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发谋 信能赏罚——孙武“将帅论”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军官素质
刘丽群 管井标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军官素质的培养。孙武对将帅提出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这是古代兵家对将帅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正如梅尧臣所言,“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服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而“五德兼备,方能为将”。虽然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但是,孙武强调的“将帅五德”仍然是我们今天对将帅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孙武的“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
    孙武在《谋攻篇》中提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他在《作战篇》中还指出“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进一步强调了熟知战争规律的将帅主宰着百姓的生命、国家的安危。无论是孙武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军队中的将帅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认真研究为将之道,努力提高将帅素质和驾驭现代战争的指挥才能,是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关键。
    孙武将“智”列为五德之首,是因为战争与其说是两军实力的较量,不如说是两军将帅智谋的较量。作为将帅,从心理素质上看,应该是智力超群、勇敢、刚毅、果断、具有积极情感的人。其基本职责是要有高超的计谋,善于因敌制变,出奇计,用奇谋,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百战百胜,这也是对将帅的最高要求。在《谋攻篇》中,孙武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武强调,最好的办法是“智取”,用计谋使敌人屈服,而不是强攻硬取、以力服人。孙武要求将帅要能“料敌制胜,计险阪、远近”,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孙武的将帅统军思想是以“信”、“仁”为本的。从这个意义上,孙武把“道”列为五事之首,认为有了清明政治的“道”,才能“令民与卜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也,而不畏危”。古人说,“成于信,毁于随”,“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信能浮九鼎,一义重千斤”。古代兵家将信义视为将帅的武德。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黄石公三略》认为,“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孙武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为将带兵应严守信义,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赢得部属的信任,增强军队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提高战斗力。
   孙武要求将帅具备的另外两个重要标准是“勇”和“严”。在战时,“勇”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在平时,就是率先垂范,模范带头。古语说,“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孙武指出:“齐勇若一,政之道也。”要使全军上下齐力、同勇如一人,在于将帅管理教育有方。管理中重在“严明军纪”。他十分重视部队的作风纪律,决不允许“卒强吏弱”、“吏强卒弱”、“吏卒无常,陈兵纵横”等“驰”、“陷”、“乱”的现象发生。因此,他要求部队行军宿营、攻防进退应当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正如孙武所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统帅军队要头脑冷静、深谋远虑,与士卒相处要以身作则,处理军务要井然有序。因此,为将之道是用智勇统军作战,靠严明军纪治兵练卒。
    二、“五德”兼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孙武提出将帅要具有综合素质,即“五德”兼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有勇有谋,诚信为本,仁慈宽厚,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这五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勇敢”是作为将帅的必备素质之一,但是,如果不讲求策略,只知道死打硬拼,就很容易导致“覆军杀将”的危险。“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因此,成就“安国全军”的大业,要有“五德兼备”的雄才大略,才可避免孙武提出的“五危”。
    孙武强调的“智”是将帅要“因敌变化”,适时改变策略和行动。打仗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灵活改变自己的方针策略和行动计划,才能击败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孙武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要“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在战争中“因敌”、“随敌”而及时改变策略是用兵的关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克劳塞维茨说过,最伟大的统帅总是在文明发展得较高的时期出现的。事实证明,知识越渊博,视野就越开阔,想象和预见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优秀的将帅是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成为博学多才的“智者”。
     孙武提出的“信”是要赏罚严明,但赏罚是有前提的。孙武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以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对待士兵既要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引导,又要用军纪军法来整治,这样才能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打起仗来必定能取得胜利。平时教育士兵严格执行命令,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战时他们才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将帅与士兵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上下统一,令出必行,无往而不胜。
    孙武认为将帅应具有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抚士兵、勇敢坚定、严明法纪这五方面的基本素质。他还要求将帅考虑问题,应“杂于利害”,善于判断利弊得失。“治兵”要知“就变之术”。无论是稳重宽厚的儒将,还是刚毅果敢的武将,优秀的将帅,都要具备孙武提出的睿智、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明的基本素质。要智,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能“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信,能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能赏罚分明;要仁,能“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厚而能使、爱而能令、乱而能治;要勇,能怯生于勇,但勇者不得独进;要严,能行法令、练士卒。《孙子十一家注》中王皙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扶侧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阙一不可。”在现代战争中,孙武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标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德”兼备仍然是当代军官的最基本的素质:以“智”为上的指挥管理才能,以“信”、“仁”为本的带兵思想,以“勇”、“严”为标准的治军风格,才能形成“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责任意识和“静以幽,正以治”的统兵作风。2500年前,孙武以“智”胜敌的思想,成为其军事理论中独具特色,光彩夺目的部分,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军事家,以“五德”治军,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三、孙武的将帅“五德”——信息化条件下军官素质的基本要求
    军事谋略是东方兵学的瑰宝,从孙武到毛泽东,无不把谋略作为制胜的重要条件。古人所谓,“以计代战一当万”,“兵无谋不行,无计不立”的论述,都说明了谋略对军事的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战争的角逐是人的智慧的角逐,因此,提升军官的全面素质至关重要。
    冷兵器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能力受到条件的限制,作战制胜靠的是人的智慧、谋略、群体力量以及勇敢拼搏精神。今天,战争已经发展到了高技术兵器时代,武器装备趋向了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场精确打击与远距离打击的能力。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争技术水平具有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性,战争的空间表现为非线式和高度立体化,战争的行动呈现出全时辰和快节奏,战争力量的对抗为敌对双方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作战样式具体表现为空地海天一体的机动战、电子—火力瘫痪战、海空封锁战、特种作战和信息战等。依靠高技术武器固然是达成战争目的的重要手段,但高技术条件下决定胜负的因素依然是人,只有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组合,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才能掌握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适应作战方式的远程化、精确化和合成化。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素质的军官,而高素质的军官只能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训练。武器装备越发展,教育训练的地位就越重要。现代军队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发展趋势,因此,既要重视体能训练,更要重视智能训练;既要重视技术训练,更要重视战术和谋略训练;既要重视单兵训练,更要重视合成训练。要求军官既能适应平原战、山地战,又能适应高原战、沙漠战;既能适应地面战,又能适应海洋战、高空战,甚至太空战。现代战争是高技术的较量,更是高素质人才的较量。美军在21世纪的军事战略构想中,把人员素质、领导才能、条令条例、教育训练、组织机构和武器装备列为全面质量建设的六大关键要素。其中,高素质的人员又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力量源泉”、“军事力量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今天,要进一步加强军事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把古代兵法与现代高技术知识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新阶段的复合型人才,使军队建设朝数字化、小型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为赢得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