用。而历代兵书即是作者对其所处社会及其以前军事谋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孙子兵法》则是其中的光辉典范。
    (一)《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比较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战争的指导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等。
    《孙子兵法》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外交、战争与自然环境、战争与国家等关系的客观规律,全面论述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战争的指导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等,内容博大精深,谋略神妙绝伦,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战争的构想、谋划、准备、实施到结束的全过程及与战争相关的各个方面。通观《孙子兵法》十三篇,它兼战略、战役、战术理论于一身,既有对战争的宏观指导,又有对战役的具体筹划,还有对战术行动的详细解说;既有对将帅素质的修养要求,又有对士卒的严格规范,还有对将帅关爱士卒的仁爱要求;既有进攻行动的宏观方略,又有防御作战的具体措施,还有战场侦察的详细指导;既有政治方面的宏谋大略,又有外交方面的斗争艺术,还有经济建设的战略措施;既有对天文气象知识运用时机的研究,又有对军事地形利用方法的探讨,还有对自然条件利用的方法介绍;既有对军事情报重要性的论述,又有对军事情报获取的方法研究,还有对军事行动保密的手段要求等等。
    (二)《孙子兵法》语言朴素,寓意深刻,不仅体现出孙武对于战争所作的深刻而清晰的理性思考,而且也表现了他告诫决策者对战争决策须持谨慎态度
    他提出的重战、慎战为主要内容的战争论,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论等,蕴藏着深刻而又简明的内涵,不仅体现出孙武对于战争所作的深刻而清晰的理性思考,而且也表现了他告诫决策者对战争决策须持谨慎态度,强调战争指导者要重视战争,认真准备战争,要慎重对待战争,“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其总结的指导战争的“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和“卒未亲附而罚之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以及“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等等,仔细读来,句句朴实,寓意深刻,反复诵之,耐人回味。
    (三)《孙子兵法》舍事言理,比喻形象,使人从中可领悟兵法之奥妙,军事谋略运用之真谛
《孙子兵法》无以战例详细论证,通篇以理相叙,使人从中领悟兵法之奥妙,军事谋略运用之真谛。在言理之中,或以水,或以石,或以声,或以色,或以味等作比喻,形象生动。如:“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为了搞好军事保密,他把作战中对士卒行动的指挥,比喻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要“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把部队中谋略运用的协同动作喻为“蛇”的行动。他讲:“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喻之形象,寓意深刻,读之,令人茅塞顿开。
    (四)《孙子兵法》学术层次交融,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瞻的内容,许多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跨越时空。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论理,将战略、战役、战术语言有机结合,宏观、中观、微观语言巧妙贯通。它从战略的高度论述军事问题,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瞻的内容,许多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它从战役战术的具体行动出发,详尽论述了军队行动的基本原则、行动方法、注意事项,所言之理,跨越时空,古今相通,中外可用。如“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等等。这些道理既适用于战略,也适用于战役,还适用于战术,其意义跨越时空,古今相通,中外可用。《孙子兵法》中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五)《孙子兵法》的内容全而不偏,逻辑严谨;整篇兵法,独合相宜,战争指导者可从中领略到其精深的谋略内涵,对军事谋略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的内容全而不偏,各篇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计篇》至《用间篇》,各篇既独立成文,又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严谨、独合相宜的兵学理论体系。从国家利益观,乃至国家安全观、战争胜负观、战争准备观、民众战争观、军事决策观、军事地理观、军事经济观、军事管理观、军事伦理观、军事心理观、军事运筹观、军事后勤观、慎战速胜观、虚实变换观、势能效应观、合众聚力观、自保全胜观、情报保密观、和平制衡观等等,即可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加以系统研究,也可将其单独分篇探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总相宜,从中都可以领略到其精深的思想与谋略的内涵。
    (六)《孙子兵法》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坚持“以利为主,以法为体”的科学总结,对人们的谋略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孙子兵法》始终以利为主线,以法为支撑。所言之利,既有军之利,又有民之利;既有攻之利,又有防之利;既有战略之利,又有战役战术之利。所言之利,均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故而,《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篇终以“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结语。无论攻,还是防,无论进,还是退,无论动,还是静,无论显,还是藏,《孙子兵法》强调都要以利为准,以度为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必须严格把握,不可逾越限度。