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齐国兵学的传统与地位
于孔宝

    春秋战国时期,各兵学流派异形纷呈,其中齐国兵学,居于主导的核心地位。它不但拥有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等一大批著名兵学理论家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等一大批兵学名著,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兵学理论体系。
    一、齐国有着悠久的兵学传统,先齐时代的东夷民族即尚武重战,姜太公吕尚封齐建国,成为齐国兵学的奠基者
    齐地的土著居民为东夷人,东夷人以尚武善战而著称。东夷人的尚武之风,直至春秋战国时的齐国相承而盛,成为齐国争霸称雄的重要因素之一。《史记·张仪列传》说:“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地广民众,兵强士勇。”
    先秦齐国兵学诞生于渤海、黄海之滨,东夷故地,吸收和消化其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是很自然的。兵主蚩尤及后羿,被后人敬奉祭祀,其军事实践经验与教训在东夷故地影响至巨,成为源远流长的齐国兵学长河中的积极因子。姜太公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奇计与韬略成为中国古代谋略智慧的典范。姜太公在辅周灭商及周初封都建国过程中,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思想和谋略。司马迁对此评价道:“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六韬》是记录太公智慧谋略思想的书,专言谋略是其特点,也是记录姜太公这位谋略大师谋略的珍贵历史文本。“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太公正是这样一位“先谋后事”的一代谋略宗师,他的谋略智慧,成为齐国兵学的重要特色,太公也由此成为齐国兵学的奠基者。
    二、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兵学著作以齐国兵学著作为最多
    宋人编《武经七书》,收录先秦兵书五种,属于齐国兵学的就有《孙子兵法》、《司马法》、《六韬》;另外齐国兵学著作还有《孙膑兵法》、《管子》、《子晚子》(今佚)等。
    齐国兵学自太公奠基之后,薪火相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记载:“太公既没,齐人得其遗法。至桓公霸天下,任管仲,复修太公法,谓之节制之师,诸侯毕服。”管仲相齐,承继太公治国方略,经过扬弃,他主张“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即所谓“作内政而寄军令”,将家、轨、里、连、乡等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结合在一起,“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管子》一书有《兵法》篇,《制分》、《地图》、《九变》三篇通篇也都是谈的兵事,《幼官》、《七法》、《参患》诸篇也夹杂着大量的有关谈兵论战的文字。
    齐国兵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绵延相承,代有人出。春秋晚期,被擢用于伍闾之中的田穰苴,因统兵击败来犯之燕、晋之师,又被尊为大司马,由是称之司马穰苴。至齐威王时,“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其后,孙武、孙膑承其绪,续其航,各自撰著了杰出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领域里划时代的理论革命,成为中国兵学文化的丰碑。
    三、齐国兵学不仅杰出兵家多、著名兵书多,而且是先秦兵学的主体,代表着先秦兵学的发展水平
孙武之所以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兵书,就在于孙武及其兵法代表着他们那个时代的最高兵学成就。孙武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兵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兵学体系,从战争观、战略战术原则到军队建设,都有精深的论说。《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变化。故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兵决评序》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也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从后人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齐国兵学不仅代表着当时兵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且是中国兵学史上的丰碑。
    孙膑是齐国兵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慎战、重战、备战,但更强调“战胜而强立”。其一,认为战争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存亡;其二,主张慎战,反对穷兵黩武;其三,战而有义有备。需要指出的是孙膑已初步揭示了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和手段,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区别,其区别的准则在于民心的向背与社会的治乱。孙膑认为,只要战而有义,就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战争。强调战争除暴救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主张用战争的办法来禁止战争,在先秦兵学中,齐国兵学是一座丰碑,占据核心和主导地位,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齐国成为先秦时期的兵家文化中心。
    四、齐国兵学是中国兵学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建树与灵活求实的可操作性受到人们的尊崇,至今仍不乏启迪意义
    从目前流传下来的兵学著作看,仍以齐国兵学著作为最多,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其中作为杰出的中国古代兵学家的孙武、孙膑、司马穰苴,不但是齐国兵学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兵学的代表。在先秦其他兵学流别中,没有哪家能与齐国兵学可以比肩。特别是孙武,被称为“兵圣”、“武圣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之神”、“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兵法》不但是齐国兵学的最高成就和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先秦兵学的代表。其后中国兵学的发展无不受孙武兵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波及海外。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国兵学,自产生之后就开始传播并受关注。至战国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孙子热”,以致出现了如《韩非子·五蠹》所说的“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的局面。特别是其后的兵学家在其著述中或多或少地暗引、明引、袭用《孙子兵法》的文字及思想,如先秦的《吴子》、《尉缭子》、《鶡冠子》,唐代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宋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投笔肤谈》等。近代以来,《孙子兵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不仅仅局限在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探讨上,《孙子兵法》的非军事应用研究也广泛展开,即把《孙子兵法》的某些军事原则借鉴应用于军事领域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如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医疗卫生、体育竞技、教学艺术、演讲技巧等,从系统论、决策学、谈判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数学、医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探讨《孙子兵法》的博大内涵,使《孙子兵法》研究逐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孙子学”。
   《孙子兵法》在国外也备受推崇,日本学者尾川敬二在《孙子论讲·自序》中称孙武及《孙子兵法》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但其内容之全面与理解之深刻,迄今还无人超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孙子兵法》有朝鲜文、日文、英文、俄文、越南文、泰国文、缅甸文、马来西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荷兰文、希腊文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在世界各地流传,反映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国兵学及中国兵学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者为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管子学刊》编辑部主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