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孙武的视变用兵思想
崔殿峰

    《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军事巨著,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军事艺术瑰宝,其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视变用兵”是贯穿于整个兵法的精髓和重要思想之一。孙武在《虚实篇》中指出:“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其意为战争中要注意统观战略全局,根据战争的进程和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变化,视变用兵,因敌制胜,机动灵活地展开战斗行动,以达到既定的战略意图。
    一、视变用兵蕴涵着原始朴素的唯物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中蕴涵着许多辩证唯物主义哲理思想,体现出孙武既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倡导在战争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具体问题,来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因时因敌,视变用兵,因利而制权”,充分反映了孙武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一)孙武强调视变用兵的重要军事思想,符合唯物主义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变化的观点是人们考察事物的基本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军事世界,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在军事理论研究领域运用的反映。孙武作为一名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能够充分认识到战争作为一种暴力行为和军事实践形式,不是固定的、僵硬的,而是敌我双方动态的军事博弈,其战略格局、战略态势、战争实力都始终处于矛盾与运动变化之中。为此,孙武非常强调用兵的变化,提倡在变化中寻找战机。在《虚实篇》中说,“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在《行军篇》中说,“处军相敌,必谨察之”。在《地形篇》中强调,“知天知地,胜及不穷”。都是强调战争中要充分考虑战场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曾指出,“一切战争的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抗日战争中,我军所采用的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也大都是融入了孙武视变用兵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二)孙武强调视变用兵的重要军事思想,符合唯物主义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唯物主义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主因,是一切真知的来源。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孙武视变用兵的重要思想,从主体意识上讲,也是强调实践对于用兵的重要影响。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实,这是孙武用兵的核心思维。孙武强调战争要面对现实,注重实践效益,是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他提出:“凡用兵之法,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强调战争中要注重战场实际,精通机变之道,注重战略全局,不求局部得失,都反映了孙武倡导实践决定战术运用的重要唯物思想。
    (三)孙武强调视变用兵的重要军事思想,符合唯物主义求真务实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的,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对于事物要辩证的思考,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这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变用兵作为一项战争指导的普遍原则,体现了战争是一种军事实践的本质,更体现了孙武求真务实、深入扎实的作风。他在《谋攻篇》中指出:“知彼知己,百战百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深刻的指出战前必须充分了解敌方情况的变化,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百战百胜。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必须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并且实际地和辩证地解决了由主观达到客观的科学认识之路,以及将理论思想变为现实的正确的实践之路。”可见,军事思想始终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孙武真正的战争方法论。
    二、视变用兵是战争策略的至高境界
    战争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斗争艺术,是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等多种力量的较力,赢得战争胜利的一方必须能够审时度势、视变用兵,特别是要具备驾驭整个战争变化的能力。孙武在《势篇》中强调“善战者,求之于势”。就是说战争中必须把握形势,讲求策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视变用兵作为军事策略,是战争发起和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理解运用孙武视变用兵的重要思想,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战术层面,更要注意把握其成熟而伟大的战略内涵。孙武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思想家,深刻洞察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的本质,强调“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时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提出了“慎战”的思想,强调发起战争必须谨慎,要审视是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环境,不能师出无名,盲目动武。正如他在《谋攻篇》中指出的“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这充分反映出孙武视变用兵,求“全胜”、务“必胜”的指导核心。前苏联著名军事战略家索科洛夫斯基在《军事战略》中指出:“战争中,总的胜利已经不是局部性胜利的结果和总和,而是使用国家在战前积蓄的全部力量的结果。”同样强调,发起战争前,必须综合考虑国际环境是否对己方有利,敌我双方的力量能否有制胜可能。可见孙武所强调的“变”,正是他对于战争胜利所具备条件的深刻思考,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大战略和大思维。
    (二)视变用兵作为有效战术,是作战指挥的重要方法和遵循。从战术层面上讲,视变用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战方法和技巧。众所周知,战争是铁的行动,需要铁的决心,一旦定下决心,就要毫不动摇地执行,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在战争中要作茧自缚、机械呆板,如果这样势必会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注定要失败的。实际上视变用兵与统一的作战决心并不矛盾。战争中作战决心往往是全局性的战略行为,而视变用兵则大多是局部的战术行动,即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达到既定战略的目的。孙武强调“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意思就是说,不懂得自己的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命令它前进,不懂得自己的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命令它后退,这叫做束缚自己的军队,必然造成部队的失败。毛泽东也曾指出:“战争的计划性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事先做出计划,以赢得战争主动,避免盲目应付。但是战争计划必须在作战中灵活执行。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就是灵活地使用和变换战术,是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也讲到:“战争中没有任何事情比固执于一项战略计划更为困难,一方面是看不透闪闪发光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存在着无法预料的困难和危险。”由此看出,孙武视变用兵的重要思想,是基于战争规律基础上的科学论断。
    (三)视变用兵作为军事技能,是优秀指挥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指挥员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孙武非常重视指挥员的素质,认为懂得视变用兵的将领,是掌握人民生命命运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毛泽东也曾形象提出:“战争是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可见一名优秀指挥员对于战争的胜负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孙武强调作为一名指挥员不能只会按规则照搬照抄,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善于敏锐地把握有利战机,有效地把战争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因时、因敌制定正确战略部署。也就是孙武强调的“故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历史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指挥员,创造了不少著名的战例。如孙膑“围魏救赵”;韩信“暗渡陈仓”;毛泽东“四渡赤水”,等等,这些都是注重视变用兵的典范。
    三、视变用兵在现代战争中将会展现出更为鲜活强大的生命力
    军事思想作为人们对于战争的理性认识,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但是,军事思想作为人类战争经验的总结,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又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孙武视变用兵的重要思想,虽然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但其精博深邃的丰富内涵,富于哲理的谋略思维,深刻揭示了战争指挥的普遍规律,对于现代战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通过强大的政治军事优势,迫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或者臣服,展现出用兵于无形的至上韬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人民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发展机遇,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和民生建设,尽量避免通过简单的暴力战争方式来解决争端,从而给广大民众带来巨大灾难。为此,充分利用战争的休眠间隙,加大国力军力储备,力求形成强大的作战优势,从而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的,成为世界军事强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冲突与争端,是现代战争的重要表现形态,有效应对多种复杂局面体现战争灵活指挥的智慧与要求。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国际矛盾相对趋于缓和,近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局部战争将会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表现形态。据有关统计表明,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局部战争的次数,自1992年以来几乎增加了一倍。局部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战争形式多样化和复杂化,比如边界冲突、主权之争、权益之争等等,更需要视变用兵,针对不同敌人,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以达到己方的作战目标。如美军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分别采用了“闪击战、点穴战、斩首战”等不同战法。这些战法在《孙子兵法》中也有过重点描述。如在《作战篇》中提出“兵贵胜,不贵久”,体现了孙武速战速胜思想。在《计篇》中提出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强调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由此看来,孙武视变用兵的谋略思想仍是处理现代复杂战争局面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信息化成为现代战争的明显特征,战争态势的转化更加快捷迅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已经成为指挥之魂。当今世界正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已成为引领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向和特征,其中指挥手段的多样实时转换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军队能够通过系统的作战手段,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随时掌握敌方信息的变化,主动发现和打击敌方的“软肋”,这样才能在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孙武所注重的“相敌”视变,他在《行军篇》中总结了多种“相敌”之法,主张在行军、接敌、对峙、交战全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敌情,从而采取不同的制敌之法。这种利用信息的变化实时判断敌方的行动,并展开相对应的战略部署,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