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伐敌 慎之又慎——孙武的慎战思想
窦廷红

    孙武战争观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战”,谨慎地对待战争。既不否定战争,但又反对穷兵黩武,这是孙武对待战争的一个基本态度。孙武的“武”字在当时的象形字中由“止戈”两字组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以战反战思想不谋而合。“慎战”是《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重要逻辑起点。《孙子兵法》通篇没有“慎战”二字,但篇篇都贯穿此思想,是《孙子兵法》的血脉。其“慎战”思想观点的主要有:
   必须慎重对待战争。《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告诫我们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探讨研究的。“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强调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掌握人民命运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也就是说军队是国家的重器,必须谨慎掌握。
    不可以轻启战端。战争是国家的凶器,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就是说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行动,不能取得胜利就不要动兵,不到危机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最高决策者不能因愤怒而发动战争,领兵打仗的将帅不能因气愤而出阵求战。应该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做到对国家有利才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停止。他还说“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愤怒可以恢复到欢喜,气愤可以恢复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国君对开战打仗要特别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此也要特别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要有充分的战争准备。战争无一例外的会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孙武主张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式,要按全胜、速胜原则对战争进行精心谋划,充分准备。要充分做好战前物资的储备,天时地利,军民士气,赏罚等各方面的准备,在战争爆发前使自己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做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要先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等有了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再开战,做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仅要考虑战争能否赢得胜利,还要考虑战争胜利后引起的实力对比以及战略格局的变化,做到“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要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具体而又全面的信息,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战争是解决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战场的成败得失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虽然战争在解决政治矛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但它不一定是解决国家间利益冲突的最后手段,而是最终为政治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所以,孙武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强调要充分利用政治谋略、外交手段等来明道、备力,造成一种必胜的形势,挫败敌人,使对方不战而屈。“不战”是孙武“慎战”思想的最高境界。“不战”仍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战”而能达到己方的政治愿景才是政治家、军事家争取的目标。
    孙武的“慎战”思想观点,强调决策者要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保全军队,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战争指挥者要慎重对待作战的每个要素和每个环节,谨慎筹划,善用谋略,以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孙武的“慎战”思想包含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中国历来主张和睦九族,协同万邦。儒家始祖孔子,更是把“和”视为天下之基,万物之本。“和”的理念表现在战争上就是贵和重人,尚武不尚战,慎用战争这种凶器。史河长流,人事沧桑,中华民族崇尚和睦,从不好战又从不惧战的品格历久弥坚。中国今天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善邻惠邻的睦邻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正是这一民族品格的承传和光大。今天,我们研习《孙子兵法》,其目的是要把历史智慧变为现实智慧,古为今用。孙武“慎战”思想对我们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把遏制战争提高到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遏制战争于未萌,是孙武战争观的重要思想。它是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手段,推迟、制止和避免战争的爆发,包括遏制战争力量的增长,遏制矛盾和冲突向导致战争的方向转化,遏制小的战争升级为大的战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安全环境面临三大战争威胁,即超级大国为压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和平崛起,不断制造麻烦,从而对我构成了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性的威胁,甚至不惜以种种借口挑起战端;我与周边一些邻国存在较大面积的陆地边界、海域划分上的争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擦枪走火;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藏独”、“彊独”敌对势力在国际势力的支持下活动猖獗,情况危急时我不得不使用武力解决。上述不安全因素由来已久,有些矛盾也曾激化过,并由此发生了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今后,在我国的和平崛起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可能比以往更激烈更突出,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谨记孙武的教诲,把遏制战争作为军事斗争的最佳形式,积极运用威慑手段,尽一切可能遏制战争。遇到情况能用政治、外交、经济手段解决,就不用军事手段;需要运用军事手段时,应坚持能和不战,宁小勿大,尽量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首先,对于西方大国应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应更多地从政治、外交、经济上进行斗争,争取和平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努力创造不被对手战胜的条件。这一政治智慧已被多年来的斗争实践所证明。其次,对于我周边领土、领海存在争端的国家要在斗争中求和平。我国与许多周边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实事上的许多领土、领海争端。这些争端时不时因利益问题的摩擦迸发出一些“火星”。对此,我们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尽量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最后,对国内民族分裂势力,也应主要采用非战争方式加以遏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现实中产生的一些矛盾,我国国内始终有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在积极活动,有时甚至不惜制造恐怖事件。对此,我们应该多加防范,视其在分裂道路上迈出步伐的大小,区别对待,灵活地采取非战争方式中的多种手段,坚决遏制住其发展势头,维护国内的安定团结与稳定。
    积极备战,以实力求和平。孙武讲“无恃其来,恃我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是说,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自己有了充分的准备去等待,迎击敌人;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我们有了使敌人无法攻克的力量。孙武的这一观点,对积极备战,以实力求和平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遏制战争必须以打赢战争的实力和准备作后盾,否则遏制战争就没有条件,遏制战争就没有力量。要有效发挥遏制的作用,必须要有力量、有使用力量的决心和使潜在的侵略者估计到这两点。这其中有力量是关键,这种力量应该是现实的、可靠的军事力量。当前,我国军事力量建设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当务之急的是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用足力量:一是观念更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的军事斗争形势,思想上落伍可能丧失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光短视,可能导致一个巨大的时代落差。当今军事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确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战争观念仍是我军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理论创新。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和平时期往往可以给军事技术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由于缺少战争实践,又容易导致作战理论的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以敏锐的思维洞察军事领域中发生的变化,集中力量于“理论战场”,借助理论思维和模拟技术,主动设计未来。尤其要特别关注国外新的军事理论动态,立足我国国情和军情,创新作战理论,并尽快以实验形式融入到军队建设和作战准备的实践中去。三是装备提升。“杀手锏”对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都是有效的。但武器装备的使用是有层次的。打赢战争当然要竭尽所有,拿出看家本领。有效遏制战争则需要更多层次的武器装备体系,因为危机是分等级的。相比而言,遏制战争更强调整体实力的增强和战斗力的提高。应当在提高我军综合作战能力的同时,发展一批“杀手锏”,但不能把宝完全押在为数不多的“杀手锏”上。四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战争准备的基础工程。战争准备和战场决胜最终还是靠人起决定作用。没有高素质的人就没有高质量的军队,也不会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五是整体优化。战争准备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为了整体优化,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宏观指导和控制体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总体规划,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具体计划,并以此监督和指导实践。整体优化,可以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减少内耗和浪费。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该打则打,打则必胜。不战而胜、自保全胜、正合奇胜是《孙子兵法》中的三个重要战略原则,它们分别反映出孙武本人不战、慎战、善战的特点,而这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为追求不战,所以主观上强调慎战,也就是能不打就不打,而客观上要强调善战,就是要打就必须打赢。慎战必须以善战为保证,不然就显示为怯战,陷入被动。孙武强调的“慎战”,并非惧战,《孙子兵法》篇篇讲的都是如何战胜对手的问题。“合于利而动”是战争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致力于和平,但战争一旦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决不可以回避,特别是对于一些事关领土、领海权益归属问题和民族统一问题,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在这些问题上是不能做出让步。因此,对待战争这个问题,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不轻易诉诸武力,又要做到敢于应战。要正确处理好备战、慎战与善战的关系,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然而,打则必胜并非一句口号,我们要把国防建设的新起点定位于保持能战状态,下大力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战争指挥体系建设、快速反应力量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准备时不我待。《孙子兵法》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也必须认真挖掘这座智慧宝库,为现实的国家军事利益服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