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军事集团败给了暂时弱小的军事集团,有些败军统帅至死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项羽,就是其中一位。请看他在临终时的表现。
公元前202年,汉军十面埋伏,将楚军围困在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楚军军心动摇。经过搏杀,无法挽回败局。项羽不服输,对部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言罢,率28骑冲入敌阵,左突右杀,如入无人之境,砍旗斩将,连杀数百人。无奈汉军潮涌,败局已定,项羽终于别姬赠马,自刎身亡,成千古绝恨。为什么项羽如此英勇善战,反而失败?
原来,就军事斗争而言,项羽只看到有形的因素:鸿门宴时,楚军10倍于汉军;项羽本人一贯勇力过人,能征善战,与秦军主力决战时,破釜沉舟,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汉军首领刘邦,既无勇,又无谋,还有些无赖习气;他的谋士张良是一介书生,貌似女人,手无缚鸡之力。面对这样的对手,八面威风的西楚霸王竟然败了,怎能让人服气!所以,项羽在临终前要拼杀一番,证明给部属看,不是本人不能打仗,而是老天爷要我灭亡。
殊不知,项羽不是亡于“天”,而是亡于战争中的无形因素。
《孙子兵法》早就阐述了其中的道理。孙武要求,军事集团的高层统帅不仅要正确使用有形的力量,而且要善于把握利用无形的各种因素,才能趋利避害,带领集团夺取胜利。历史事实证明,谁能把握无形之剑,谁就真正掌握了制胜的武器。
战略指导上,着眼无形合于“道”
军事斗争中,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战争的规模、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以及使用的武器装备、作战过程及结果等有形因素。孙武却独具慧眼,既看到战争有形的一面,又看到战争无形的一面,即隐于军事斗争中起支配作用的无形的“道”。
《孙子兵法》中,孙武在充分阐述战争有形因素的同时,将无形的“道”摆在体察战争“五事”的首位。“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他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可见,他把隐藏于战争之中的“道”作为战争指导者必须体察并遵循的无形的主导因素。他认为,无形的“道”,在军事斗争中可以转化为有形的结果:一是战争的正义性能够感召民众士卒同赴生死,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局面;二是利用战争规律,可以掌握战场主动权,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三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像水那样没有常形,“因地而制流”,成“激水之疾”,能冲卷巨石。
从无形的“道”出发,孙武提出,战争指导者必须把握从“有形”见“无形”,再从“无形”得“有形”的方法,争取战略指导的最高境界。
张良就深得无形之“道”,在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头功。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每逢关键时刻出谋划策,刘邦则“言听计从”,数次化险为夷,逐步扭转了弱势局面。避开秦军主力,乘虚而入,抢先进入关中;严肃军纪,善待俘虏,争取民心;鸿门宴时,使刘邦逃脱杀身之祸;为避锋芒,主动退出关中,进入汉中,并烧毁栈道,以示不再东还;当时机成熟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避实击虚,挺进中原,最终打败项羽,建立起大汉王朝。而项羽呢,虽然英勇善战,歼灭了秦军主力,但是,杀20万俘虏,火烧秦宫,使天下人皆知其暴;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有一个谋臣范增还怀疑不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失去良机;无法使自己的集团上下一致,不能有效地团结盟友,导致最终失败。
战役准备时,察于无形求易胜,当无法争取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作战成为必然时,首先,军事统帅要争取战而易胜。孙武曰:“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武强调,善于用兵作战的指挥员,能够审时度势,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将敌方置于必败的处境,然后再与敌作战。我方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敌方,以至于战事进行得很顺利,无法显示将帅的智慧和勇敢,至战争结束,也无法评价将帅的功名。这是战争指挥艺术中仅次于“不战而胜”的较高境界。
其次,当敌我力量相当或敌强我弱时,慎战贵胜。孙武对战争指导者提出这样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怎样才能取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武还指出,军队统帅要慎重决策,打有把握之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战前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反复比较,将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致胜的因素多,即胜算的筹码多,有取胜把握,才可用兵。“故兵贵胜,不贵久。”用兵作战要力求全胜、速胜,切不可轻率用兵,久战不决。
作战进程中,坚守无形挥利剑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怎样理解孙武所说的“形圆”?不妨看看老子论道时的话:“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道”从不停止地循环运行,它长大了就向远处走去,消失得很远,最后还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完成循环。以老子说法为据,孙武的本意可以理解为:把握了战争中“有形”与“无形”的规律,就控制了军队作战总的局势。做到这点,无论战场上激烈战斗得多么纷纭杂乱,战局多么浑沌模糊不易辨明,我军的意志和行动都不会被扰乱。当战争完成一个周期进行到结局时,胜利一定属于我方。
军队指挥员在作战进程中,要排除干扰,坚定信念,透过纷繁杂乱瞬息万变的现象,洞悉战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应似项羽那样,只见有形之兵,不见无形之剑;更不能依赖个人一时勇武,便以为应该取胜。集团统帅的主要职责是,力求于无形之中把握制胜之剑,使作战指挥符合于战争之道,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