那么,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如何同敌人抗争呢?他提出,要认真察情,依情而动,采取不同的战法。他总结出了“相敌32术”就是一个战场侦察的好方法,诸如:“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等等,可谓全篇以利为主,以法为体,对人们的谋略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七)《孙子兵法》科学地将各种思维方式融为一体,体现的“以谋为魂”的最大特色,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许多种,《孙子兵法》中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统体思维、象类思维、差位思维、模仿思维、集谋思维、大一统思维、变易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同位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等等融为一体,在各篇中有较为详尽的体现。如时而站在君主的地位思考问题,时而站在将帅的地位实施谋划;时而站在防御的一方谈隐蔽,时而站在进攻的一方谈行动等等。《孙子兵法》从战术至战略,处处从谋略角度出发阐述,既有为国利宏观之谋,又有为兵益微观之谋;既有察情之谋,又有破敌之谋;既有驻军之谋,又有行军之谋;既有攻之谋,又有防之谋;既有任将之谋,又有用兵之谋等等。如“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所索其情”;“善用兵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等等,可以说,将各种思维方式融合为一体,体现出“以谋为魂”的突出特点。
    二、《孙子兵法》的思想,对历代战争指导者的谋略筹划与运用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孙武对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贡献之大是前无古人的,“以谋为魂”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特色之一。他要求战争指导者要慎重对待战争,认真进行谋略决策。分析孙武以后的战争史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思想给历代战争指导者对战争乃至战役战术谋略的决策与运用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思想指导。历代形成的军事谋略的决策和运用的基本原则,闪烁着《孙子兵法》的智慧之光。
    (一)孙武的“重战”思想,给战争指导者对战争的谋划提出了“审时度势,知彼知己”的重要指导。
    《计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作为战争指导者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要以“全胜”的思想为指导,慎重对待战争。在战前,要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作全面的分析比较,准确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制定夺取战争胜利的指导方略。为此,他要求战争指导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掌握敌方情报信息,达到“知彼知己”,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孙武这一指导战争的原则和规律,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讲的那样:“孙武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二)孙武“自保全胜”思想,告诫战争指导者军事谋略的谋划和运用必须注重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
    人是战争的主体。作为参战的各方,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与一定质量的兵器相配合是难以取胜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无此决定性的因素,绝无什么胜利可言。所以,孙武认为,作为战争的指导者与参加者,在设计用谋定策时,首先要实现“自保”,而后去求“全胜”。当然,保存自己尚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和作出必要的牺牲的。但是,必须严格把握付出代价和作出牺牲的限度,力争使所运用的谋略能获取最大的效益,取得克敌制胜的最大战果,力争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的用兵境界。怎样在战争中有效地保存自己呢?孙武提出了“慎战”的思想,告诫“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他提出了突出体现一个“利”字的“三非原则”:“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一定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三)孙武尊重客观的思想,强调战争指导者要注重正确把握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使谋略决策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
    孙武尊重客观的思想强调的是谋略决策必须以客观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战争指导者不能消极地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被客观条件所束缚,任凭客观因素所左右。在实施军事谋略决策时,既要尊重客观,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又要充分注意改造客观,努力打破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之为军事谋略决策服务。就是要在“尊重客观、改造客观”原则指导下,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在对客观因素充分利用的同时,设法打破其制约,积极创造可资利用的新条件,无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要巧妙地运筹布势,合理地调整格局,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使之难辨己方之虚实与真假,并把多种作战形式结合起来,巧妙地变换防御与进攻、后退与前进、主攻与助攻、正面突击与包围迂回、集中与分散等战法,以我之长,击敌之短,以我之强,对敌之弱,获取最佳作战效益。
