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 存亡之道——孙武的国防观
宋清渭

    孙武的国防观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孙武的国防思想,对加强我们贯彻新时期国防建设方针的自觉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防的根本在于重视政治与民心
    《孙子兵法》开篇就点出了国防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保卫政权和巩固政权,它不单单是军队的事,而是全方位的国家大事。孙武认为,要确保战争胜利,确保政权巩固,必须“修道而保法”,“道”是政治主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惯于以道德标准看待和处理各项事务。在国防建设方面的表现就是把能否很好地施行仁政,获得天下人的信任,看做是国家安危存亡的根本。如果统治者政治清明,有“道”,那么,就能“上下同欲”,民众就能“与之死,与之生,而不畏危”,就能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相反,如果统治者是无道昏君,不修德政,暴虐于民,那么再坚固的防守工事,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因为众叛亲离而不免于失败的。
    民心归向问题一直是古代进步军事家极为关心的问题,是关系到政权稳固和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当然也是巩固国防的根本性问题。孙武说要“令民与上同意”。思想问题不能靠“命令”来解决。民众的国防意识、政治向心力,不能依靠其自发产生,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加以组织引导,使民众的思想觉悟提高到应有的水平。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国家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就要教育全民自觉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忧患意识,而绝对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精神上解除武装。所以,真正的国防教育,不仅是要求爱护国防设施,搞好军民团结,更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使每个国民都懂得祖国至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要自觉地同一切危害国防事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如果我们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上下同欲”,都能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出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我们就有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国防力量。
    二、国防的命脉在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战争是需要物资的,国防安全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这个观点。“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战争不仅是军力和军心的较量,而且是经济实力的抗衡。国家的防御实力,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国防实力的强弱总是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制约。虽然有经济基础不一定胜利,因为如果没有政治、民心,或部署指挥失误,则不能胜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资和经费,则肯定要失败。
    特别是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对经济实力的依赖性更强。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谈不上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寓强大的国防潜力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中,正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形势,提出抓住20年战略机遇期,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不但不是削弱国防,反而是通过发展经济来从根本上加强国防。同时,国防建设反过来对国家经济建设成果起着保护和巩固作用。强大的国防是为经济发展争取和平时期的保障,没有强大国防力量,再丰硕的经济成果都是脆弱的、不牢靠的,甚至可以说是为他人做嫁衣。要使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协调发展,不能搞盲目脱离经济实际一味追求军事实力的提高,那样会使经济“贫血”,缺乏发展后劲,使军事发展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能一味只求经济发展忽视国防力量的建设和提高,“抓了经济,忘了国防,进了市场,丢了武装”。这是很危险的。
    三、国防的关键在于独立自主、常备不懈
    孙武作为一个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者,一个积极进取的军事家,特别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而不对敌人和形势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改,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他强调,要“以虞待不虞”,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使“敌虽众,可使无斗”,要“乖其所之”或“攻其必救”等等。对一支军队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国家的安全来说也是这样,要把胜利建立在自己有充分准备、自身有力量的基础上。这些论述,从整个军队或国家的国防角度来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这也是主张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斗争中,一方面努力做到“有以待”,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牵制敌人的方法,使我处于“有所不可及”的  地位。所以,立足于己,常备不懈是孙武国防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国家安全所需要的;而和平麻痹,永远是国家安全的大敌。尤其是国防力量,任何时候都必须处于战略准备状态,任何时候都必须有所“虞”,有所思,针对国际形势有所备,有所为。一时的稍微松懈,需要长时期的高代价来弥补,在关键时候可能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给祖国带来的是面临存亡的危险。我们要争取创建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但我们不能无视现实的与潜在的威胁和危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任何幼稚的想法和和平麻痹思想都是极为有害的。我们的军队,任何时候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幻想战争打不起来,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时刻准备着,依靠自己创造了敌人无法来进攻的条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做到“有所恃”,创造“有所不可攻”的条件,是不可“一劳永逸”的,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连续、坚韧地做下去的。常备不懈,不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没有认真扎实的行动是不能叫“备”的。
    四、国防的巩固有赖于良好的国际环境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生活在世界的国家之林中,都必须与邻国和他国发生关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世外桃源”般地独处。因而,外交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有力的外交工作能给国防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强大的国防能给外交提供坚强的后盾。外交工作所协调的是国与国的关系,它同国防工作一样,要维护本国的利益与安全。从本质上讲,世界上的外交,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含有军事性质,只不过都披着非军事的外衣进行罢了。这里说的军事外交,不是狭义的军队的外交,而是指含有军事目的的外交。孙武是实实在在地把外交工作纳入军事范畴,积极地利用外交从事军事活动的。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把通过外交途径遏止战争放在相当重要的层次,是比“伐兵”更高的层次。“衢地则合交”,“衢地,吾将固其结”。说明不仅在战争时期,就是在平时,也必须重视交合,而战时则更要“固”其结,平常不从国防安全出发搞好军事外交,临危之际便难免措手不及,难以“固”其结。当今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形势往往瞬息万变,这就更需要大智慧驾驭局势,前瞻性地做好外交工作,以维护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足以看出孙武对国防的思想和观点是何等的重视,认识是何等的深刻,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此高的思想境界,是何等的具有远见卓识。孙武的著作和思想能流传至今,享誉中外,充分证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真理。从我国历史上看,许许多多名垂千古的军事家、政治家,灵活地运用《孙子兵法》并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为观察和分析国防问题的理论基础,批判继承发展孙武的国防观,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以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为依据,以积极防御战略为指导,成功地制定和解决了国家的防务政策、国防力量建设、民防和国防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发展和国防教育等一系列有关国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观,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武装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的国防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争取了长时间比较安全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继承、运用、发展孙武军事思想的光辉典范。
    纵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世界新军事变革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发展,世界各国在国防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除去传统的战争威胁外,邪教势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危害日益增大。面对发展的机遇和潜在的挑战,我们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就必须用先进的军事和国防思想武装,必须树立全民的国防观念,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必须有完备坚固的国防设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否则,历史上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悲剧就会重演。事实证明,不论世界格局如何复杂,军事革命怎么变革,武器装备怎么发展,战争形态怎么变化,国防的基本原则都不会改变,20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关于国防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仍然适用于当代中国,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因此,我们应当从现代国防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发掘孙武国防思想及我国古代军事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不断繁荣和发展我们的国防思想,不断建设好我们的国防事业,维护好国家的根本利益,进而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