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兵如子 带兵之要——孙武的爱兵思想
孙延昭

   为将之道,必善带兵。带兵之道,奥妙无穷。然而,何谓带兵之要?联系实际研读《孙子兵法》,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爱兵如子,乃带兵之要,亦是孙武爱兵思想的精粹。
   在博大精深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孙武的爱兵思想既体现得淋漓尽致,又论述得精彩纷呈。认真研读和借鉴孙武的爱兵思想,对于密切上下关系,搞好内部团结,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孙武爱兵思想的重要基石
   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靠什么?一靠武器,二靠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武器发展的进程,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作为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深谙此理。从《孙子兵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孙武爱兵思想的重要基石。
   通观《孙子兵法》,其中有一个突出的闪光点,就是一切着眼于人,既着眼于将帅的运筹帷幄,又着眼于士卒的英勇善战。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尊重人的个性,把握人的需求,维护人的权益,实现人的价值,等等,这些观点,在《孙子兵法》中,尽管是朴素的,但却是贯穿始终的,因而是难能可贵的。
   孙武爱兵,非常强调情感的力量及作用。孙武说,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合军聚众”。如何做到“合军聚众”?孙武讲得十分经典:“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所以才可以率领他们赴汤蹈火。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所以才可以与他们同生共死。应该说,这些话言简意赅,颇有见地。人们往往用“父爱高于山”、“母爱深似海”,来形容父母的舐犊之情,情真意切,恰如其分。孙武用“爱兵如子”来比喻将帅的爱兵之情,思想是十分崇高的,效果肯定是无与伦比的。
   常言道:“兵随将走”,“情浓人心聚”。这其中的“随”和“聚”,无疑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要“上下同欲”、“与民同意”。如同孙武所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纵观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俯拾皆是。在我们革命队伍里,领袖与群众、将军与士兵,可谓情同手足。在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主席主动让马于伤兵;在艰难创业百战多的日子里,朱德总司令挑粮的扁担有口皆碑。无数事实证明,将帅倾心爱兵,部属就一定会英勇冲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既是一种伟大力量的凝聚,也是一种对大爱的回报。
   孙武爱兵,立意高远。他非常强调人和,强调团结。孙武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总是修明政治,加强内部团结,确保各项法令制度的贯彻执行,所以能够成为胜负的主宰。孙武还指出:“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强调要使士卒同心协力,奋勇作战如同一人,才是统御军队应遵循的原则。
   孙武爱兵,非常强调天时地利对士卒生活与作战的影响。孙武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武还说:“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山林、翳苔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从宏观到微观,从给养的供给到堤防的设置,从天时地利到人和,孙武都考虑到了。当今时代,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久远的古代,孙武爱兵思想表述得如此细致入微,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
   二、注重坚持唯物辩证法,是孙武爱兵思想的重要支柱
   细细品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红线贯穿,有一根支柱支撑,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孙武爱兵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坚持唯物辩证法。从而,使得孙武的爱兵思想愈加厚重。
   对士卒要关爱、要厚爱,但切不可溺爱,这是孙武爱兵思想的辩证统一观之一。如前所说,孙武爱兵可谓深沉无比,大爱无疆。然而,他又很注重爱兵与用兵的辩证统一。孙武既强调“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又强调“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很显然,为了凝心聚力打胜仗,将帅必须爱兵如子,为兵想得越细致越好,爱得越深沉,部队凝聚力就越强。不过,绝对不可把爱兵与用兵割裂开来。那种认为爱兵就是单纯要让士兵吃好玩好,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训练累不着的想法,是片面的、有害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战争教科书上的箴言。爱兵不能溺爱,溺爱不叫爱兵。否则,部队战斗力从何谈起?这些,也是孙武爱兵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对士卒要严爱相济,严而有度,是孙武爱兵思想辩证统一观的又一显著特点。“治军要严,爱兵要深”,“严是爱,松是害”,“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些宝贵的治军精神,在《孙子兵法》中体现得十分深刻。比如,“自保而全胜”;再比如,“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等等。一般说来,保存好自己,才能获得全胜,很好理解;而“陷之死地而后生”,乍看起来,这样的带兵方法就近乎残酷,甚至不近人情。然而,辩证一想,十分正确。人靠逼,马靠骑。背水一战,狭路相逢,往往勇者胜。如同孔子所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根据战争需要,将士卒“投之亡地”,“陷之死地”,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勇敢精神和卓越智慧,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电影《冲出亚马逊》中反映的“魔鬼训练法”,使特种兵变得个个身手不凡,迎接他们的,当然是胜利的花环。由此看出,这既是高素质练兵的一种方略,也是减少无谓牺牲、高层次爱兵的妙招。
   当然,严不是一味地严,而是要严而有度,不盲动、不蛮干,讲科学,这才是真正的爱兵。
   对士卒的情况要知根知底,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这是孙武爱兵思想辩证统一观的又一显著特点。带兵要知兵,知兵才能在爱兵中用好兵。《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馀财,非恶货也;无馀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孙武对士卒心理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由于他对士卒情况知根知底,所以用兵如神。
   三、注重坚持科学管理方法,是孙武爱兵思想的重要环节
   管理讲科学,无往而不胜,这是兵家的经验之谈。孙武的爱兵思想,充分体现在科学管理部队之中,并有其独到的见解。
   首先,坚持奖惩严明,要注重把握好时机。带兵离不开奖惩,奖惩重在科学实施。否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孙武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事实的确如此。奖惩严明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如不从实际出发,不是从爱兵、带兵、用好兵的角度出发,而是耍权威,盲目实施,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其次,要坚持用好态势,而不要一味指责部属。孙武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武这种善于利用有利的态势而不求全责备于部属的思想,也是爱兵的一种体现,是深得人心的带兵的一着妙棋。有位哲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对于部属之过,特别是“大过”,一定要“数”,而且要“罚”,否则,不利于教育部属,不利于部队建设。但是,对部属一般的过错,则大可不必去“数”。人要脸,树要皮,对部属有些过错,点到为止,让其自新为上。面对其“长”则尽力予以褒奖,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荣获“科学带兵育人模范指导员”称号的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指导员梁彦平,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梁彦平说:“对后进战士要多伸拇指(赞扬),少伸食指(指责)。”“对后进战士,给他一个台阶下,就是给他一个台阶上。”此话朴实无华,很有哲理,应验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的格言,与孙武的爱兵思想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次,要善于用兵,这是最高层次的爱兵。军队的使命,决定了军人的奉献与牺牲。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取得胜利,作为将帅,正确的决策,有勇有谋,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等等,一句话,善于用兵,至关重要。因此,在《孙子兵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就是“故善用兵者”。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孙武爱兵思想的一种充分体现,它透视着孙武对士卒的真情关切,闪现着其战略战术思想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孙武的爱兵思想,无愧为中国军事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尽管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却始终是烛照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

打印】 【关闭