    (四)孙武关于战争全局的观念,对战争指导者统筹全局、把握关键,夺取全局的胜利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指导。
    战争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结构,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重大问题。在实施军事谋略决策时,要坚持“统筹全局、把握关键”的原则,把注意力摆在照顾全局系统之上,从战略全局出发,把各个战场、各个战役、各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盘筹划,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战略全局统一之目的。同时,在统筹全局中,不仅要重视一般的局部,尤其要注意关键性的局部,把自己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战争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和动作上。《孙子兵法》体现了从全局把握战机,协调诸因素,寻找最优方案,在行动中,“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要形成“率然”之势,达到最优效果的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是其谋略思想的又一闪光之处。
    (五)孙武“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出奇制胜思想,指导着人们实施超乎寻常的军事行动。
    孙武认为,谋略决策者必须突破定势思维,不拘泥于常法,敢于打破军事行动常规,破禁用兵,以坚定的自信心驾驭战争,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于风险之中求胜。孙武这种于超常行动之中的冒风险,是一种大胆的科学用兵艺术,并非是蛮干,它与蛮干是两回事。他认为,实施决策时,要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和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谋出胜敌良策,充分利用敌方弱点,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采取高效能作战方式方法,隐蔽企图,在敌意料不到的时机、地点,出其不意地突然打击敌人。这就是《计篇》中讲到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意即在敌人毫无防备之处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采取行动。
    (六)孙武“坚定无畏”的思想,激励人们在军事行动中坚定地施行既定的军事谋略。
    军事谋略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意外的情况,影响着它的运用。孙武强调,在谋略决策中,要百折不挠,坚定果断。恩格斯讲:“最好的计谋,如果执行不力,优柔寡断,也会毫无价值。”在客观情况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时,绝不为敌方的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动摇,在客观情况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只要有胜利的可能,不管任务有多重,条件有何等的艰苦,要毫不动摇,决不退缩,要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沉着、果断、顽强地去实现既定目标。如孙武所言,“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定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七)孙武“践墨随敌”的思想,指导着人们在军事谋略运用中,随机应变,择利而行。
    《虚实篇》中指出:“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武从敌变我变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随机应变的思想,要求将帅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见机行事,巧妙用兵,灵活用谋,在变中制敌,在变中取胜。战争形势由于时空等原因发生了变化,军事谋略的运用就要随机应变,择利而行,决策者就要依据新的形势,要“践墨随敌,以决战事”,针对敌我双方在抗争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地位,确定自己的对策,灵活地采取新的战略策略,并不断随形势的发展变化,恰到好处地把握战机,运用适宜的战略战术,灵活地指挥部队,巧妙地调动敌人,自如地处理战争中的各个问题,确保主动权始终在握。
    (八)孙武的情报保密思想,对军事谋略的运用中搞好严格的情报信息保密工作给以方法指导。
    《孙子兵法》对情报的重要性、情报的来源及鉴别、情报的保密问题、情报人员的使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孙武认为,军事家斗智赛谋,潜心于研究作战规律和制敌良策。同时,各自都在想方设法保守住自己的秘密。用谋之大要,在于隐机藏略,不暴露行动企图,不露出任何破绽,不使敌窃取点滴情报。如果情报被窃,天机泄露,谋略运用定败无疑。所以,孙武讲,“微乎!微乎!无所不用间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作战日期确定之后,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的符证,禁止敌国使节的往来。在战争中必须严格保密,尽力把保密工作做得天衣无缝。为此,必须严格控制和掌握谋略的知密范围,“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作战过程中,要“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对士卒的指挥要“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纵观近几年爆发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展望以信息战为代表的世界军事革命的未来,可以看出,谋略将插上科技翅膀,谋略战将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发生质的飞跃,表现出新的特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孙子兵法》巨著的智慧,将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对未来的战争特别是信息战争中的谋略运用发挥出新的重大的作用,为推进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铸造新的历史丰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